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76
标签:
教学论文
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网友来稿)
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 王新彦 226363
每逢作文,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缺乏生活,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因此,我们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话题是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的关系。不少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偏题、跑题的比例相当高,因此,这道作文题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但是我觉得这道作文题至少有一点是成功的,这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事实上,任何一个乐于思考生活的学生对智子疑邻的道理都不会感到难以理解,学生应该不难找到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古语、成语、俗语,比方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穷窝”,“爱屋及乌”等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的诗外之功,就是说学生必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独立地思考生活,才是写作不竭的源泉。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和思想是一张纸的两面,没有脱离思想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思想。因此,语言艺术之花只能在思考中绽放,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没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把作文教学简单地看作文章学意义上的写作技巧训练,其结果不是导致学生的“失语”,就是导致学生的“妄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类“新八股文”,结构上循规蹈矩,完整合理,其实空洞无物。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要作到‘辞达’,怕是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训练思想,一方面是训练基本功……一个人如果头脑不清楚,要写的意思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稀里糊涂,那是很难作到‘辞达’的。(《“辞达而已矣”》)此外,古人讲“意在笔先”、“意犹帅也”,也是强调“意”(思想)的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的遣词造句,应该发自机杼,应该闪烁着思想的灵光,应该透露出精神的底气,否则,只能是堆砌词藻,无病呻吟。当学生的语言表达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野至文,这绝不仅仅是说明学生语言技能的进步,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在日渐细腻、成熟,一个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不单单是会写,更主要的是善想。
面对生活,我们该引导学生作怎样的思考呢?作家梁晓声有这样一段辟的论述:“任何的社会现象、时代潮流、不管多么异态纷呈——-要深受过中文教学熏陶的人那儿,无不首先是发生于人,作用于人,演变于人,结束于人的现象。而绝不仅仅是政治家眼中的政治现象、军事家眼中的军事现象、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现象,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现象,商人眼中的商业现象……”(《关于文学写作的“编造” 》 ) 这段话实际上是为我们思考生活指明了切入点,或者说是阐明了对生活作文学性思考的总原则。这就是要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精神,要把世间万象与人生百态联系起来,把“物”与“我”联系起来。“感思考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联系起来了,否则花何以溅泪,鸟何以惊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联系起来了,否则,“蝉噪”、“鸟鸣”何来“静”、“幽”之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联系起来了,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朱自清的《春》是联系起来了,因为春天是青春年少的写照……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还应该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这样他们才能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诞生出个性化的思想感悟。一是因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二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三是同中求异,在比较中伸出思维的触角。四是异中求同,在百态人生中寻找真谛。五是执果求因,从偶然中努力发现必然。六是平中见奇,在平凡的世界里挖掘伟大和崇高。七是居正思反,睁大双眼看清庐山真面目。八是变换角度,欣赏人生的另一道风景。九是去掉陈见,带着陌生感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十是辩证分析,公正而不偏激地阐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初学写作者常有一种幼稚误解,以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学习基本技巧,其实这是比较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接受生活洞察力和感情个性化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让他们领悟大师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
学生的感悟有可能是肤浅的、零碎的、片面的,因此,我们还要不断促成其升华。课堂交流中师生思想的碰撞,辩论会上学生间的唇枪舌箭,都是升华思想的有效渠道。事实也证明,学生并不缺乏思考的智慧,关键是我们要尊重他们思考的权利,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笔者曾经在学生中组织开展自创格言的训练,每堂课请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一条自创格言,并说出这一格言形成的过程,包括是什么触发了灵感的火花,后来又是怎样完善具体的表达形式。一段时间后对学生的自创格言进行评比。这一次活动的体会《自创格言——一种别开生面的写作训练》后来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94年第4期上。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体会到,每一位学生即使不能成为思想家,但是起码都可以成为一名清醒的思考者。
作者邮箱: lqzxwxy@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要引导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散步》中的瑕疵(网友来稿)
下一篇:
洋思印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