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683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三误(网友来稿)
何相成   

邮编:433300   湖北监利县实验中学  何相成       电话:07163279796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平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的课标下每一位教者一以贯之的理念。遗憾的是,根深蒂固的教师中心论的传统惯性,常常影响我们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才脱狼窝,又入虎口”——误区之一:“问答法”主宰课堂。

“问答法”往往容易被贴上“启发式”的标签,误入随问随答、乱问乱答而不得“启发”的误区。君不见,许多课堂成了简单的“问答课”:层层设问,处处设问,时时设问,教师反反复复的提问,学生忙忙碌碌的回答,一堂课终了,不知冒出多少个问题来。教师忙于设问,学生疲于奔问,留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能有多少?误点为,一是随意问,口语式、判断式的设问,引来众口铄金的齐声,造成一种轰轰烈烈的课堂“效应”。二是笼统问,过深、过宽、过泛的设问,学生难于回答,只好教师“主导”了:想方设法的激励,想方设法的暗示,想方设法的搜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谁是举手答问人?”窥其目的并不高尚,请君入瓮罢了:你的答案,还得符合我的思路。三是低效问,不乏技巧和难度的设问,学生竟能第一时间圆满答出,无点拨之功夫,无阅读之耗时,反应之迅速,语言之娴熟,神态之从容,答案之标准,叹为观止。自然引来一番夸奖,你好、我好、全都好了。问题是,让学生做不假思索的表面文章,教师不给予阅读上的导引,方法上的指点,思维上的点拨,而乐于舞弊式的暗示,即使能蒙出来,这样的设问有何益?至于精彩的答问,某些公开课上并不少见。试想,标准式的答问似乎太标准、太流利,难免让人产生联想:纵使学生基础好,头脑聪明,但这无须思考的瞬时答问之功底,真使人无不想见,你这一幕,莫非是一番如此这般“预习”排练后精心策划的表演,送给听课者看个分明,博得几片掌声,赢得一点荣誉,不让人发感想也难。假如这番推测有失公允,该又替学生鸣不平了:既然能迅速答出的问题,老师还煞有介事的设问,岂非浪费时间?说穿了,就是用设问的手段,“主导”学生围着你兜圈,好方便教者把自己准备好的货色匆匆灌给学生。究其实质,还是割舍不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用启发式的新瓶,灌装注入式的旧料,这就是“满堂问”——“满堂灌”的翻版。

我们并不反对问答法,相反,精巧的提问是点亮学生智慧之花的火种。提问设计应该讲究适度性、精巧性、牵引性,让它成为组织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可以这样设想,如何设计好主问题,如何使提问精粹实在,如何变直问为曲问,变碎问为串问,变教师问为学生问。还可进一步设想,如何以充分的活动板块取代过多的提问,如何变问为圈、点、摘、画结合,变问为读、说、品、写结合,或者干脆来个无提问教学设计。

“三千宠爱,集于一身”——误区之二:“板书法”独领风骚。 

有效的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法,精要的板书设计则是课堂活动必要的直观辅助手段,它应该是实用、小巧而美丽的。多种形式的板书设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然而,很多教师把板书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而发挥到极至。他们往往以板书为中心,甚至覆盖课堂全部。为了完成一幅事先设计好的板书,务必使学生的答问符合设计的思路,务必使学生找出的词眼重合于自己的设想,往往不惜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既定的方向上,惟恐稍有出入,甚至干脆自我推销,也不问学生懂不懂此货色的来龙去脉,内心同意不同意这种包办,唯板书而讲,是板书而瞻。更有甚者,在铃声催督之后,还忘不了匆匆的几句概括、几笔勾勒,兴趣盎然地来一个卒章显志样的画龙点睛,然后志得意满的“让我再看你一眼”,终于圆满的挥手依依惜别。总之,一切为了板书,为了一切板书,为了板书的一切。以板书的形式浓缩课堂的全部内容,把板书的制作过程当成课堂设计的主体,将板书的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唯我主义推向高潮。

