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74
标签:
教学论文
教给学生一套点石成金之术(教师中心稿)
张水
论文摘要】
通过四个阶段——准备时期、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时期、成熟活动时期、自主学习阶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评注资料的方法,学会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学会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归纳观点的能力。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自主学习 综合运用能力
【正文】
教给学生一套点石成金之术
题记
从前,有两个勤劳而善良的青年,他们努力的工作,但是依然十分的贫困。有一年,发生了大的饥荒,两个年青人眼看着就要饿死了。正在这时,有一个神仙从他们的身边经过,很同情他们,就从自己的口袋年拿出来一个手套,戴在自己手上,把他们身边的一块大石头变成了金子。神仙对他们说:“拿去吧!年青人。”两个青年一动不动。神仙诧异地说:“你们想要什么呢?”其中的一个青年说:“我想要你的手套。”神仙给了他。另一青年说:“我想学这套点金术。”神仙就把点金术教给了这位青年。几年后,第一个青年,因为不会使用这副手套,他始终无法将石头变成金子。第二个青年,学会了点金术后,没有用多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块金子,一副手套,还是一套点石成金之术呢?
正文
去年刚刚开学,我就对自己所教的2个班级116位初一新生进行了几周的调查。调查后发现,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最缺少的并不是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这些能力。说得明确些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资料和信息,获得了资料和信息之后,不知道如何的甄别和筛选。学生缺少的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对综合性学习有一段阐述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
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时间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
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活动计划,目的是想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根据课本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了“写字比赛”、“查字典、词典比赛”、“词语接力比赛”。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自己身边的工具书,让他们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对学生快速阅读的训练。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有明确说明的“读一般现代文不少于500字/分”;同时,当学生在查找大量资料的时候,快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给学生总结的几种快速阅读的方法:1、快速阅读书目,了解一个总的概要。2、阅读每一章节的要点,并用最简短的语言写下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阅读文章的提示语,了解文章的重点。4、画图表。每一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
第二阶段,我称之为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时期。这一阶段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我利用国庆的长假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小论文题目《日常生活中常见错别字的类型》。要求:1、按照论文的格式完成;2、要附上一份调查报告,但调查报告可以是几位同学共同完成的;3、小论文中一定要有对实例的分析,而且要是在查找一些资料和工具书的基础上的分析;4、可以几位共同的完成一份,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布置这一篇小论文的目的有三个:1、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论文的基本格式;2、培养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3、借此来了解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本素质。
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完成了分组和小组内的分工;小组的选题;告诉他们收集资料的范围;教会他们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告诉他们论文的一般格式。
两周的时间过去之后,学生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我又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资料成果。首先,我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整理、归纳完成小组调查报告。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完成小论文。
布置了这么一项作业后,学生们感到十分的惊奇,都跃跃欲试地开始忙于分组,忙于制定计划。可是我心中却没有底。“是不是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了?”“学生到底有没有能力完成呢?这可是一篇论文呀!”这几个问题从我布置了这一项作业以后,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当我看到他们交上来的作业之后,我的种种顾虑打消了,而且还惊叹于学生的论文质量之高。全班60人,一共交上来12篇小论文,其中按照我要求的格式来完成的9篇,占75%;附有调查报告的有8篇,占67%;家长帮助完成的有4篇,只占33%。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从书籍中收集的错别字占78%;从报纸、杂志中收集的错别字占12%;从商标、广告、招牌中收集的错别字占25%;从学生的习作中收集的错别字占43%;从电影、电视成收集的错别字占7%;从网络上收集的错别字占29%。学生们对错别字的类型大致归纳这么几种: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混用;生造字;字形相近或字音相近;书写的错误。
一位女生,她的论文就杂志上的错别字进行的分析,仅举的例子就有25个,仅从这一点她的论文就有一定的“份量”。而且她还就错别字出现的情况,将错别字分成了三种类型:同音别字;形近别字;同源字。当然,她这篇论文是在她的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可是,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收集例子——查找资料——分析例子——完成小论文,这些环节对她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明显的和长期的。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阶段,我称之为成熟活动时期。我首先利用第二册语文课本“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活动“警语的收集与评比”让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了解资料收集的方法有综合法、分类法、专题法。开展“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让学生学会资料评注的方法。特别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剪报的主题,并根据剪报主题来收集剪报,对剪报进行评注,制作剪报展示,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的收集、整理、甄别、筛选资料技巧,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驾驭资料的能力。
