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461  
标签:教师随笔
浅谈刘兰芝的两次拒婚(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都有重要作用。下面拟就两次拒婚描写的异同情况作些分析。

首先,兰芝态度不同。第一次拒婚,刘兰芝面对的是县令家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年轻女子梦寐以求的意中人选,就连理解兰芝的阿母也劝她“汝可去应之”,兰芝却不为所动,她想到的是与仲卿离别时的铮铮誓言,与仲卿相处时的情投意合从而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断”则罢,前面还加上一个表时间的副词“自”(马上,立即之意),表明兰芝几乎是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也可看出女主人的恪守爱情,忠贞不渝的高洁情怀。/第二次拒婚情况有所不同,先是登门求婚的人权势、地位、财富较之于县令儿子更其显赫,再是兰芝兄长横加干涉,以势利小人的家长威严逼迫兰芝,兰芝实在是出于无可奈何,只好表面上应允了这门婚事,从后文的情节发展可以看出,兰芝的爽快应婚(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实际上是已经深思熟虑,作好了殉情抗婚的心理准备。言行不一折射出人物面临二难选择时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面对荣华富贵,兰芝不为所动;面对凶暴威压,兰芝巧妙周旋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自己相爱的人生死相随,永不分离。此情此志,撼人心魄,同时,第二次抗婚(表面上应婚)推动了下一情节的发展,有兰芝的表面应婚,才有下文的太守迎亲场面描写,而太守迎亲的场面之豪华富贵、热闹喜庆却又从侧面反衬出兰芝鄙弃富贵,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情节的发展又凸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是《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次,母兄态度不同。两次拒婚的描写,刘母的言行都表现出一种尊重女儿,善解人意的慈母胸怀,面对县令儿子的求婚,刘母先是劝女儿应允,当得知女儿与府吏有约在先时,又尊照女儿意见,出面拒绝媒人;第二次更是直截了当:“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完全站在女儿这一边,想女儿之所想急女儿之所急通情达理,满心慈善。而兄长的态度却大不相同,面对太守儿子求婚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兄不满兰芝、刘母的选择,心烦意乱,威逼兰芝。“作会什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么?”兄妹之间,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再次,两次拒婚情节的设置目的一致,都有其局限性。两次拒婚的情节设置,纯属虚构。一是突出了刘兰芝重情义,轻物利,丝毫不为荣华富贵所动的高尚情操,也为后文双双殉情作了充分的铺陈和渲染,二是太守县令两家求婚与焦母对刘的扫地出门形成对比,讽刺和抨击了焦母的专横凶悍,有眼无珠不识金玉相。突出正面形象,贬斥反面形象,表达了鲜明的爱憎褒贬之情。当然这种虚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人读来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似乎下层人民的价值只有依靠上层社会的怜悯才能得到体现。这恰恰是一种鄙弃本阶层,迎合上层社会的奴顔媚骨,暴露出民众心理中庸俗的劣根性,当然这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我们不可苛求古人。

 作者邮箱: xccwxx@163.net

标签:教师随笔 浅谈刘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剃光头发微(网友来稿)
下一篇:流产减肥女大学生的自述 “梦魇般的回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