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72
标签:
教学论文
写作教学:怎样把学生培养为驾驭语言的舵手(网友来稿)
周金平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李向农在《文从字顺方能锦上添花》(《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8期)一文中分析说:“3月10号(2003年)的《武汉晚报》中有关写作的三大要素中对于‘语言’的要求由去年的‘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调整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看起来不过是把两句话倒了个个儿,但侧重点由看重‘结构’转移到看重‘语言’。”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界已意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教学时,注重语言比注重结构更重要。目前,从教学实践来看,写作既是学生头疼的一大问题,也是教师教学头疼的一大问题。而不知怎么运用语言和运用不好语言,是学生讨厌写作和写不好作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培养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接下来谈几点方法和心得。
一、推陈出新。本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就是用旧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新的思想内容。但大多数人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是漠视的,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做法老套、腐朽,没有创新精神。其实它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一位学者批评中国教育存在弊端,将美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进行比较时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同是画一张画,美国孩子会问:老师,我画得好不好?而中国的孩子会问:老师,我画得像不像?但笔者认为,这就足以说明中国的教育有一古老的较好传统,那就是模仿教学。模仿不是剽窃,而是学习知识的一个成长历程。练字,学画,吟诗,作文都可以先进行模仿,然后再自成一体。大凡文学史上和当今文坛上颇有成就的学者、作家、文学家,基本上都有过仿写的经历。采取“推陈出新”的训练方法是仿写,下面就仿写中的仿词、仿句、仿诗(歌词)、仿文作一下介绍:
1、仿词。就是利用比较常见的词语结构形式仿写出另一个词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另一种或更深一层次的意思。如:
①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 ”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义之列……这是鲁迅在其《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的仿写,这一仿写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字效果,也使说理更加有力。
②将“国民党”仿成“刮民党”。唐人在《金陵春梦》一书中写当时的老百姓如是称呼腐败的国民党,把他们那种贪得无厌,不顾老百姓死活地搜刮敛财的丑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我在想:社会上已经失去“面子”的父亲,是不是觉得在家庭里开始失去“里子”了。这是《君子之交》一书中的仿写,作者把在“文革”中被“罢”官的父亲那种遭受周围人歧视的痛苦心里勾画得详尽了。
2、仿句。就是借助原有句子的结构形式,进行另一种语意的表达。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个句子本是很固定的名言句子。但正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读研究生的盛中华(当年的湖北高考语文状元)接受记者采访谈学习方法时,把它们仿成:
书山有路“背”为径,学海无涯“考”作舟。
苦吾苦以及人之苦,累吾累以及人之累。
来说明学习语文要有扎实的语言积累,要不断检进行测提高;同时也要明白在学习上自己有困难,别人也一样有困难。
3、仿诗(歌词)。诗歌的语言是脍炙人口的,有着不同于其它文章的语言魅力。著名作家冰心就倡导过,希望青少年一代要多看一些诗多背一些诗,以丰富充实自己的语言。对诗歌进行仿写,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仿诗除了借助原有的结构形式之外,还要借助原有的语言特色和韵脚。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仿写名篇也是不胜枚举。说起李白这个大诗人,没有人不对其仰慕的。在他游玩到武汉黄鹤楼时,开始也准备像其他文人墨客一样在上面题诗,可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后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他到南京的凤凰台仿《黄鹤楼》写了一首诗,那就是也非常出名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不仅李白如此,近现代的语言大师文学大师,黄侃、鲁迅、郭沫若等人都进行过较为有名的仿写。
4、访文。仿文的现象不多,主要可能是篇幅方面的原因。因为文章的篇幅长,要仿的内容多,不好把握,而且也没有必要。通过仿写的例子来看,也只是多限于短小精悍的篇章。如郁秀的《花季雨季》中就有刘禹锡的《陋室铭》的仿写《课室铭》,很让中学生所传诵。其实,访文还有一个较好的方法,那就是只进行片段式的大意仿写。这里不妨欣赏一下贾平凹在其散文《静虚村记》中仿写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几句:“……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成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
关于仿写,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专题考核,现在在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也在运用,但大多只局限于诗歌教学时仿写那么几句或为了应付考试训练那么几下。要想真正训练好学生的写作语言,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
二、化整为零。望文生义,这种训练的方法就是要把整句改成散句,要尽可能地多用散句,少用整句。因为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掌握还不熟练,整句由于成分多,不好把握,运用不好就会有语病。学生实践操作当中,这也是常犯的毛病。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是改写,把过长的难得理解意思的句子改写成一看即懂、一看就明了的容易把握的短句。
三、多多益善。纵观好的文章,语言的蕴涵量是非常之大的。其中一个因素,那就是作者引用了大量前人的好的成果。这些成果不外乎这么几种:
1、成语;
2、诗词名句;
3、警句、格言、名人名言;
4、谚语、俗语、歇后语。
多运用这些,往往会使语言有既言简意赅又生动传神,既耳熟能详又一语惊人的精妙,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积累。教师除了倡导学生平时要多记多背,随见随记,注重积累之外;还可以采取刺激、鞭策的积累方法,如可采取背诵、抢答、默写等比赛,以激发他们积累兴趣。
展开全文阅读
四、咬文嚼字。就是要注意用字和炼字。这种训练方式就是对对子。对联虽是中国的一种优秀文学形式,但在现今的教学当中极少有对课出现。回顾中国的传统教学,其中有一个上课方式就是对课。读老书的一些老学究,语文功底雄厚,恐怕上对课是一大原因之一。中国文坛泰斗鲁迅、郭沫若在学生时期就是对对子高手。像鲁迅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小时候用“比目鱼”对“独角兽”而很受私塾先生夸奖。当先生问他的时候,他解释说:“独”虽不是数词但有数词“一”的含义,同样“比”有数词“二”的含义。可见鲁迅的对句比那些用数词来对的同窗更胜一筹了。对联有这样一些要求: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句法相似;
3、词性相同;
4、词义相关;
5、平仄相对;
6、一一对称。
对对子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熟练的运用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以加强词语的妙用,避免行文的语言重复罗嗦;还可以训练修辞对偶(对仗)。在训练时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一字对
如:死——生(倒写)。含义是: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二字对
如:桃红——柳绿
多字对(三字以上,包括三字)
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作为中学生,刚上对课,可能还没有多大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故事对联来激发。像上面的多字对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讲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许多工作还不到位,周恩来总理让人提意见,有人写了这么一幅对联,周总理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提的意见是:老百姓是缺衣(一)少食(十)。
以上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语言训练时的几点概括和总结,提出来以供探讨和参考。并希望诸位同行多多批评指教。
(致歉:此文为本人由所做的一份写作教学课件修改加工而成,行文不免简略和粗糙,恳请见谅。)
作者邮箱: zjp1688@sohu.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写作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作文教学新体验(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谈谈初三语文复习(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