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3166  
标签:作文指导
张扬个性 不断创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网友来稿)
富阳市新登中学   孙树元

【摘要】

文章以创新作文为背景,从个性化的角度探讨提出了在当前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及其主要实施途径。

【关键词】

创新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

【正文】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创新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标志之一便是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因倡导“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得到了大面积的呼应。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原来的作文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应试作文的弊端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诸如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要言之,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活跃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这种认识上的突破和思想上的警醒,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细细体察一番,发现其中的问题也确实不少,最突出的倾向是:“创新”正在成为一场作文教育改革的宏大仪式——某件事情一旦被口号化、仪式化,便会渐渐走向它的反面。从教师一边来看,“创新”被窄化为一套“新”技术;从学生一边来看,“创新”是由旧的框框走进新的模式。所以,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新的词汇、新的题材、新的语气,但很难感受得到来自学生生命深处那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就像著名学者余秋雨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奖赛”上给一篇优秀作文写的评语那样:“有巧思,但感觉不到其中的温度。”

学生作文中鲜活个性的缺失,是作文教育的痼疾;而“另类”的迷失,是作文教育在低俗化、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出现的新问题。所谓的“创新作文”,必须立足在这样的问题现状上,充分认识到它自身的历史负重及其所面临的文化困境,而不是用一套技术替代原来的技术,不是用一套模式替代原来的模式,不是用一套方法替代原来的方法———诸如此类的“创新”,只能使作文教育走入另一条死胡同。《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创新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在此,我们不妨以2003年甘肃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来分析一下,何谓个性化的作文。

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此处标点原为“,”)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此处标点原为“,”)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此处标点原为“。”)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此处标点原为“,”)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这篇作文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时时表露着真情,又处处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体现出小作者感情上由忧郁转向明朗,认识上由偏执趋于理智的双重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生命的个性感悟、理解和深厚的语文素养。

  文章首先在行文构思上别出心裁,极具个性:他(她)并未给读者完整地叙述一个在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而是精心挑选了家庭发生种种变故过程中的两三个片断,并以这些片段为支撑点和联结点,重点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自己情感和认识发生变化的过程,使文章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与亲和力。

  在结构上,本文也颇具匠心,个性鲜明。文中精心设计了四个小标题,四个小标题连缀起来,又恰好是文章的总标题。四个小标题下,贯穿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暗线是“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明线是“我”的感情和认识变化的过程: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却又并不显得繁芜,而是轻重有别,主次分明,与四个小标题相得益彰,使整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小夜曲。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个性化的语言:细腻、干净而富有诗意,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张力。如“蓝色”所象征的孤独、封闭,“蝴蝶”所象征的自由、热爱,都通过作者的语言得到了诗意化、个性化的表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和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与许多考生单方面谈论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不同,本文中虽然没有一处明确提到感情亲疏与认识事物的关系,但却通过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含蓄蕴藉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思维方式也更为符合生活的逻辑。


展开全文阅读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又如:以“牧童嬉归”为题,将古诗句“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扩写为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想象作文。要求写出天空、山水、树林等景,传达出牧童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从诗句词语入手,反复感受诗的意境,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形、声、色)、多方面描绘想象的图景。从学生习作看,学生心中的图景各具个性色彩,我们允许大同小异,鼓励多样化,以此起到激发作用。

    在平时的作文命题设计中,我们还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这样的题: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以“绿的联想”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我们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②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如在讲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他的“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并对他进行评价,在学生讨论评价之后,我出示资料《裴多菲之死随想》,借助这一材料告诉同学们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为自由献身。并通过对柔石、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介绍,告诉同学们:世上的事情复杂,难于预料:(一)一时的英雄行为,远远不足囊括一个人的一生——当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高举自由的旗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时,有谁不为之动容?又有谁能想到他被俘后苟且偷生?而杨荫榆晚年的悲壮结局,则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由丑变美。(二)生与死,是人生最大的考验。面对这关键的一步,能迈过去,就是不朽的英雄,迈不过去,则成了被唾骂的狗熊。(三)人生变幻莫测,人人难逃一个“变”字。本来是好人,有的变得更好,或成了英雄;也有的变坏了,叫人为之扼腕叹息。也有的人原本不那么好,后来却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若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就难免会看“走眼”了。

③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总之,要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作文论》就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表现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99年高考优秀作文里,这位考生如是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笔者觉得:

