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038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网友来稿)
章志武
怎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随便请一个语文老师都可以说上五六七八条的。个人有个人的看法,领导有领导的观点;去年有去年的潮流,今年有今年的时尚。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跟着比赛转,跟着领导转,跟着风向转,回头一看,其实自己心中从来都没有一个成熟的观点,心中甚是惶惑。
让我回顾一下从教十多年来,语文课型的变化吧。
最早的课型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对上课教师的最高评价就是:讲得透,讲得深,有条理。
聪明的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很快就发现这种课型的弊病: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训练得太少。听得多,如果不练,不能转化成分数啊。于是,讲练结合成为课堂的新模式,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讲课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有的经验介绍说:教师只上五分钟,效果最好。那时对教师的最高评价就是:讲得精,练得多,有实效。
后来,有识之士(尤其是社会各界人士)对这种沉缅于题海战斗中的语文教学颇多否定。他们认为分数不是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一代青年连起码的人文精神都没有,这一代青年人认的就是分数和方块字,而方块字当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他们毫无知觉,知之甚少。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的大事。所以讨论啊,争辨啊,古今中外地找药方啊,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一时间眼花缭乱。这才有了品味语言法,美文阅读法,再辅之以这两年最时尚的多媒体,一时间课堂上声色光影,音乐与读书声齐响,教师与学生讨论共鸣,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至少听课的教师不寂寞。
在这场热闹中,教师们都患了一厢情愿的病。以为自己喜欢的,学生一定喜欢;自己明白的,学生也一定明白;而且扯住学生的头发使劲地往上拉;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剥夺了文字存在的空间。尤其是阅读课,美文阅读课,别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教师出了很多题目,牵着学生转,连学生可以自由思想的最后一块领地都占领了。从此,语文这一门功课就算是真正地死了。因为原来教师抓得紧的是课堂,课外阅读还是自由的,是很多学生精神上的乐园,是紧张生活里的慰安,现在好了,连这一块地方教师也打着学习品读的牌子管理起来了,只怕以后的学生对祖国语文仅存的一点点好感也泯灭不见了。多年以后,只要一见到那些经典名著,他想起来的也许是被教师的马蹄践踏过的七零八碎的烂泥吧。当然也许过了考试,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去看这些名著。
在所有的这些课程当中,教师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来看,我们自以为是教师,就以为自己有了主宰别人思想的权利。甚至在美育这片天地里,在这片俗语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天地里,我们也要来一个标准答案。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语文课的根本。
一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第一要旨,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
作者邮箱: wusong92524@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泰坦尼克号》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下一篇:
荷花淀(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