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阅读:1468
标签:
高考范文
2003年高考作文的启示(网友来稿)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杨公平(274300)
1、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话题作文与过去的一般供材料作文相比,有了很大的开放性,表现为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它允许考生以自己擅长的文章体裁样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积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考生自由发挥、展示个性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一些学生和老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而且对高考作文题不会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的原则精神,又做了孤立的狭隘的理解,于是作文教学中审题训练被忽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余闻先生说:“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见2003年上半年《试题研究(高中版)》中《2003年高考语文考查目标的说明》一文)高考作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要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过分开放往往有损高考的选拔功能。从去年开始高考作文就加大了审题的难度,今年的高考作文对话题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对考生辨证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审题难度在呈现一种逐步加大的趋势,这从话题本身的的构成也可以看出端倪:前几年的话题,有的是一个词(如“诚信”),有的是一个偏正短语(如“心灵的选择”),有的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今年则属于多因素的话题,涉及到几个词的组合以及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来说难度要大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考作文的这一变化,强化审题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2、写出真情实感,反对宿构抄袭。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既为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也使宿构抄袭者有机可乘。不注重提高写作素养、投机取巧的不良文风愈演愈烈,高考中不少考生拿到考题后,不是从调整思维方向、确立个人观点、调动生活积累等方面去积极审题、构思,而是绞尽脑汁回忆拿哪篇范文来“套”考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套作”和抄袭之作,这些作文或移花接木、大段抄袭,或穿靴戴帽、对范文稍加改造,或“拷贝”“克隆”、干脆照搬原文,总之,这类文章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没有个人的真实体验、没有足以动人的真情实感。为警戒、惩罚抄袭者以净化写作风气,保障高考的信度、公正和权威,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增加了第五点要求“不得抄袭”,又相应地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这就是说宿构之作最多只能得20分,情况恶劣者可能会被判0分。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在“基础等级”要求中把原来的“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调整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在“发展等级”要求中把原来的“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调整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这都表明了高考组织者和命题者倡导写真情实感、反对宿构抄袭的意向。特别是今年的作文考题不但和去年一样在卷面上和评分标准中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在话题的设置上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反押题反“宿构”的导向更加明显,措施更加具体有力。
这就启示我们要认清高考的这种发展趋向,正确认识高考作文对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企图靠背熟几篇范文蒙混过关是不明智的,抄袭范文是自毁前途,要取得高考写作的胜利,只有老老实实地积累素材、认认真真地磨砺思维、扎扎实实地锤炼语言,切实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在高考考场上不能心存侥幸,投机取巧,要“自力更生”、独立写作。另外,还要让学生区别引用和抄袭、模仿与借鉴的区别,正确处理范文阅读和写作创新的关系。
3、全面提高素养,强化思维训练。既然靠模仿、抄袭过不了高考关,那么就要转向提高自身素养。在学生的写作素养中,哪些是关键的主要的方面呢?不可否认,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格式、技巧等所谓写作章法作为了训练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和训练,这是不符合高考发展要求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敲响了警钟,《智子疑邻》的故事是许多考生所熟悉的,立意的角度也是很多的,但是出题人又对话题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话题又是一个“关系”话题,且命题者没有明说是什么关系,话题的思辨色彩非常浓厚,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今年的考题呈现一个“话题严,主题宽;入手容易,拔高难”的鲜明特点,难怪不少考生感到今年的作文题浅中寓深,易中有难,对话题有一定的认识,但难以升华、提高,积累的材料不少,但直接拿来能用的“对口”材料不多。考生的这些困惑正反映了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没有得到扎实的思维训练,认识缺乏“穿透力”和辨证性。
因此,我们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特别是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适应高考作文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鲜活的素材,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技法,更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辩证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判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增强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正确对待“热点”,反对猜题押宝。
今年被中国高层认为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的“非典”,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高考作文是否会涉及“非典”,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关注高考的知识分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少语文教师断言今年高考肯定会涉及“非典”,在指导学生备考方面,把宝全押在“非典”上,简直是孤注一掷, 但令这些人大跌眼镜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却“远离非典”。
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是高考作文一贯秉承的宗旨。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显现了明显的“政治”烙印,在此后的20多年里,高考作文的命题都与社会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有关,例如,在80年代邓小平提倡的“实事求是”、90年代初对全面评价改革开放的议论、90年代末的“克隆”技术、这几年江泽民提倡的“以德治国”等,都曾经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 不过,高考的作文命题与重大事件结合太紧密,也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大都认为,作文考卷不能等同政治考卷,作文毕竟考查的是考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应让考生的思维囿于“政治”上。
展开全文阅读
应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既避免了囿于“热点”、图解“政治”的嫌疑,又能一如既往地体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人生的特色,还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抒发真情实感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可以说,今年的考题设计得很巧妙,对以往高考作文考题过分紧跟政治起了较好的“矫枉”作用,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认识、对待社会热点问题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关注社会、人生,不忽视热点问题,但试题本身不从热点问题入手,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把握时代的脉搏,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同时,又能正确认识、对待热点问题,把热点问题放到大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不搞猜题押宝,指导学生全面准备写作素材,扎实提高写作素养,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作者邮箱: ygp_jys@163.com
标签:
高考范文
2003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
稳中有变 特点鲜明——简析03年高考作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