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阅读:2640
标签:
备课资料
记忆的真谛是什么——读韩少华《记忆》(网友来稿)
孔若秋
记忆的真谛是什么
温岭二中 孔若秋
近日读韩少华先生的《记忆》,文章散文化的构思、诗化的语言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短短一篇文章能传达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没有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是断断不能的。
本文发表于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文革”浩劫,造成当时许多人思想上怀疑、迷惘、失落、困惑,但年轻人勇于追求、探索的的天性促使他们进行严峻的思考。《记忆》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探索的成果之一。文章题为《记忆》,用散文的形式记叙了我与年轻朋友关于记忆话题的一次谈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目光,深沉的忧虑,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人们“不该记的记、该记的不记,只追求记忆持久”等现象。表达了自己对记忆的精湛理解。
记忆是什么?至于定义,心理学家有科学的答案,字典上也有,识字的人谁都可以找到。但是,年轻朋友并不是满足于一个定义,他们探索的是记忆的真谛,他们要弄清记忆的真正奥妙。
至于记忆的真谛,《高中语文教师参考用书》的回答是:“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的尺度,庸人叛徒、蠢人、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
这显然不能回答“记忆的真正奥妙是什么”?但其实,文章倒是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的。
看文章中的这段记叙:
哦,关于记忆,该说些什么呢?
医学家说:“健忘症是大脑走向衰亡的征兆。”
道德家说:“忘恩是负义之母。”
佛学家说:“置一切忧喜于心外者,得大自在。”
而革命家却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里铺叙了四种专家的说法,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从一比三的比例看,作者是要说明:说到关于记忆的话题,一般人首先关心的就是如何保持记忆,但是,这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研究的问题,而社会上大多数人关心的是记忆的内容:道德家强调要记恩,佛学家强调的是忘记喜忧,革命家强调的是记住过去。仔细参悟这段文字,我们就可以明白,这里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人们:我们不必过多的去追求记忆的保持这样的科学问题,重要的是应该去区别哪些是自己应该记忆的,哪些是应该忘记的。
那么,文章是怎样阐述自己参透的这个道理的呢?作者说:
记忆么,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
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
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
这里,告诉我们,记忆内容的差别,可以使人的生活态度有消极积极之分;记忆内容的差别,可以使人的胸怀有宽广狭隘之别;记忆内容的差别,可以使人的心灵有苍白、幽暗和绚丽、辉煌之差;记忆内容的差别,可以使人的生命价值有崇高和低下之巨。这里作者用文学语言告诉人们:关于记忆,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普通人,不必去过多地去研究它的性质(重量体积色彩),重要的是考虑它的内容。
接下去,作者先用比喻继续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总是用比喻来强调记忆的消失,可是,作者顺势借比喻述说记忆消失之前曾经产生的影响,说明带有奉献性的任何事物,旧形式的消失其实质是被新的形式代替了。然后又用一反一正两个故事,来说明记忆形式的消失不等于记忆的消失,任何美的、丑的内容是永远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
再看文章:
嗯,只记得一己忧患的,是庸人。
忘记了人民疾苦的,是叛徒。
把记忆中的荣耀当做冠冕顶在头上的,是蠢货。
让不幸的记忆压得双膝着地的,是懦夫。
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的,是智者。
而那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的人,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
这里作者清楚地告诉人们:各种人品质行为不同,根源全是由于记忆内容不同。这就是作者所要告诉大家的关于记忆的奥秘。
综观全文,自始至终,作者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关于记忆,我们既然不是心理学家,就不必去追求记忆的持久,也不必去担心记忆的消失,而首先应该去弄清记忆内容的性质,辨清哪些是应该记忆的,哪些是不应该记忆的。记忆的内容能决定一个人的美丑、高下、善恶。记忆的真谛在于记忆的内容。
当今,只记得自己是几届奥运冠军,却记不得“太平天国”在哪里的人只能做阔太太;只记得自己是影视明星,却忘记了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侵略者的国旗的人所遭的“礼遇”,难道不已经证明了《记忆》所阐述的道理了吗?
2003.12.19
作者邮箱: wangjing08092002@yahoo.com.cn
标签:
备课资料
记忆的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
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途径(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