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367
标签:
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两环十步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中心稿)
仪陇县立山中学校 陈光林
随着初中语文新的教材的使用,文言文份量大量加重,占每期内容的三分之一强。如果教师还是那种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差,效率底。怎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最佳能动状态呢?我在反复阅读了程汉杰著的《实用快速阅读法》、吴桐贞编著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江西蒋益明的《文言文教学‘五读法’》、江苏许闵的《文言文教学中的‘互动模式’课题研究报告》、湖南范晓燕的《文言文五疑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中“大家谈:怎样教好文言文”专栏十几期几十篇文章以及江西陈拂成的《五问自读教学法》等文章和专著后,根据我们农村初中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师生缺资料等情况,提出“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两环十步教学法》现简介如下,以期同行的斧正和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第一环 疏通文意
1、试读。学生试读课文第一遍,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结合注释、工具书解决。试读第二遍后,按照“名、时、地、评、著”的内容掌握作者。
2、领读。教师先指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正音,断句。然后领读课文至少两遍,根据难易决定领读的遍数的多少。这是为了解决一部分朗读有问题的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达到会读的要求。
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至少两遍,直到读熟为止。
4、试译。学生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参考资料自己独立试译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句。
5、请教。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向周围同学请教、讨论,再将不懂的问题归纳出来,准备在全班释疑。
6、释疑。对共同性的问题,师生一起释疑,教师适当点拨重难点词句。
7、轮译。学生轮流翻译课文。师生正译。
第二环 简析课文
8、写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和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9、为什么而写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作者是为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10、怎样写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细心品味那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文中的语言,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这三步也是从整体的学习着手,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时间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
以上所述,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肤浅的认识和做法,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断的总结,深入的研究。真诚的期待老师们的不吝赐教。
标签:
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经》与上古音韵学(论坛帖)
下一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