第四阶段,我称之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具体的需要列出提纲,组织人员查找资料,自主地学习。
比如,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之前,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先查找资料预习,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常识和本文的重难点。其中有一位女生制作了两份剪辑,第一份是她复印的说明文的基本常识的剪辑,其中有说明的方法归类和举例,说明顺序的归纳和举例,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阐述和举例。第二份剪辑是她复印剪辑课文的重难点,其中有文章的结构,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课文题目的解说,课后题的解答。在这两份剪辑的资料上包括了这篇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把这两份剪辑印发给了同学,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可是这位女生在平时是班级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开展这种自主的学习,我们就要重新来看待班级中的“差生”了。
还有一次,在预习《社戏》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有个老公公叫‘六一公公’,这个老公公为什么叫‘六一’呢?你能在文中找到线索吗?你能查阅资料找到答案吗?”我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查阅资料。
提出这个问题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好奇心;第二,就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的习惯。结果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归纳起来大概有四种:第一,“六一”是他的别号,就如什么“六一居士”、“五柳先生”之类的。第二,“六一”是他的小名,就如“二子”、“狗蛋”之类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民间有“赖名好养活”的说法。第三,“六一”也许是为了图个吉利,因为民间有个说法“有福的人是六月的生,腊月的死。”也许是希望他是个有福的人吧!第四,“六一”也许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歌中提到的“元二”、“刘二十八使君”是一个含义。“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他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他的朋友——如白居易——就称呼他为“刘二十八”。
为此学生展开了很激烈的争论,他们为了说服别人,都找来了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们寻找证据的过程就是查找资料、甄别资料、筛选资料的过程。有个学生看到初一课本的第132页最下面有一个注释“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然后这个学生在一本书中了解到“刘二十八使君”就是刘禹锡,于是他上网查到了刘禹锡这个“刘二十八使君”的名称的来历,才联想到了“六一公公”这个名字的来历。
最后,还是在《朱元璋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第5页下面的一段注释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叫“六一”是一种民间风俗。“见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不论怎么说,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阅读课文;学会了对一大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一个结论;学着会了某一个目的去查找资料;学会了对资料的甄别和筛选;学会了知识的迁移;才是我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在《中国的文化问题》一文中曾对知识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在我看来,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最攸关的主要东西是:知识、艺术、天性的愉悦、人际友情和慈爱。当我提到知识时,我并非指所有的知识;人们仅仅按照实用性干巴巴地罗列了一大堆知识,依然远不能正确各种知识的价值。但是从本质上来理解,有的人之所以不能全面认识知识的价值,是因为只把起源于科学上午认识作为知识。我坚持认为,作为一种知识应当能够增进人们的利益,使生活更加美好和快乐。”(12页)
——《罗素文集》第一卷 《中国的文化问题》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我国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存在着在课程功能上过于注重传授基础知识;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上“难、繁、偏、旧”;课程评价上过于注重甄别、选拔;课程管理上过于集中等问题。我们应该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学习应该是一种重在过程的,使身心都得到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君子教,引而不发”,“不发”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正如开始讲的那个寓言故事一样,我们要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块黄金,也不应该是点金的手套,而应该是点金术。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罗素文集》 第一卷 《中国的文化问题》 罗素 着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3、《朱元璋传》 吴晗 着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 着 三联书店 1991年版
3、《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访谈录》 毛建华 林良夫 着 《教学月刊》2003年5月
标签:
教学论文
教给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十枚铜板”的故事与“好肉和尚”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班级的中、差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为什么叫“六一公公”呢?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