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3069  
标签:备课资料
关于《荷塘月色》中杨柳意象的分析(网友来稿)
章明星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贯穿全文。时而写月下的荷塘,时而写荷塘上的月色,时而写荷塘上采莲的场景;时而写静景,时而写动景,给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荷塘月色图及采莲图。文笔优美,格调清新,平淡而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切地谈话”。然而以往的有关《荷塘月色》的诸多赏析文章,在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时,都很少提及“杨柳”这一意象,本人在研读这篇散文时,不禁产生这样的疑惑:文中多次提及“杨柳”,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杨柳”这一意象与该文的行文有何关联呢?

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最后还是余秋雨先生主编的《形象与韵律》一书给我指点迷津,方悟出了《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多次提及“杨柳”这一意象的真正意图。我们大家一道来看看节选自该书中的《七绝圣手王昌龄》一文中的关于分析王昌龄诗特色的一段文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写了一位天真烂漫的闺中少妇,无忧无虑地登楼观赏春景,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吐翠,不由思绪起伏。柳与“留”谐音,从汉代开始,在长安灞桥送别,就有了折柳送别的风俗。看到杨柳,很自然会引起对远别亲人的思念。由此可见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循着这一思路,我们一道来看看《乐府诗集》中《折杨柳枝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一个“折杨柳枝”的细小动作,便使战士那种即将久征在外时的忧愁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品味、体验诗中所言的真感情,也是通过“杨柳枝”这一意象而达到意会神通的。

《荷塘月色》开篇写出门赏月的缘由,而后写荷塘月色、江南采莲的情景,最后笔锋转到“到底惦着江南”,由荷塘月色到“到底惦着江南”,乍一看,见不到任何过渡、衔接的痕迹,颇有些突兀之感。其实不然,若认真仔细地品析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就会发现作者都着意点出或者不惜笔墨刻画“杨柳”这一意象,如第地二自然段作者有细腻的笔触写到“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特地点出了“杨柳”,第五自然段作者又富有深情地写到“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悄愣愣如鬼一般;弯弯杨柳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在“悄愣愣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杨柳之影越发显得俊俏,由树及影,感情又进了一步;在第六自然段作者又不惜笔墨地描绘到“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但杨柳的丰姿,便在雾里也辨得出。”虽是烟雾迷蒙,仍然看见“杨柳的丰姿”,若不是情有所寄,怎能有如此心境呢?情寄杨柳,寄寓何情呢?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8月,在“四、一二”的枪声之后,作为一位民主人士“对革命抱着浪漫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鲁迅语),失望之余便心境愁闷,惆怅满怀,勾起思乡之情,那“山乡水乡”、“醉乡梦乡”的日子时时刻刻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正如他在《一封信》中说的那样: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

情系杨柳,寄寓苦闷彷徨中的思乡之情;悠悠的情思,将“荷塘月色图”与“江南采莲图”串在一起,浑然一体,举头望月色中的杨柳,俯首惦着心中的江南,这样从写荷塘月色到“到底惦着江南”无任何雕琢的痕迹,成为水到渠成之笔。

综上所述,文中多次提及杨柳,是为了寄托“举头望杨柳,低头思江南”的情思,它是从荷塘月色到“到底惦着江南”的媒介。

 我的邮箱是zhangmingxinghs@sina.com

标签:备课资料 关于《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是老师谁怕谁——读 《阳光下黑暗的职业》有感
下一篇:现代诗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