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91  
标签:教学论文
这两句表达是否欠妥?(网友来稿)
江苏·宿迁市     王克章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二单元有两个句子,笔者认为作者的表述似有不妥,特提出来商榷。

1、刘征先生《过万重山漫想》一文第11节: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作者的本意是说:人类的历史,本来遥远,现在却近在眼前。但我们把上述这个句子压缩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历史,本来如同飞鸟,此时忽如,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刘征先生在表达意思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人类的历史”比做“飞鸟”,但是“忽如”句的喻体是什么呢?如果“忽如”的喻体也是“飞鸟”,那么“……本来……”和“此时……”的对比的意思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笔者认为上述句子,可作微微调整: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飞鸟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此时忽如栖落在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2、周先慎先生《简笔与繁表》一文倒数第二节: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这个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按照周先慎先生在文中表达的文旨,“作品写得过长”,分析“原因”其实就是在找“缺点”,但是上面的“首先”句不是“缺点”,“但艺术手法……也是不容忽视”也不是“缺点”。上述这个句子前后存在逻辑问题及搭配不当问题,笔者认为应改成。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存在)问题,但艺术手法(使用不当)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附: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运河二号桥东(宿迁汇文中学教导处)

联系电话:0527-4259366  

邮    编:223800

 作者邮箱: wkzh-1969@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这两句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作文中的几种“应用”文体 (网友来稿)
下一篇:广州高三生提前备战高考 正月初一挤爆图书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