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259
标签:
教学论文
几种教育理论(教师中心稿)
马湖南永州八中 周先友
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中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通常就是指对已有声誉的人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未名者则不予承认。这种效应也就是科学界所常说的“马太效应”。
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根据这一试验结果,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我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破窗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尤其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原理。具体地说,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对教育工作者也有很大的启示。
一个班集体,总有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存在,正如木桶有长木板和短木板一 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却往往忽视对后进学生的培养教育,放任自流,这是很不应该的。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在加长所有木板的时候,更注意“补短”。不妨给后进生一点偏爱,为他们开点“小灶”学习上多给以关心帮助,思想上热情给以指正,生活上多加关怀照顾,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向先进转化。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班集体这只“木桶”的各块“木板”在一起加长的同时,使“短者”后来居上,从而使“木桶”的容量增大
四块糖理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法尤为我们当前心理教育做出了表率。陶校长在校园内看到一男生王友用泥块砸另一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来到校长室门口低眉颔首等着挨训,陶校长走来,一面先给了王友一块糖,说:“这块糖是奖你的,因你按时到,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的接过糖。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也是奖你的,因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你”。汪有更惊疑了,他睁大眼睛看着校长。
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咋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敢跟坏人作斗争,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留着泪喊:“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咋的不是坏人,是同学呀.....”陶校长满意的笑了,他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的正确认识错误,我在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标签:
教学论文
几种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课堂“开讲”刍议(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高考过后是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