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82  
标签:教学论文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网友来稿)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刘余梅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教学语言的和谐美——激发兴趣。作为教学语言,是要表情达意的,要表情达意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听清楚讲了什么。如果发言不准吐词不分明,方言混杂,如把“鬼鬼祟祟”说成“鬼鬼chóng  chóng”,把“围剿”说成“围cháo”,“十”、“四”、不分,“胡”、“伏”不辨等,就谈不上什么和谐美。相反,如果教师上课,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读音,准确清晰,就能使学生倾心聆听。因为清亮、明晰、舒缓、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音,必然刺激听觉神经的兴奋,调节听觉神经保持良好状态。而含糊不清,怪声怪调,结结巴巴或急风骤雨式的语声语调会使学生在吃力、乏味、刺耳的感觉中关闭接受通道。

    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求语言和谐,语调自然,语速合理,音响适度。要从音质、音量、音色、音速上加以控制,以期形成自然和谐,优美动听的节奏感,既庄重裕如又抑扬有致。要根据讲授内容控制语音,有时徐缓簌、舒慢,有时高昂激扬,有时间断停歇,有时一泻千里,让学生思维的脉冲与课堂语音的节奏在同一频率上和谐共振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要学生说说对愚公的看法,教参上说愚公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大智若愚”,有着“高尚的思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愚公,愚也。”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愚公认为他能成功移山的坚强后盾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我们有谁敢保证其后代子孙都一定会支持他的观点且帮助他去移山?比如说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就不会支持移山而主张搬家了。更何况,由于地壳的运动,说不定,若干年后山也许会加增,不是有个成语叫“沧海桑田”吗?……  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三、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从当今社会发展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是整个国际社会的潮流。中学生应该学会与人合作,愿意与人合作。同学之间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需要交流和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和合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应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四、教学过程的和谐美——自主学习。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的自主学习过程。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如讲《变色龙》时,有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作了适当的筛选设计了这样四个台阶式的问题: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善变。”)②善变的明显特征有那些?(学生说:“一是变得快,瞬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二是变得蠢,愚蠢的理由和荒唐的逻辑。”)③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④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的?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经过点拨,学生认识到:使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不仅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且还指向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反动的专制统治。)这样编排,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问题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展开全文阅读
  五、学习内容的和谐美——重视积累。没有积累就 学不好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倡“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可,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有位老师教授朱自清的《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如此教学,学生便有了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大大提高了。 

 兴趣、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  

                                   

 作者邮箱: rgliuyumei@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试论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常见俗语集(熟语) (网友来稿)
下一篇: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写出人物的个性(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