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63
标签:
教学论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浅谈诗歌教学的特殊性(网友来稿)
霸州五中 郝新侠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可能是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将大量诗词引入的原因吧。
毫无疑问,要实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这一教学目的,诗歌是最好的样式:它最为美妙,最为含蓄,最为深广,最讲求意象和意境,最适合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首先必须做到正确的看待诗歌在全套教材中的重要位置。
但我们更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即诗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也最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相去也最远。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第三册)的过程,就是拉近这距离,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也是异常有趣味的,它表现出了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性。
诗歌与诵读
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学诗必须从学“读”开始,这种“读”从本质上区别于将书面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也不同于小学生那种典型的“唱读”,它要求通过这种声音表达出诗歌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我们要的不是知了单调的呜叫,而是充满跳动韵律的乐曲-—…或舒缓,或激昂,风格斐然。
事实证明,对学生来说“读”的确是一个困难的环节,甚至面对诗词诵读的引进大多数学生感到新奇不解:读诗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呢?随着教学的深入,他们逐渐认识、肯定、接受了这种方式,且能主动模仿并有所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教师配乐朗诵、听名家录音、鼓励学生朗读、课堂集体指导、课外个别指导都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更需确定为练习的主要内容,就拿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说吧,同是写秋,前者景物生机盎然,后者景物萧条冷落:前者抒革命豪情,后者写游子落寞。当然要读出区别,读出各自不同的韵味。可见比较阅渎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读,不但要读,而且要多读。课文只是有限的一小部分,课外要多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得再好,读不出来,也不会达到流泪的地步。“读”在诗歌教学中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诗歌与美育
美育是五育之—, 对学生进行—定的审美教育是必须的,而这种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我认为要首推诗歌教学,无沦旧诗:还是新诗, 首先都是以“外在美”来“取悦”于人的,包括其形式和节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简单的节奏,和谐的音律。押韵、叠音、双声,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摹仿佛是天籁之音,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又似忧美的钢琴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在意象构筑的意境中,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纯美气息,也感受到人类深沉的情感,这些都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反复诵读和现代精美语言的诠释是解读诗歌的关键。翻译是多余的,鉴赏诗歌更重要的是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达到美的极致。
诗歌与想象力的挖掘
诵读与美育已将诗歌教学提到感性认识的较高层面,想象力的挖掘又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属能力层面的延展。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的诗歌是苍白无味的。鉴赏诗歌同样是想象的过程。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想象可分为两个步骤:第—,在初读弄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以读者的身份,透过语言表层想象其言外之意。这个过程可结合在讲读的过程中, 主要表现在对名句的把握上,名句就是指那些人人眼中皆有而笔下皆无的语句,它是诗歌情感意境的所在:如《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琵琶女欲出还羞的情态,揣摩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二,学过后再读的基础上,以作者的身份,深入作品的内部揣摩作者蕴含在语言之外的情感思想,这其实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这个步骤要从诗眼入手,仍以《琵琶行》为例,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形成自己的分析文字,并提倡—定的创新。
处理好诗歌与诵读、与美育、与想象的关系,诗歌的教学也就完成了大半,其实这其中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而是紧密融合的。当然教学是不允许机械的,要因诗歌的不同特点而不断变换方式,象情感培养等就是和前三者密不可分的,应随时注意。
好了,读完了,学完了,让师生一起闭目而思,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或是听一支曲子,也作一首小诗,只属于自己的小诗一一别忘了,这些也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哟!
作者邮箱: xiangfeng215@sohu.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只在此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感想(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