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67
标签:
教学论文
负笈还是负籍?(网友来稿)
□陈林森
《文汇报》2003年10月20日第11版发表了陈四益先生的《如是我闻》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现在讲陈氏(按指陈寅恪——引者),大多只说他负籍西洋,讲学清华,以及后二十年间事,对于他求学于复旦公学,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也许是作者一时疏略,“负笈”被误为“负籍”。
“负笈”是一个古语词,《现代汉语词典》至今未收,《辞源》(1979年版)对“负笈”的解释是:“谓背笈游学。笈,书箱。”并有出自《抱朴子》、《晋书》等古籍的例证。这个词,今天在报刊等媒体上时有所见,多指出国留学,如“负笈东瀛”(留学日本)、“负笈巴黎”。误写的“负籍”虽可强解为“背负书籍”,但于史无据。就是说,“负籍”在汉语中是子虚乌有的一个“词”。我们在梁祝一类戏曲影视中可以看到书生出外游学,有书僮或仆人挑着盛书的囊箧和其他行李跟随在后,不应该毫无生活依据。实际上,“负笈”早已成为稳定的双音合成词,它的含义就是远离家乡出外求学(今天多指出国留学,不包括在国内求学),至于负不负“笈”,是否携带盛书的笈箧,人们已经不计较了。明乎此,上文中的“负籍”应当改为“负笈”。
另外,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青年学子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广大国民的文化素质也普遍提高,“负笈”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普及,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再次修订时,可以考虑将“负笈”一词收进去,使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有所依凭。(正文582字)
通信地址:江西省星子中学10-10信箱(332800) 电话:0792-2663853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负笈还是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美轮美奂”的新用法(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