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558  
标签:教师随笔
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四川梓潼一中  梁捷朝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这一重大改革,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21世纪是新一代人的世纪,他们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要参与未来世界激烈的竞争,这些能力无疑应该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如果他们离开了这些技能,就将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无法立足于高度发达的社会。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多为社会创造财富,作为从事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语文教学活动的语文教师,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同时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和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获取各种鲜活的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去体验人们的生活日渐丰富多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的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 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工厂,展开各种调查,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改变课堂上师生关系,张扬学生个性

      对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认识过程。赫尔巴特片面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而杜威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儿童是中心”。今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应着重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理解学生具有的“未完成性”和“可塑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他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和标准。在信息膨胀的时代面前,教师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将逐渐丧失,面对每天排山倒海而来的新知识和信息,师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正如上网学习后的学生高兴地说:“在网络上,我可以和老师站得一样高了。”而且,由于年轻人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快的特点,教师反而会处于劣势。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民主的意识,从单一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勇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可互相评判,也可展开辩论,以达到创新知识,演练思维,健全人格,共享学习成果的目的。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他人、看社会、看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这种美好的理性和感情,达到改造人、改造社会,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先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勇气,敢想,才敢说,才敢做;然后再千方百计让学生想别人没想的,说别人没说的,做别人没做的;最后,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哪怕有些想法看上去是离谱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欣赏而存在。《中国青年报》有这样一则报道:吴硕(化名)一年前还沉迷于电子游戏:一日三餐靠一包快餐面打发、体重不足40公斤,英语100分只拿2分,学校老师早把他放弃了。可培训中心的老师第一次见到他,便陪他一起玩电子游戏,直到他玩累了、玩伤了,直到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老师于是从解释一个英文游戏名CS(反恐)开始,给他上了第一堂英语课。曾经把英语视为梦魇的他,现在视学习为最大的乐趣:“不知道除了学习,还有什么更好玩的了。”今年9月,已经进入高二的吴硕,从去年的倒数第几名一下“蹿”到了全年级前三名。“每个学生都有一把开启他的钥匙,关键是要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开始。”教他的老师介绍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被老师欣赏而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被家长读懂和尊重而存在。而这又是当今中学生最缺乏的。他们大都是为考一个好大学而存在,为奔一个好前程而存在,为实现父母的期盼而存在。”很多学生正是因为自身的喜好和兴趣遭到忽略、抹煞,所以才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排斥、抵触情绪。因此,应该发挥学生性格的优点,将学生性格和行为中的优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导因素。语文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摇篮,是创新的基地。教师、教科书、学生要三位一体,多向交流,要主动、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惟此,不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滞后的教育方式衍生出封闭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禁锢在一把椅子上,一间教室里。教师疲惫于一本书、无数次的考试。教师的声音在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回荡,只听见来自数十个生命的微弱的回响,那就是备课本上准备的标准答案。这种单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必会被新课程铿锵的脚步踏得粉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必须适应,教师也必须适应。只要正确引导,其实上网搜寻资料、处理信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不必谈网色变,视网络为猛兽。何不借水行船,圈水养鱼,举信息技术之力,扬素质教育之旗,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向丰富多彩的网络靠近一点点。 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试想,在一堂数学课上,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逐层呈示,定理和概念等知识点不是一览无余,而是通过超级链接才能展示出来,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至于练习课,则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进入个性化学习。不论何种程度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就会给予“好极了”、“你真棒”、“请多努力”、“别灰心,再来一次”等鼓励性配音评价,并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画形式,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学生在这种人文光芒的关怀下,找回了自我,尝试了成功。学习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全文阅读
      
标签:教师随笔 面对新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学生在试错中学习创新(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荷塘月色》教案 李金贵_(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