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阅读:24605  
标签:作品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标签:作品赏析 柳永《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丰子恺-桂林的山 钱江看潮记
下一篇:《团泊洼的秋天》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