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5960
标签:
教学论文
谈谈汉字笔顺(网友来稿)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 孙刚
序论
汉字的笔顺现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然而笔顺在日常书写、中文信息处理及汉字规范化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一下笔顺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主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笔顺涵义及其混乱现状,有关笔顺规范的四个文本及其规定的原则,笔顺规范的不足及有关问题研究,汉字笔顺的意义及如何作到规范。本文目的是对汉字笔顺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疏通和整理,同时提出和探讨一些问题,旨在提高人们对笔顺的重视程度,共同努力配合,做好笔顺规范工作,为汉字的规范化和我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本论
一 、笔顺的涵义及其混乱现状
笔顺一般解释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易洪川认为它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一是指笔画的走向,如横是从左向右,二是指给笔画数相等的字排序时按当前笔基本笔型来规定的顺序,如“札”字法笔顺;狭义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笔顺概念。其实将笔顺定义为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是不妥的。“笔顺”二字许是汉语独创,但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也是有笔顺的,因此合理的笔顺定义应是:字符在书写过程中点画着笔的先后顺序。
当今汉字笔顺的混乱状况令人担忧。有人调查了部分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笔顺书写情况,发现笔画数和笔顺都有误的现象十分普遍。我就作了一个小面积的调查,但也不失代表性。我让班里的一些大学同学写出“乃”、“医”、“垂”、“卵”、“鬯” 五个字的笔顺,结果全部正确的占极少数。他们的笔顺书写有下面这些情况:乃: 乃/ 乃;医: 医/ 医/ 医;垂: 垂/ 垂;卵: 卵/
卵/ 卵/ 卵;鬯: 鬯/ 鬯/ 鬯/
鬯。
可见,他们对选用那种笔顺无所适从。在手头书写中,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倒插笔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犯一些将“为”写成“ 为”的低幼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不仅如此,有些字书、教材和专谈笔顺的专著也在制造着混乱。
字书如1986年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的《汉语大字典》第一本检字表“一”部与“ ”部中就有“万、乃、再”的笔顺错误(将“万”写成“ 万”,“乃”写成“ 乃”,“再”写成“ 再”)。《辞海》的笔画查字表第一、二笔按横竖撇点折排列,也发现如“匾、敝”等笔顺错误〔将“匾”写成“ 匾”,“敝”写成“ 敝”〕。谈论笔顺的专著有文以战的《汉字的笔画和笔顺》,朱典、辛夷的《常用汉字的笔画笔顺》等。其中后者收字1500个,据有人统计,笔顺有误的字共63个,占总数的4%。再者就是语文的一些教材,它们在处理汉字笔顺时有时有误,有时自相矛盾,有时模棱两可。梦笔、春轩、刘华就曾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笔顺求正》,专挑该书的笔顺错误。其中有“ 义, , 再”等。自相矛盾的如有的教材单写“舟”是“ 舟”,但在“船”中变成了“ 舟”。有的教材模棱两可,说“车”即可写成“ 车”,又可写成“ 车”,等等。以上种种现象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尤其是教材,会误人子弟,害及一代甚至几代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当今汉字笔顺的混乱状况。
二、研究和正确书写汉字笔顺的意义
既然笔顺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如此严重,而汉字笔顺规范化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汉字的笔顺,力求写好每个汉字的笔顺。
(一)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汉字的笔顺,才能合理有效地制定汉字的笔顺规范,推而广之。《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都是有关部门广集汉字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探讨和设计,几上几下,用了很长时间才研制出来的,所以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只有实事求是地从汉字自身结构出发,深入分析和钻研,并结合人们书写汉字的习惯与笔顺书写的现状,才能有效地制定出合情合理、可行性强、实用性强的笔顺规范。广大的学生、老师、学者、编辑等才能真正接受笔顺规范。这样,汉字的笔顺规范才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推广和实行。
(二)笔顺有实际的效用,如便于查字。例如,“切”和“比”前两笔的笔顺相同,笔形也一样,但第三笔“切”是折,“比”是撇,按“横竖撇点折”的笔形排序,“比”应排在“切”之前。要查某个字,如果不知第一笔该怎么写,便会给检字带来麻烦。现在由于汉字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笔画减少,形体大变,传统的部首、笔画、四角检字法及拼音字母检字法都显得落后和有失合理性。因此,邹大炎提出了一种“笔顺号码检字法”。此检字法无特殊规定,跟通行汉字笔顺一致。汉字的十种笔形分别用0—9十个数字来表示。查字时,将该字的起首四笔的笔形号码组成一个四位数,作为该字代码(不足四位用零补齐,五位取第五笔形为附码,五位以上取最后二笔形为附码)。如人=8000,民=7454 ,国=1744 。此检字法简单明了,方便易行,是汉字笔顺应用的一个表现。
展开全文阅读
(三)合理地安排汉字书写笔顺,写起来方便快捷,效率提高,字容易写得准确、整齐、匀称和美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讲求便捷和效率成为一大趋势。事实证明,书写笔顺的规则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等在实际操作中是十分有效的,是具备便捷利特征的。当然,你若违背这些规则,硬将“愁”字的笔顺写为“心 愁”,虽在字形上是无误的,但这种写法的效果如何值得商榷,而且在许多人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理喻的。这里有一个习惯的问题。汉字是方块文字,在二维平面展开,笔顺书写得当,字形结构合理,写出的字就显得清晰、整齐、匀称、美观,给人以审美感受。如“乘”字的正确笔顺是“ 乘”,前三笔是撇、横、竖,这样这个字的框架结构便确定下来了,然后往里面填充一些小部件,这样写出来的“乘”字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若写为“ 乘”,则该字的中心难以掌握,易造成字形失衡。其余字如“医”、“垂”等也是如此。
