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学反思
阅读:2059  
标签:教学反思
马加爵解构中国教育—— 一个中学教师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吕驾宇

  美国每一次发生连环杀人案件,社会必起恐慌,而政府则往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力安抚民众:一是警方全力以赴破案追缉,另一是邀请众多的相关人士在电视上反复介绍情况,包括请心理学家进行心理解说。其目的,正是要让公众在尽可能获知真相的前提下,明白事情是有逻辑、可解释的。让公众明白这一点,对于安抚暴力事件给社会带来的伤痛至关重要:人们正是基于一定的行为逻辑,存在一个对其他人行为的预判,从而获得基本的安全感,进而彼此打交道,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一旦出现“不可理解”的人事,哪怕元凶伏法,公众的预判信心还是会遭到冲击,安全感也会下降,不进行及时的消解就会日积月累,加之真相不彰,猜度与谣言自起,损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健康——从这个意义讲,马加爵的被捕,并不代表民众安全感的修复,而仅仅代表着另一种探询以及反思的开始,应该说,马加爵一案给国人带来的冲击是全面的,因此,由此展开的反思也应该是全方位的,而笔者的努力则是从一个中学教师的身份出发,去关联中国现行教育与该案件的一些纽带,结论已经是次要了,引起疗救的注意则是主要目的之一。

   

   一、 “我太失败了”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

   

   据报道,3月19日,昆明警方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内再次对马加爵进行了审讯,这次审讯,马加爵供出了他杀人的真正原因:“我觉得我太失败了”。姑且不论马所说的不能让周围的人群顺利接受自己是否是巨大的失败,我由此想套用的话语是“中国应试教育太失败了”。

   

   正如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马加爵的三重世界:一个贫困生的极端生活方式》透露,在马加爵杀掉四个同学之前,他向来是被认为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优胜者,特别是在上大学之前,他更是学校以及村里人所认为 的“好学生”的代名词,用村里邻居孩子的话就是“每次都要他指导我们学习,以他为生活的榜样”。高三时一次出逃贵港“去看海”几乎是这名优秀学生高中生涯的“唯一劣迹”,而这唯一劣迹也因为他优异的成绩以及“平时一直遵守纪律,从不旷课”而未被学校深究。在高中阶段,马加爵的所有积极向上的动力都与大学联系起来,用他父亲的话就是“他的目标是考上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好好孝敬我和他母亲”。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刻理解马加爵的大学情结。即便是号称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学子步入高中的第一课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努力三年,到时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很多学校更是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高考”的口号——高中三年的过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高考这两三天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高考有一个好结果这一目标,一方面,教师们总习惯于给学生灌输大学生活的美妙以及与好大学相连的似锦前程,另一方面,与能进入好大学有关的一些要素比如说好成绩,遵守纪律,努力刻苦等等成了校方以及民众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学生想出人头地,就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而尽可能避免与进入好大学这目标有冲突的因素,比如说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丰富自己的思想,因为这一些都是需要耗费原本用在“学业”上的精力,而这,在“舆论”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而现在问题的实质是如今的大学教育早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阶段的学习就像是人们接受高中教育般仅仅是一个求学阶段,进入大学也不再如同以往般被视为“跳龙门”,“捧金饭碗”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自身命运了。于是马加爵等人实现了孜孜以求的目标欢天喜地地跑进大学校园却突然发现原来的理想国竟然是如此的粗鄙,在这粗鄙的校园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观竟然不再是以往视为生命的分数而更在于你的交往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甚至是金钱拥有的数额度——不幸的是,马加爵发现这一切自己都不曾拥有,于是一个曾经的优胜者发出“我这个人太失败了”的感慨也就理所当然了。

   

   于是,此时我脑海里跳出正是一句某考进大学的学生来信话语:“老师以后千万别跟师弟师妹们说‘考进大学就好了’的话了!”

   

   二、群居时代的沙漠化——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

   尼采说,一个卓越的人的成长必然经历三个阶段:群居时代,沙漠时代以及创造时代。以尼采的理论观照马加爵可以发现他的悲剧在于当他的思想尚停留于群居时代的时候他却不得不选择了沙漠化的生活。

   

   即便是进入大学,马加爵也一直没有放弃融入人群的努力。班干部刘清淘回忆,刚入大学时碰到马加爵,发现他老远就伸手打招呼,“感觉是一个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老师林志强回忆“马加爵参加了新生篮球赛的训练,最后因为水平不高不能参加正式比赛,我发现他认真地站在边上当啦啦队,”,林老师当时想“这个学生还是挺有集体荣誉感的”。而马加爵的室友则说马加爵通过不吃饭省下的钱买了电脑后,“很乐意与寝室的人分享”。

   

   但即便如此,马加爵最终还是成了大学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他甚至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同学的敌意,于是他不情愿地关闭了自己与人交往的心扉——在2004年3月19日的那一次审问中,马加爵是这样交代的:

   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马加爵: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马加爵: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 

     民警: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他们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展开全文阅读
     (哭泣……)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 

     民警:还有呢? 

     马加爵:还有,以前我很想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试着说一些笑话,但给我的感觉每次却是招来他们的嘲笑。 

     民警:那你说你们打牌,他们说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马加爵:那天打牌本来我没有作弊,但他们偏说我作弊,让我觉得他们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动了杀他们的念头。 

   

   不容否认这里面包含着马加爵自身过于敏感这因素,但贫困以及温情的匮乏也正是如今大学校园所急需关注的问题。正如一天我一在大学就读的昔日学生在QQ中与我说“人情淡漠,教师除了上几堂课就不管事,一个学期见不到几次班主任的面已经成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特征”。而马加爵所在的云南大学的学生也明确指出“学校的主流当然是学习,但大学教师除了上课就不应该了解一下学生想些什么吗?”

   

   至于贫困,虽然高尔基曾经说过“贫困是最好的大学”,但更多时候则是: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尼采所说的沙漠化时代是指一个人主动选择下的边缘化后的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创造的开始——马加爵被动的沙漠化,则是毁灭的开始,更大的悲剧在于悲剧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悲剧将发生的征兆。

   

   三、传授知识还是润泽生命——现代教育必须理清的思路

   

   一个来自贫困家庭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并曾经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人就这样毁灭了另外四个年轻人的希望与生命并最终又将毁灭自己的极端恶劣事例留给教育界反思的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比如现代教育过程中如何间入适时的心理疏导,比如传统的德育是否贴近学生,又比如人格教育与知识完善哪一个更重要?再比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这里,我只想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一个学生来学校学习绝不仅仅是来接受知识的传播更是来生活,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比如完善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包括传递知识,包括让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更关键的一点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发展使自己得到成全最后实现“润泽生命”目的。我们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只强调对一个人的规范要求一个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而单单忽视了教育首先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人的发展,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教育首先要激发起人的活力,营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让人成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的这最根本的任务。

   

   在这里,我还想说,我们必须学会反思。是的,我们必须反思,当我们的教育还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爱心,拥有责任心。因为爱心是道德的原动力,责任心是道德成熟的标志;我们必须反思,当我们的教育还不能为人服务,而是人为教育服务,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讲教条,不是看生活,而是体验生活,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我们必须反思,当马加爵们生存的土壤还不能得以彻底根除,因为我们从来就不希望悲剧的阴影遮蔽我们的眼睛,我们渴望接受阳光无遮拦的照射……

 

标签:教学反思 马加爵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解读2004年高考语文大纲(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考语文复习之浅析(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