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设计
阅读:1087
标签:
教学设计
补课赚钱涌动校园
何云江 秦亚洲 2003-11-17 13:51:26
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尽管不少中小学校对此都明确予以限制,这种现象却渐呈越演越烈之势,悄然涌动的“走穴”暗流正冲击着神圣的校园讲坛。
在贵阳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夜幕降临,一些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不是去学校上晚自习,而是直奔一些职业学校、高校、商用楼房甚至居民小区。贵阳市某中学初二学生赵莉(化名)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每周都要在合群路附近某技术学校内上几次课,分别上数学、外语、物理等科目,上课的全是班上的各科老师。
据了解,教师们像这样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经营“外快产业”,在各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为避免闯校方红灯,老师们通常都在校外租借场地,并不准学生乱说。组织本班学生补课是老师们最为热衷的方式,各科老师可以单干,也可以合伙,每周分别补一至二次,轮流使用场地。
“给自己的学生补课,既不愁生源,又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某中学一位刚刚退休的校长坦言,“每个学生单科每月收费从70元至150元不等,一个老师在校至少任两个班的课,加起来学生就有100多人,一个月下来收入多的有几千元至上万元。而老师在校工资每月仅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谁能不动心?”
除了丰厚的经济收入,班级间的恶性竞争对教师“走穴”也推波助澜。王涛(化名)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认为补课违背教学规律,一直拒绝“走穴”。但其他老师私下都补得厉害,班主任担心本班成绩挂末,多次劝他效仿,他未听从。学校实行科任老师由班主任聘任,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干脆不再聘他了。为了保住岗位,他被迫“入乡随俗”,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现在每月补课可增收两三千元,心里既高兴又惭愧,钱赚得太轻松了。”
如果说租借场地集中补课显得抢眼,那么化整为零在家里分批分期补课就隐蔽多了。学生们一般三五人到十来人一组,轮流到老师家里上课。遵义市一姓程的初中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甚至有老师要求一些学生住到家里去,包吃住,每人每月交500元。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可老师的话谁敢不听,只得咬牙硬挺着。
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学生家长对教师“走穴”十分反感,出于顾虑又不能不委曲求全。“这种大规模的集中补课,与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可折算下来每堂补课每个孩子凭白无故就要多掏几十元。”提起补课,家长们颇有看法,“这哪里是补课,分明是在补老师的腰包。”
还有不少教师隐姓埋名跑场“走穴”。这些老师面向社会,利用课余、晚上和周末时间往返于学生家,提供一对一的家教服务。由于这种补课耗时费力,通常以年青教师居多。在贵阳,还出现了专门的“服务中介”,以帮助他们联系生源。贵阳市邮电大楼附近的某“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师在此签约后只对“中介”负责,不必告诉家长自己所属学校,以免留给校方口实。正因如此,每天打电话来询问生源的老师还真不少。
贵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级教师徐文祥说,教师“走穴”现象全国各地都很普遍,但管理起来十分复杂。最终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引导,形成合力才能遏制。
标签:
教学设计
补课赚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在职教师是否有偿家教纳入师德考评
下一篇:
青海:78名“高考移民” 其中45名已被录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