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30  
标签:教学论文
理解成语何妨望文生义(网友来稿)
湖北省鄂州市第二中学   万汉文        

望文生义历来被指斥为理解成语的大忌。确实,不恰当的望文生义是不足取的,如果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只能贻人以笑柄。于是当老师的千叮万嘱,理解成语要注重整体感知,切忌望文生义。似乎理解成语不必求甚解,只需会大意。于是做学生的记之以笔铭之于心的往往是些粗略大意。如此这般,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似是而非。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年的高考成语试题,有几个成语不是学生常见于文常闻于耳甚至常出于口的呢?而天下学子又有多少不是下笔踯躅?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依我看是很多学生不习惯、不善于“望文生义”的原故。

下面我略举一二高考题例来说明“望文生义”法的运用。

①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②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改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例①中“安步当车”,望文生义即安稳地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抢险队员们若如此,或许能欣赏一场雨中风景。②中“有口皆碑”,望文生义即有口都称赞。放到句中,岂不与“一定都会”之“都”重叠?判断正误,易如反掌。

若要分辨成语间的差别,“望文生义”法则更显其能。如1996年高考题: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是选“目不暇接”还是选“应接不暇”更好呢?“望文”而论,前者当专指眼睛所见;后者则不必非眼睛应接不可,因此它除有前者“东西太多看不过来”之意外,还有“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之意。这种解释还不能让人信服地选出答案,但你仔细“望文”,考察它们的结构,当可发现,前者在“应接”上略显主动,而后者则偏于被动了。联系句意,此题选“应接不暇”更佳。

其实,中华几千年文化,成语浩瀚,很多是能“望文生义”的。试想成语的意义是怎样生成的呢?难道不就是由组成成语的“文”整合而成的吗?“文”是生成成语意义之根本之源泉,要理解成语意义必追本究源。常翻看语文报刊,常远近交流学习,每每看到听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讲成语应用时,往往提到要注意诸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使用习惯等几个问题,这诚然对学生平时的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深入思考,成语之所以感情属褒或贬,语体属敬或谦,适用于甲或乙,习惯于此或彼,难道是无来由的约定俗成吗?我想这些是能够“望文”解释清楚的。我依然举几个高考题例来说明: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②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③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历史上汗牛充栋。

④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①中“无所不为”是贬义词,其意是没有不干的事,往好处想,至多好事坏事都干,难逃“贬”运。②中的“蓬荜生辉”是个谦词。“蓬荜”是用草、树枝做成的门户,当然非用简陋即可形容。试想若非玩笑或带恶意,谁会说别人还算不错的房子是“蓬荜”?只有谦称自己的了。③中的“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于人。用“望文生义”法解释,说人多得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还可敷衍过去,但要说人多得堆到屋梁上去是万万不可的。④中“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如果能望见其颈项和脊背,那么起码隔得不会太远,还可赶上。瞧句中意思其他球队恐怕是望尘莫及,当然“不能”望其项背了。

不过,我在此郑重声明,要用好“望文生义”法是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思考的,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把“万人空巷”理解为人们都在家里,巷子空无一人,那我可概不负责。

当然,有些成语确实是不能望文生义的,不过如果高考尽考一些只有通过查词典才能明白的成语,固然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恐怕是有违高考以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本意的。

  理解成语何妨“望文生义”!

 作者邮箱: cyu125@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理解成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的空中楼阁(网友来稿)
下一篇:王维,心中有座佛(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