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855  
标签:备课资料
《故都之秋》的硬伤(网友来稿)
浙江中天高中   凌川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有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名篇《故都之秋》,其中有两处语言上的瑕疵,现提出来“咬嚼”。

      第三段有这样一句:“不逢故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十余年”即是“十多年”的意思。这里“十余年”是一个约数,“将近”“十多年”殊为不语,超出了“十年”便是十多年,不到“十年”而接近,则为将近十年。作者的意思很令人费解,如果是已经十多年了,则“将近”一词是完全多余的,加到文中反而让读者不知所云。如果尚不到十年,则“余”字是多余的。“将近”后面一定要是确数,不能说成“将近多少左右”。

      第十二段中还有如此一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个句子中的“引起”一词用得不当。查《现代汉语词典》,“引起”是如此释义的: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可以看出,在表示人与物的关系且用介词引出了对象物时,它的施事者当是物,而非人。原句中的主语是“动物”、“人类”,显然不妥。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说“某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却不可以说“人们对某事引起了关注”。一定要用人作主语表示施事者,则应该表达为“人们对某事给予了关注”。郁文的原句可以改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滋生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或“足见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的-------的感触来的。”

      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中

      2004年3月16日

      
标签:备课资料 故都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议如何做名合格的班主任(网友来稿)
下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