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师随笔
阅读:551
标签:
教师随笔
创新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 2003-09-14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陈文博
一年前,也即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个讲话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二、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一、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1.教师教育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师资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独立承担,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已不适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统一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旧格局带来了师范教育的封闭性和教师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竞争;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较低,培养口径过窄,导致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欠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长期隔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合理的配置,影响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协调;师范特色不鲜明,教育学科比重较低,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调查落实力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新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
2.时代呼唤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国际教师教育日益走向开放,教师培养层次逐步上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发展,又由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发展的过程,逐步由定向、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过渡,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必须改革,走开放化、专业化、多样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这必然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9·8”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不仅具备深厚扎实的学术知识基础,担当起知识传播者的重任,更要具备远大理想,好的人品,教书育人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教师教育功能,更新教师培养模式,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关键是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旧局面,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新格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从我国教育的国情实际和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使教师教育基本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体系,通过良性竞争,提高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1.教师教育格局多元化不仅指综合性等类型大学的参与,也包括现有师范院校的学科改造与提升。要根据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和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的要求,从更高层次上考虑、设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特别是一些重点师范大学,承担培养高水平、高层次教师的任务,教师教育的着力点应当上移至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水平的层次性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普及义务教育仍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我国教育的水平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样,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国家统一管理下,根据地方教育需要的不平衡,调整结构、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教育体系。
2.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师教育专业化包含几层含义:一是教师资格认证全面施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工程师,是要求很高的专门职业,必须具有专门的资格,必须全面施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我国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教师培养专业化。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使教师培养专业化。经过不断探索,我国在借鉴国外“大学加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选择部分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其他高校整合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建立“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专门进行教师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
同时,推进教师教育内容创新,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教师专业教育类课程结构和内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三是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化、一体化。传统模式下教师培养和培训是分离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的情况下,终身学习和提高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涵。为保证教师专业化,对教师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统一由大学来完成,这已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
3.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建立和发展教师教育的现代课程与教材体系、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两个方面。
一是现代课程与教材体系。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000年初教育部又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其中包括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加符合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展开全文阅读
二是教师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教师教育信息化就是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实施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有效整合教师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卫星广播电视力量,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推进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教师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改革使高等师范院校成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教师教育为己任,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能够承担并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力量应是我国现代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积极推进自身转型,使高等师范院校成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
1.学科结构综合化传统师范院校的学科结构基本上是应对基础教育的需要设置的,学科结构较单一,偏重基础学科,学科之间缺少相关性,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师范院校建设综合性的学科结构。学科结构综合化是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的基本前提。学科结构综合化就是顺应时代和改革的要求,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同时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学科的连贯性和相互渗透,使整个学科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以培养学生广博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发展特定领域的专门能力。
2.专业设置多元化专业设置是高校办学的基础性结构。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教育在封闭的体系完成,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较单一,往往只有师范教育一类专业。随着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开放,师范院校淡化“师范性”和“非师范性”的界限,专业设置趋向多元化,专业门类不断拓宽,同时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贴近社会的学科专业体系,教师培养口径宽广、基础深厚,这样除了能不断扩大高师院校的服务范围,增强师范院校的社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最优秀的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很重要,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加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北师大率先提出“4+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层次、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在教师培养模式上实验一条新路。
4.重组与整合使体制创新师范教育系统要在国家宏观规划和指导下,经过资源重组与整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与体系。按照现有师范院校特有的教师教育资源优势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创新应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包含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二是综合性的师范大学;三是相对独立的师范院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应在教师教育体系创新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整合。
背景资料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围绕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的目标,在教师教育体制、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成绩:(1)“大学+师范”的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北京师范大学已形成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和教师培训学院“三驾马车”并进的大教育格局,培养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的职前与在职研究型教师。(2)综合性的学科结构及多元化专业改革。北京师大的学科结构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正在发展成为以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格局。在专业设置方面,北京师大突破传统高师的格局,适应社会需要,专业设置由教师教育转向多元化。(3)弹性学习、分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在“4+X”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有多次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师范类本科毕业、非师范类本科毕业、师范类研究生毕业和专业类研究生毕业等等,通过选择和分流培养,改革单一的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规格上移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
教师随笔
创新建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师手记:阳光下黑暗的职业(论坛转载-吐血推荐)
下一篇:
“没问题”就是“有问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