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562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授之以渔置疑——我的高三语文复习(网友来稿)
张宝新
在教学上“授之以渔”的原则一直被我们奉为圭臬 ,但我认为,无论是哪一项对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都应紧密结合这样或那样的学生实际。“授之以渔”的原则,对处于高三阶段的我们这种水平的学生就有些“隔鞋搔痒”了。
在这里,有必要简介一下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地处郊区,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中校,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身上同时要压上两座大山:一座是由于社会人文氛围淡薄而造成的学生对语文的冷淡;一座是历史性的积累不足、基础薄弱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学习障碍:诸如信心不足、懒惰懈怠。
我想再谈谈对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渔”的认识。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语文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抒情性。对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及不同心境的关切无疑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没有获得或表达这种种关切的需要,何以去理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何以去完成一篇篇具有鲜明时代感与个性的作文?这两方面的先天不足,必将造成语文能力的严重营养不良或畸形发展。而这种关切或表达这种关切的需要,不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奏效的。可也许有人会说,语文高考毕竟仍属于基础性考查,凸显的也仍是它的工具性。从这个角度讲,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先姑且不论没有上述关切就没有学生鲜活的语感。我承认,语言作为一种物质,自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这规律就是方法。具体点说,高考试卷中Ⅰ卷第3题选词填空,它的基本方法是对于形近词主要抓住其不同语素,然后从词义的侧重点、词义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对象、语法功能、语体色彩等角度着手分析。第6题是语句衔接。有一位特级教师不辞辛劳,为学生总结了近50条方法:什么陈述对象(即主语)前后要一致,而这一致还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什么话题要保持一致,什么情境要统一,什么逻辑顺序要合理,什么结构前后要照应等等等等。第5题语病,基本的方法是牢记六大病因,提取句子主干。Ⅱ二卷中的散文阅读,基本方法则有:提取语段关键信息,抓住语句关键字,要善于概括压缩提取文章中心,要分析表达形象表意含蓄的句子的言外之意等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则有身临其境法、知人论世法等。上述方法,的确能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建筑在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之上。这些方法若拿给积累贫瘠、基础单薄的学生,比如我们这种水平的学生来使用,无异于将一架飞机让一位车把式来驾驶。进言之,上述方法说起来清清楚楚,一、二、三、四,也列得明明白白,但它是隐身在形形色色的语言形式之中的,准确灵活运用是非有教强的语感不可的。而我们又都清楚,语感是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公式来概括的。它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积累,自研自磨而成的。它是一种极富个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能力。“授之以渔”岂能为之?
如此说来,对于语文备考,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不然。
其实在上文的评述中,我已为自己留出了一条路。既然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用方法点化出来的,既然千变万化的语言需要规范准确且极富个性的语感来驾驭,那么我们就“放手发动群众”呗,让学生在老师面前“站起来,当家作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练,教师指导并积极监督。这个“练”首先要极具科学性,要能体现知识的特点,要符合学生认识掌握这一问题的规律。其次要有足够强的训练力度,因为毕竟是高三复习。第三,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面就结合我的复习内容,谈谈具体做法。比如:Ⅰ卷中第3小题选词填空,我没有站在讲台上告诉学生每一组词如何区分,而是让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词义及其使用的区别,并各造一句,课上师生通过分析句子的正误来达到理解该词的目的。再比如语病部分,我先引导学生熟悉六大语病类型(在熟悉的过程中,通过修改加深印象),然后主要是学生结组讨论病句病因,学生高声诵读及对照着病句认真抄写修改后的句子。我希望学生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有指导的自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语句的规范语感。再比如语句衔接。其实若细论,语句间的联系知识可谓多矣,即使能概括总结出几条,在考试中让学生拿着一个个去试,我想也是不可行的。只有以不变应万变,即把这诸多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训练内化为思维惯性,也就是语感。我采取的做法是,第一步,精选一些衔接紧密有代表性的语段,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背下来。其实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必然要考虑语句间的关系,这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拔、总结,那么有学生的求胜欲望存在,认识理解语句间种种联系的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地实现。第二步联句成段。先由学生分别自由地说两句话、三句话、四句话,要求学生把各组中的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话题统一、语言连贯简明的语段,最后师带领生讨论评价各答案衔接是否连贯。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第一步所学的知识。第三步就是直面高考(模拟)衔接题。这种训练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且学生不是被动吸收,而是主动探寻。结果证明,这种训练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其它部分的复习若也能遵循此思路,我想结局该是师生笑颜逐开。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复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授之以渔”不如“佐之而渔”。痴人妄语,望方家指正。
大兴黄村二中高三语文教师 张宝新
联系电话:13611261464
作者邮箱: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授之以渔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与荷花有关的诗词(网友来稿)
下一篇:
云南之行(游记散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