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3094  
标签:备课资料
《逍遥游》难点解析(网友来稿)
吴睿彧

《逍遥游》选自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庄子》。作者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漆园吏。其人一生贫困,穷居陋巷,以屦为生,但鄙薄富贵,拒入仕途,安于贫困。本文想象丰富,把深刻的哲理形象的寓于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虚妄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的表现自己的真实思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庄子所有作品中最难懂的一篇,现举其重难点词句做浅显分析。

[例句1]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解析]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春天阳光发动,远望野外山林水泽间有气上扬,犹如奔马,故以“野马”名之。其:前两个“其……其……”连用,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究竟是……抑或是……”或“是……还是……”。后一个其为人称代词,代大鹏鸟。

[翻译]     像野马奔驰一样的雾气,飞扬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而造成的。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它高远得无法到达它的尽头才显出这种颜色的呢?鹏鸟从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所见到的情景,也不过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空这样罢了。

[思想]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同时意境广大,胜人一筹。

[例句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解析]       之:第一第二个是助词,前者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使其短语化,第二个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的”,第三个代词,它(坳堂之上的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翻译]     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舟就没有力量。到一杯水在堂屋的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用一根小草作为浮在它上面的船,放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会被粘住而不能浮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

[思想]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为下文提出“小大之辨”作铺垫。

[例句3]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解析]     汤:商汤王。子姓,名履,商朝开国之君。棘:人名。一作“革”(ji),《列子.汤问》作夏革,相传是商汤的大夫,也是当时的贤士。焉:两个均为兼词,于之(在那里)。羊角:旋风的俗称,因旋风盘旋而上犹如羊角,故名。绝:超越。

[翻译]    汤和棘问答时就说到这类事。 极荒远的不生草木的北方,有一个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那里有一种鱼,它宽广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鹏,背像泰山,翅膀向天边的云,乘着扶摇羊角之类的旋风而盘旋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超越云雾,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将要飞到南海去。

[作用]   第一自然段对大鹏鸟的描述是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 “汤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鸟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 “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有 “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重读者对“大小之辨”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例句4]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解词]    奚适:即“适奚”,到哪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翻译]    我腾跃着飞起来,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飞翔的最高境界啊。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作用]   庄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将斥鴳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一方面说明小鸟局限于自己促狭的活动天地;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和大鹏鸟一样,也是自得其乐舒性逍遥的。作者用寓言故事,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例句5]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如此也。

[解词]    效:胜任。比:合,联合。而:读为“能”,才能,能力。征:信,取信,使……信任。此:代斥晏。

[翻译]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品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之君满意,能力能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自己洋洋自得`沾沾自喜,也就想斥晏一样所见甚小啊。

[作用]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同时也为下文“逍遥”的提出作铺垫。

[例句6]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解词]    乘:顺应,遵循。正:本所应有,指万物自然之性。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辨:通“变”,变化。恶(wū):何,什么.至人:修养达到顶点的人.神人:修养达到神化的人.


展开全文阅读
[翻译]     然而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来驾驭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而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的,他还依赖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至人没有自我,忘掉了一切,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所为,无意于求功,圣人无意于求功名.

[作用]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极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辨”,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的,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以上所举几例为本文的重难点所在,把握了这几点,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作用,望大家共勉.

(作者单位:太康一高语文组)

 作者邮箱: lyfei666@sina.com

标签:备课资料 逍遥游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与语文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网友来稿)
下一篇: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