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总结
阅读:1282  
标签:教学总结
高语新一册诗歌单元总结(网友来稿)
石家庄一中  魏平

    第一单元由中国的现代、当代和外国诗歌组成。

    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初步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感悟意境的氛围情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一  什么是意象

    意象:即意中之象。意,指人创作构思时所表达的感受情思情趣;象,指诗歌中诗人赋予情感的物,也可以说是出现于想象之中的外物形象。它常常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实物。它原本是不依赖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比如,石头就是石头,但是一旦融入了人的感情,渗入了诗人的人格情趣,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境的形象了。比如:坚强的石头,顽固的石头。

    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词,万山、江水、百舸、雄鹰、游鱼等形象,这类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们都是自由自在竞相向上的。

    再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意象;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这几类意象各有怎样的特征?  

    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这样的意象设定,融入了诗人的特定情感,体现了诗人在爱人面前的那宽广的胸怀,奉献的精神,慷慨的付出无私的陪衬…… 

    再如舒婷的《致橡树》,从中涉及到有关男女“爱情”的话题,诗中男子汉的形象,诗人是借助于有着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的橡树形象来表现,诗中的女性形象,诗人借助于有着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的木棉形象来表现。其中橡树的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正是诗人将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赋予在橡树这一特定的意象上,让他始终保持着顽强刚毅、深沉稳健的阳刚之气;而充满了美丽、深情而又热烈的木棉,则是诗人理想中期待的完美女性的形象。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即有青春的秀美,充满了生机,又有着丰富的内涵,能给爱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她始终充满了阴柔之美。

    而在实际生活中山川、树木,大地、河流,是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色彩和特征的。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是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

二  什么是象征

    象征:就是诗人把诗歌意象赋予了另外的含义。这个含义是为“诗言志”服务的。换言之,象征就是借助于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死水》中死水的形象,就是黑暗的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把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民生凋敝,战祸连年的黑暗现实,比作了一沟绝望的、无法挽救的死水。这一沟死水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有的是“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这里的污秽垃圾和霉变的特性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是一致的。

    再例如:狄金森的《篱笆那边》,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诗,理解诗歌的意象的象征义,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那么,诗中的几个抒情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篱笆:根据篱笆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到它象征一种界限,是阻隔人们实现美好愿望的一种距离,约束或者禁锢。

    草莓:象征人们喜爱的事物,美好追求的目标。因为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水果。

    “我”想爬过能爬过那道篱笆却为什么不愿爬过?

    想爬过:是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能爬过是说明“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怕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顾虑呢?

    都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的结果。上帝:象征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或思想,他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象征体与本体(特殊意义)之间肯定会有某种相似之处,因此,我们的联想,或者说推测理解的特殊意义,一定要结合象征体的特点,这样才能联想自然。

    例如:普希金的《致大海》,从开头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大海可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可以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可以自由的呼唤回响,可以带着波涛奔向远方。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特点恰恰是自由的特点。

    常见象征物,例如:火炬——光明;黄叶——凋零,衰败;绿叶——活力,希望;松柏——坚强‘傲岸;雄鹰——搏击,自由;江水——流逝的岁月;海浪——人生的起伏;春天——美好的事物……

    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与象征,对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诗歌中的意境,也强调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流泻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某种情感的流泻,必然导致某种基调的产生。


展开全文阅读
    例如: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通过描写康桥、云彩 金柳 青荇 柔波 潭水 夏虫等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沉静宁谧,清新美好的图画一般的情景。这如梦如幻般的宁静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这是因为,作者爱康桥,更爱康桥的宁静。他“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一般,生怕这个静谧梦境有丝毫的残损,所以,弥漫在诗歌中的那种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难舍的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作者所赞美的宁静的意境之中。

    再比如:《赞美》一诗中,诗人笔下那走不尽的山峦,河流和草原,那呼啸在茫茫野草中的干燥的风,那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歌东流的水,还有那在忧郁的森林里埋藏的无数年代……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以即开阔又压抑的心理感受,使我们在悲怆而抑郁的情境氛围中,了解中华民族的辽阔土地,灾难深重的民族历史和民族苦难中的不屈不挠。

    了解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四  意象、意境与诗人情感

    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抒情性。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情感是诗的天性,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景、物也就是抒情意象的特征,体会诗人所刻画的意境氛围,从而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例如:徐志摩诗歌,语言华丽轻巧,章法整齐有序,音韵和谐柔美,散发着强烈的抒情感染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词汇的反复运用,写出了宁静的氛围,宁静的景物,宁静的别姿。没有人声,没有鸟语。在美丽的意象和宁静的意境中,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清风一股的飘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了。整首诗歌,宁静、轻柔、婉转的格调氛围,使我们不难感受诗人那默默的离愁,依依的别恨,柔柔的眷恋……;

    毛泽东的诗歌豪迈壮阔,意境雄浑深远,抒情气势磅礴壮阔。《沁园春•长沙》一词,那雄奇壮丽的勃勃秋景,那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那中流击水的浪遏飞舟,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辽远,从这样壮阔豪迈的意境中去体会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而被称为“浪子诗人”的郑愁予,他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所以也以婉约见长,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我们学习的《错误》一诗便是婉约风格的代表,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此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描写了莲花、东风、柳絮、春闱、马蹄等带有古典色彩的一系列意象,刻画了一种清冷沉静、孤寂封闭的意境,表达了思妇盼望归人忠贞爱情的优美而深婉的情思。

五  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

    1  基本的抒情方式:

即事抒情,咏物抒情,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

    2  明显的表达特点:

修辞手法:对偶,设问,比喻,比拟,对比(反衬),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写作技巧:象征,衬托,用典,对比,联想,想象;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写实写,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词,就使用了间接抒情的方法。诗歌的上阕借景抒情,下阕记事抒情;《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一句,使用先虚写后实写的方法;“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一句,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里诗人用春光做秋色的比较物,用“胜似春光”来突出秋风劲的美感和深刻的内蕴。

    综上所述:学习诗歌,阅读诗歌,一定要把握住的是:

    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 

    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格调

    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作者邮箱: yizhwp@sohu.com

标签:教学总结 高语新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文特写训练案例(网友来稿)
下一篇:《〈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