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533
标签:
教学论文
词语的两面性(网友来稿)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谢国平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句:
1.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2.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3.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相适应。
——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162页
4.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上述引用的这些语言材料,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含有具有两面性意义的词语。如例1的“优势或劣势” 、“主动或被动” ;例2的“能不能” ;例3的“建立或消亡” 、“进步还是倒退” 、是否适应 ;例4的“兴衰存亡” ;例5的“成败” 、“前途和命运”等。
五个例句不管文字长短,都可以在意义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除例4外,其他四例还可以在结构上划分为两个意义层。因此,这两个部分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构成一个意义完整逻辑严密的句子,必须确保句子内部前后两个部分相关词语的照应,否则就会造成照应不周、顾此失彼的语病。
在例1中,“优势或劣势” 与“主动或被动”互相对应,使整个句子判断协调,前面少说一个或后面少说一个,都会导致语意不配套的毛病。
在例2中,可将“关键”前后的内容视作两个意义层,前层考虑“能不能”两种情形,后层则指明“能不能”两种状况,两两呼应,珠联璧合,完美无缺。
在例3中,也可将“判断”前后的内容看作相对独立的两个意义层,单前层就隐含了四种可能情况:某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某种社会制度的消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后层用是否适应加以总答:凡是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就是历史的进步,凡是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就是历史的倒退,可见,本例也是先后照应的。
例4的情况就不同了。前面指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只有单方面意义,即“增强” ;后面却说“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 ,包括两方面意义,即“兴存”和“衰亡”两种结果,显而易见,前后照应不周。从逻辑上分析,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就会促进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兴旺;减弱民族创新能力,就会导致中华民族的衰败和灭亡。修改时,可在“增强”前加“能否”一词。
例5的缺陷与例4 如出一辙。前面要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只有单面性意思,即“做好” ;后面却说“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 ,包含了两重意思,即“成功”和“失败” 。非常明显,“做好” 与“成败”是不能匹配的。从逻辑上讲,做好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获得成功;未做好这项工作,就会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遭到失败。修改时,可在“做好”前加“能否”一词。
结论:中央领导的讲话和中央文件都出现这种语病,可见这种语病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说话写作中,使用两面性词语,一定要注意前后是否照应。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词语的两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沁园春·长沙(网友来稿)
下一篇:
驿路梨花(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