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270  
标签:教师随笔
我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师中心稿)


                                   郑州一中       魏  荣

          语文教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高考的紧箍咒还紧紧的制约着语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不管你在素质交方面进行什么样的探索,也不管你的设想多么的美妙切实可行,只要与高考有偏差,大棒子就会劈头打下,保管你晕头转向,从此不敢轻举妄动。

          成也高考,败也高考。那么,素质教育与高考是相离相悖的一对矛盾吗?不!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高考是选拔人才,他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角度,站在更高的层次之上,找出素质教育与高考应试之间最好的切合点,并把它付诸于我们的教育实践呢?我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及现代中学生的特点,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一、把每一篇课文都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来讲。

      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学则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生活的反映。翻开语文课本,那一篇课文不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从孔子、孟子到毛泽东、鲁迅,从屈原、李白到郭沫若、曹禺,从刘勰、沈括到叶圣陶、李四光,从中国的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到外国的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以及欧.亨利,他们的作品就像一朵朵的浪花,汇成了人类文明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一个个的例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这一个个的例子中去感悟,去欣赏,从而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能力,从而最终接受这份遗产,并把它传下去。

          所以,课堂上,教师对课文的每一种讲解分析:中心、段意、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以及人物、环境包括背景、作者的介绍,都是辅助手段,哪一种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有帮助,就详讲,多讲,否则,就少讲,略讲,甚至不讲,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把对课文机械的、零碎的肢解和咀嚼,这些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的掌握作为教学的重点。我将《林黛玉进贾府》,对课文并没有进行过多地分析,而是带领学生除了理解《红楼梦》产生的年代,《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主题,《红楼梦.>的人物等常规内容外,还跟学生介绍了《红楼梦》的版本、的研究、的诗词、的批注、的续本、的服饰、的抉误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再回到课本上来,不用多费口舌,学生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描写方法等都了解得非常透彻。

          对文学作品这样处理,对单纯的语文知识也是这样处理。语文课本里的知识点,决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抽象的知识点,而是历史发展中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精华的结晶。对知识点的讲解,不仅要讲明它是什么,而且要讲明它的形成,它的发展。比如将文言实词的古今异议,我讲了古今语言演变的的特点,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语言演变的趋势,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大量的例子来体会。这样,再回到知识点中,学生对古汉语中,古今语言变化的几种情形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

           登高才能望远,融会才能贯通,白每一篇课文从单纯的语文课本中,从繁琐的教参分析中解放出来,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来讲,才能讲出语文课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学生才能从中获得系统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最终才能达到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目的。

           二、把每一节语文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大环境中来教。

          我们面对的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而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为年代久远,远离现代化的生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和隔膜,以致排斥心理,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藩篱,把每一节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环境之中,营造一个充满时代精神与现实气息的大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的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祝福》有电影,讲《群英会江干中集》有电视剧《三国演义》,讲《雷雨》有话剧,讲苏轼的词,李白的诗,有大量的唐宋诗词朗诵与演唱,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极好的赞誉,好多学生也有极高的兴趣;讲散文,老一辈的,新一代的,高雅的,通俗的,写景的,抒情的,轻松的,深刻的,比比皆是,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是一生对散文的兴趣。这样,语文教学的效率能不提高吗?

          同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如,《景泰蓝的制作》,现房一段景泰蓝制作的vcd,不仅使六道工序非常直观的或现于学生面前,而且,学生对作者抓住格道工序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也理解得更加透彻。讲《明湖居停书》,学生对白妞的精湛说唱技艺缺乏实际的感受,就放一段《青藏高原》或《珠穆朗玛》的cd,,描写与音乐互为补充,视觉与听觉互相印证,学生对“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的描写,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就能自喻。特别是高考复习,利用投影,幻灯等设备讲解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我们的讲解也更加严谨,系统,更科学。


展开全文阅读
          三、把每一种训练都摆在“育人”这一大前提下。

         语文是一门科学,要掌握这门科学的知识,提高运用这门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靠满堂灌,靠题海战术是不行,仅靠学生的放任自流也不行,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进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纵观现在语文教学的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训练,以下三种层次的训练是培养合格的、具有基本语文能力与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

          第一层次是记忆性的,内容包括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朗读以及背诵、文学、文化常识等纯粹的语文知识方面的,对这方面的训练宜实不宜虚。

      该背诵的一定要背诵,并且一定要背的准确;该读得一定要会读,并且要规范、准确;该写的字一定要会写,不能写错,要严格要求,抓牢,抓死,因为这是最起码的积累,没有这些积累,就谈不上理解,谈不上能力,更谈不上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发展。这种习惯的培养,素质的养成,许多人往往不重视,殊不知,多少人在文学方面往往志向远大,而结果却走不远,他们前进的航船许多就是歪在了这里。

           第二层次是理解性的,内容包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结构、层次、语言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等阅读方面的。对这方面的训练宜简不宜繁。

      因为一篇课文包括的东西很多,面面俱到往往顾此失彼,所以,一课一得,借一篇课文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分析,去辨别,去鉴赏,去体会,去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对这一层次的训练,许多人往往贪多而嚼不烂,从而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厌食”。

           第三个层次是应用性的,它是对第一层次的迁移和延伸,第二层次能力的举一反三。它是语文学习中最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训练,对这部分的训练,宜活不宜死。

          首先要求要“活”,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思想等诸方面的差异,

      谈们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有不同,在这方面,只要他事出有因,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肯定,而不能拘泥于一种标准答案。其次,方法要“活”,语文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只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都可以采用,读书会,辩论会,问答形式,访谈形式,实话实说形式,只要学生的素质能力能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我们都可以采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书面的传统形式。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们只是稍微转换了一下角度,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几年我校语文高考成绩异军突起,不仅在郑州市同机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就是在整个河南省同类学校中也名列前茅。惊喜之余,我们将弊端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做法,从而迈进更广阔的语文教改新天地。

      
标签:教师随笔 我的大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桐窗走笔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论“基本属实”》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