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3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二教时 (教师中心稿)
李金贵 

      课  题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训练按一定的目的从课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章辨证立论,突出重点,广征博引,层层深入的写法。

      3、认识治学中占有材料与钻研理论的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  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辨证立论,突出重点,广征博引,层层深入的写法。

      难点:治学中占有材料与钻研理论的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具

      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提炼作者的观点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分析文章: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全文的总纲,提出论题并表明了观点:理论从事例中来,事例从观察、实验中来。文章首句提出论题,紧接着以两个设问表明了观点。在接下来的阐述中,作者以语言学研究为例说明理论来源于事例,事例来源于观察和实验的道理。文章第二段运用古人做学问、国外各种学派林立和“禅宗和尚”的例子阐述读对前人的理论也要靠观察来验证的道理。在论述中,作者既承认“前人的理论是我们的财富”,又指出“前人的理论无论多么重要”,都“要用自己的观察来验证”;既肯定了讲“家法”的好处,又指出其缺点,全面辨证,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段是对第一段的进一步的强调和补充。

      (二)研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具体阐述理论和事实的辨证关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逐段分析文章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从事实对理论的作用角度举出“反切”、“等韵”和“文字学”等理论的形成作为例证,指出事实能够决定理论。第4自然段,从比较理论和事实轻重的角度,运用达尔文物种起源理论的形成和明朝两位理学家的故事作为论据,指出没有事实作基础,理论就靠不住,更加突出了事实对理论的决定性作用。第5自然段,从理论对事实的作用角度,肯定了理论能引导人去发现事实的作用。运用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填写等例子。第6自然段,具体提出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特别强调“不可走极端”。这一部分的论述强调了事实对理论的决定性作用,其目的在于纠正现实中存在的重理论轻事实的的认识。可贵的是作者“矫枉”而不“过正”,没有偏执一端,没有抹杀理论在治学中的作用,而是轻重有别,详略有致、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显得全面周到,辨证科学。]作者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分析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着重论述观察和实验方面的有关问题。文章联系实际,在分析重理论轻事例的原因、指出其危害的同时,阐述了观察和实验必须具备的精神和态度,强调要亲自去观察、实验,收集事例。逐段分析文章:第7自然段,对重理论轻事例的错误倾向提出批评,引用了饶裕泰教授的话作为论据,切合实际,富于针对性。第8自然段,运用“有眼与无眼”的故事和叶斯丕森的例子阐述观察、实验的不容易的一个原因,指出观察、实验不能懒惰,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第9自然段,阐述了阐述观察、实验的不容易的另一个原因,指出观察、实验不能有成见,必须有客观的态度。 第10自然段,收束上文,进一步指出不愿观察、实验的害处。第11自然段,指出观察、实验必须自己去做,彻底堵住了不愿观察、实验者的退路。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论述的具体化和深化。文章紧紧围绕治学过程中“虚与实”也就是理论与事例的关系问题,运用大量典型、生动的事实和理论材料,进行了全面透彻的论述。第一部分提出两者的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紧紧围绕观点,对两者关系展开论述。第三部分在论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观察和实验的有关问题,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剖析,层层深入,不断具体、深化,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说服力。三、阅读课文,理解文章是如何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的通过填写表格来加深理解

      段号 观    点 材     料

      2 对前人的理论也要靠观察来验证 古人做学问、国外各种学派林立和“禅宗和尚”的例子

      3 事实能够决定理论 “反切”、“等韵”和“文字学”等理论的形成

      4 没有事实作基础,理论就靠不住 达尔文物种起源理论的形成和明朝两位理学家的故事

      5 理论能引导人去发现事实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填写等例子

      7 重理论轻观察、实验是错误倾向 饶裕泰教授所说的现象

      8 观察、实验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眼与无眼”的故事和叶斯丕森的例子

      9 观察、实验必须客观 科学家等人的话,调查方言该如何问话的例子

       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例子进行论证的?

      教后记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谈谈虚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一教时(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百家论坛:教师为何最关心“自己的待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