应该看到,板书是课文某些层面的标示、概括与强调,替代不了教材的全部信息含量,更取代不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这种板书中心论,切割了课堂的层面,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导致教学层次的萎缩,直接后果是,影响了活动的充分进行,造成教学缺乏力度。为此,我们必须客观而正确的采用板书这一手法,让它展示美点,提示要点,标示重点,明示感点,使它变得更加精巧、美观、实用,成为课堂教学的轻骑兵。

“黜废百家,唯我独尊”——误区之三:固定模式一统天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的着眼点不同,对教材的取舍与整合也千差万别,使教学设计呈现多样性与多面性,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作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普遍规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教学。因此,我们才说教有定法而无定式。综观我们的课堂,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长期重复某一课堂模式——目标板块结构。课堂伊始,标示教学目标,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渴求,将各个任务设置成一个个有序的板块,覆盖一个个重要信息和一个个活动要点,使之变成一个个利于顺利完成的知识点,课堂结构顿时变得明晰单纯,课堂内容显得异常丰富而有层次,操作因此方便而得心应手,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余映潮老师设计的课堂结构模式多姿多彩,并不仅只板块模式,如“一词经纬”、“一线串珠”、“选点切入”、“逆向品读”……,不一而足。这些用机智与理智提炼的模式,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问题不在于某种模式的优劣,如果教师不看实际,总是以不变应万变,一成不变的套用这种模式,是否得体姑且不论,一旦长期采用一种固定模式,则会制约创造性思维,抑制求变求异思路,教学设计变得呆板。而且,这一定式长期影响教学的全部,还会造成教学的惰性。同样,一旦学生长期受这种定式的熏陶,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不管内容,不问体裁,不看学生,一视同仁的以一种框架约束教师与学生,怎能呈现教材的特色,展现教者的风格,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新意、有活力、有灵气的教学创想,让学生在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达得思维活动的充分拓展与人文精神的极大滋润。


展开全文阅读
以上误区的存在,源于教师缺少现代教学理念,缺乏开拓性教学观念和开放性教学思路。他们往往徘徊于注入式“雷区”,或以貌似启发式的满堂问代替学生的主体实践,或以人为拔高了的板书形式充塞整个课堂,或受制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而留连忘返。凡此种种,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钳制了教师的创新构想,无法形成对尚未涉及的“盲区”的有益探索和对传统教育“禁区”的有力冲击,使课堂教学陷入轮回的误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历练自己的教学观念,磨练自己的教学功底,在“钻”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找突破,在“改”字上出成果,惟有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永远生机勃勃。

多余的话:余老师,感谢您的回信,特别是“谢谢你的勤勉”。作为身处教学基层而又面临您所知晓的境况中的您并不聪明的学生,这是及时而又渴求的鼓励和鞭策,让我终生难忘和感激,我将把它作为我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作不了有灵气的教学能手,写不了有悟性的文章,但我还能成为勤勉而执着的夸父!正因有此,我终于能够在说不完也听不完的牢骚中静下来,平静的做自己的事。在节日的喧闹中,我竟然能坐下来,用捉虫似的打字速度,写出了这篇笨作,希望您能谅解,盼望您的指点。这是我在听课活动小结发言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是我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的课堂上,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堂课有数不清的提问,课堂结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板块结构,有的老师甚至整堂课就为了解决一块完整的板书,即使拖堂也要完成最后的几个字眼,还津津乐道陶醉其间!美其名曰“课堂美点”、“板书艺术”。所指的误点虽然太小儿科和老生常谈,但的的确确充满了我们的课堂,而且随处可见。因此,一吐为快,您别见笑。我还要感谢您给我许多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关于小小说,中考各地试卷中不多见,我掌握的资料中每本也就四五处左右,疑虑甚多。如如何定性为小小说,小小说的阅读是否也像小说的阅读那样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考点层次的提炼特别是表述,是按整体感知、重点品析、欣赏评价、积累运用的线条好,还是按理解词语、理解内容、揣摩心理、概括要点、概述情节、把握人物、寻找标志、牵引词语、赏析手法、模仿评点摘要、填表分析等线条好,还未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请您点拨。原谅我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谢谢!

 作者邮箱: hexiangcheng2002@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虞美人(网友来稿)
下一篇:与孔子、孟子商榷(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