首先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只要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就必定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就必然有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语。这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就是学生发自自己内心的话语,不是别人强迫所说的。而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话语才是真正的个性化话语,与假话、套话、空话水火不相容的。


展开余文
其次是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将大话拒之门外。由于受“卒章显志”写法的影响,大多学生都喜欢在作文结尾阐述几句理,以达到升华主题之目的。但常常是平庸之理,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妨告戒学生:只有阐发了自己心里悟出的不同于别人悟到的新理,也才能将不着边际的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是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却全是假情,不仅有害于文风,而且有害于读者,会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作文最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因此,我们要把被生活、被书所真正感动着、感动了的情感真诚地抒发出来,将空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教师只有以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学生才能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烁烁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振聋发聩的启迪。所谓“彰显个性潜能”就是要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不用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善待学生的创见,哪怕初看是“另类”思想情感,惟此才能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敏捷性、内心世界丰富与人格空间博大的想像性、不惟权威而大胆怀疑的挑战性、敢为人先而能自我调适的自主性,真真切切地让他们彰显个性,有一份写作的心理安全感和成功感。

我们教师如果真正能关照和鼓励学生按照这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倾吐“发表”,就可将真正自己的思想、性情、审美趣味、人品等随文字一同流泻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深处。

三、大胆鼓励和培养学生作文行文构思的个性化。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日本有一篇《关于‘找窍门’》的议论文练习实录,作为说写的示范收编在日本国语教科书里。这个练习的具体过程便是从说话开始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对于选题的中心和论述层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基础。台湾语文教学界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近些年他们引进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 ,将先说后写郑重地写进了教学大纲里。在《国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命题后,酌与学生作短时间之讨论,再令学生撰写……”讨论时间虽短,效果却很长远,学生自能养成一看见命题就用心思考的良好构思习惯。讨论还没开始,学生大多就已进入“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踟蹰”的“愤悱”状态,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这种“真切体验”,作为一切作文的精神底色的“真情实感”是无从谈起的。

当前的一些创新作文实验,常常就在构思指导上陷入误区:先设计出一套“创新”的程序,再在每个环节上“研究”出几种方法,如“开头三法”、“过渡五技”、“结尾七巧”等,最后以此为路径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创新作文”训练。其理论预设是:创新精神或创造力的培养是有捷径可走的。这样就难免出现如此的尴尬:孩子们有眼,但眼珠是别人的;孩子们有心,但血是别人的;孩子们有嘴,但舌头是别人的;孩子们有手,但肩膀是别人的;孩子们有脚,但路是别人铺好的……

四、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忘了是哪位作家曾经这样介绍过他的经验:不允许女儿在作文里面使用成语,在能够用成语的地方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我们的理解是,他是担心他的孩子产生“成语依赖症”,让成语之类的惯常的、共用的语言慢慢淹没自己的个性化表达。翻读新概念作文,时不时地会有一两个“cool”,“哇塞”等词跳入我们的眼帘。无疑,时下的中学生多是崇尚“新人类”的一族,新生活、新语言是他们所欣赏的。兼之,电脑网络语言的浸染,于是“酷毙”、“作秀”、“X.boy”、“B.B”,到处流行,难道中国五千年的语言词汇量还不足以敌过一个“cool”一个“B.B”吗?中国普通话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够多了,而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汉语言文化传统的下一代,就是如此学习运用的?当然,不可否认,语言文字的发展运用也要跟上时代,语言也需要引进新的词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无论怎样运用都得适当,都得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的有关语言使用规定。

标新立异和反规范不等于个性化。我们所思考的是:写作时如何让每一个词都荡漾着情感的温度和个性的波浪。

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用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如“妻子如钟表。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在家里尽她的义务,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在家里,她发脾气时,即使是更深夜静,也会放声大闹。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坏。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钟表,一碰就坏,屡修屡坏,派不上用场。”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学习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一些哲语佳句:“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人生的关节和转弯的地方,要学会转身”;“一生都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

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努力使其延伸到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创新的过程总会带有不成熟的印记,需要我们教师大度宽容,使学生更为从容地迈越成长的过渡期;学生的模仿容易趋向油滑,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其走向纯净冼炼或雄浑大气;习作的语言难免一些瑕疵,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使其成为优美可读的文本。但愿我们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学才子。

联系信箱:xinzhongxb@tom.com 作者邮箱: xinzhongxb@tom.com

标签:作文指导 张扬个性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教材,新要求——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网友来稿)
下一篇:也谈学生的主体地位(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