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05
标签:
教学论文
五问追妙(网友来稿)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张守印
在中学语文考试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考题:某某一词的有什么作用?某某一词有什么好处?某某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某某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等等。对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常常不尽人意。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是不会,而主要是不知从何处着手,因为提问过于笼统。如果教师把问题细化,变笼统为具体,一一提问,让学生依序回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作答。
我发现,前两个问题中的词语,多是描写性的词语,而描写性词语是为了表现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作用或妙处的提问,化作三个问题提出: ①词语描写的对象是什么?②表现了对象什么特点?③表现了作者或相关人物什么思想、感情、态度、心理、性格、品质?这三个问题就是妙处或作用的核心所在。
例如,在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中,有一处描写春草的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常会让学生分析“钻”字的好处,或者问学生能不能把“钻”字换成其它的词语。我把三个问题依次提出,让学生逐个回答:这是描写春草的词语,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这样三个具体的问题,就把笼统提问的核心引了出来。把三个具体问题的答案整理成文就完成了对笼统问题的解答。
一般情况下,描写性的词语都使用有修辞手段,而这种修辞手段又多是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其作用就在于使所描写的事物更为生动形象。于是在以上三问的基础上可以再提出第四个问题:④采用什么方法去描写的?有何作用?有此描写性的词语虽然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却依然起到使事物生动形象的作用,所以,还可以在答案中添加上“生动形象”四个字,使答案更趋完美。
有些描写性的词语,表面上看,描写的是此事物,而实质上是在描写彼事物,如《春》中有这样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连串的动词,描写的是人,但作者的用意却是借写人来写春草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再提出第五个问题:⑤对象还与谁相关?再配合第②③两个问题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个句子借写人来烘托草势之旺,表现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在具体实践中,并不是五个问题都要给出答案,一般说来,第②③两个问题是必须在答案中体现出来的。
分析句子的作用或好处,并不是说要分析句子中每一个词语,只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分析就可以了。能表现句子主要内容,表达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句子的关键词语。分析这些词语,可以参照以上五个问题。例如,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有这样一句描写: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在分析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确定描写孔乙己的两个关键词语:“站着喝酒”、“穿长衫”,然后对两个关键词语做分析。“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经济上的穷困,没有更多的钱买更多的酒菜坐下来细细品尝,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是因为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说明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在他的心灵深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作怪。这个句子揭示了孔乙己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上的矛盾,而这正是封建教育所造成的,作者在平淡的描写中表露出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对孔乙己的嘲讽。
以上五问,是就词语或句子的内容方面的作用或妙处分析上的思路指导,最适合于记叙性文体,至于说明文、议论文,或者古诗文名句赏析,有时也可作为参考,有些词语或句子在结构方面还有其独特的作用,这里不做分析。
作者邮箱: 2fz.zhshy@zzu.edu.cn
标签:
教学论文
五问追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泌园春·长沙(网友来稿)
下一篇:
品评小说人物的几个方法(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