(四)笔顺对汉字排序、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标准化、规范化都有重要意义。汉字按笔画排序的规则有两条:笔画数规则和笔顺规则。笔画数规则即笔画数少的字排在前,多的排在后,但用笔画数对汉字排序,可排序率极低。笔顺规则即对笔画数相同的汉字按横竖撇点折的笔型顺序排列。增加笔顺规则,基本上可解决汉字排序问题。如“木”和“日”同为四画,但“木”第一笔为横,“日”为竖,故“木”排在前。“九”、“力”二字笔画数相同,笔形也一样,但“九”起笔为撇,“力”起笔为折,故“九”排于前。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而汉字信息处理正是我国各类信息技术的基础。汉字信息处理中的计算机输入、输出,汉字编码等都与笔顺、笔画等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加强汉字笔顺、笔形等自身属性的研究,为电脑提供尽可能多的汉字信息,才能提高汉字信息处理的效能,扩大汉字信息处理的功用。汉字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此,必须进一步规范笔顺,使汉字做到真正的“定形”。有了真正合理可行的标准,汉字笔顺书写才不致于十分混乱。这都有利于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笔顺规范的四个文本
(一)《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鉴于汉字笔顺规范的重要意义,国家有关部门一向很重视笔顺的规范工作,使汉字的笔顺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标准。早在1965年1月就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而且是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这两个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指出。该表确定每个字的一定的笔画结构和笔画数。这里的笔画结构包括笔顺。由此可见,早在1965年汉字笔顺就有了统一的标准。该表所收的6196个字的笔顺已具有了固定的书写规范。
(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此表是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指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该表的发布为汉字教育、汉字应用和汉字规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联合通知明确提出了笔顺的标准问题,把汉字笔顺用公布字表的方法正式规定下来。该表的字形结构、笔画数、笔顺完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同时删去《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里的50字,增收854字,总计7000字,这样通用字表的范围扩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字的笔顺是隐含的,不是明示的。例如“皮”字可能的笔顺有“ 皮”和“ 皮”两种。在两个表中,“召”在“皮”前,“召”的笔顺为“ 召”,由此可知“皮”的笔顺应为前者;若为后者,先写撇,那“皮”就应排在“召”前了。正是由于这种笔顺的隐含性,给查明汉字笔顺带来了不便。
(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由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语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是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它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其全部7000个汉字,全是规范汉字,并与其字序一致。《规范》将各种笔形规定为五种,即“横(一)、竖( )、 撇( )、 点( )、折( ) ”。将提( )划为横,捺划为点,各种折划为( )。笔形顺序是“横竖撇点折”,分别用1、2、3、4、5五个笔形代码来表示。
《规范》将隐性的笔顺变成显性的笔顺,用跟随式、笔画式、序号式三种形式逐一列出了7000个汉字的笔顺,对原有的笔顺规范进行了完善。如“大”的笔顺跟随式是“ 大”,笔画式是“ ”,序号式是134。此外,《规范》还调整明确了“火、叉、敝、脊、鬯”的笔顺,使汉字笔顺的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规范》明确指出,由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字未列出跟随式笔顺,所以使用时只能根据字序推断。但有的难以断定,从而在应用中因理解和推断不同而造成汉字笔顺不规范的现象。此外,规范笔顺本身也存在一些难点。为了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消除规范笔顺本身尚存的难点,满足汉字研究、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和辞书编纂方面的需要,特此发布《规范》。由此可见,由于《规范》将汉字笔顺由隐变显,用三种形式来表示,使得汉字的笔顺十分明了,从而大大促进了人们对汉字笔顺的学习和书写,《规范》是目前最明确最权威的笔顺规范,因此现在应以它为准。
(四)《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
该规范于1999年10月1日由国家语委发布,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单行本,2000年1月1日施行。该规范共收录了20902个汉字,收字情况复杂。除《规范》的7000个通用汉字外,还收了繁体字、港台用字、日韩用字等。由于该规范主要用于大字量汉字的信息处理、排序检索、辞书编纂等,故一般采用序号式笔顺形式。
上述的四个文本都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为汉字笔顺规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而为正确书写笔顺提供了依据。
四、汉字笔顺安排的规则
汉字有单笔字和复笔字之分,单笔字只有“一”、“乙”两个,其余均为复笔字,复笔字均有笔顺问题。复笔字笔顺安排应遵照《规范》。笔顺规则或是约定俗成的,或是统一规定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笔顺书写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认真学习与遵守。
笔顺安排的基本规则有:
1先横后竖:十、于、丰、干、丁、 、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木、芋、艳、刊、花、羊等,也是如此。
2先撇后捺:人、八、入、木、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大、分、树、艾等,也是如此。由于汉字中没有捺起笔的字,所以撇与捺不论是相交、相离、相接,书写时都是先撇后捺。
3先上后下:二、丁、立、李、昌、亨等。部分独体字和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一般遵从此规则。
展开余文
4先左后右:一些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从左到右。如川、州、旧、构、部、树、衍、樊(上部)等。
5先外后内:汉字的部分独体字和包围结构的字,绝大多数是先外后内。如月、母、同、凤、凡、用、叉、厅、历、虱、氢、勉、毯、赴、旭等。
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承、业、率、兜、燕等。这里要注意的是“火”、“ ”和“肃”,它们的笔顺不是先中间后两边,而是相反。 火, , 肃。此外“脊( 脊)”也是如此。
7先进入后关门(即先外后内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围结构的部件和字,先写上面三框,再写框内部分,最后封口。如回、田、目、国、圆、面、囱、卤等。
除了上面的基本规则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则。在我看来,这些规则更应该重视。因为基本的东西人们往往都能掌握,却常常在一些细节上失误。这些补充规则有时是推行汉字笔顺规范的难点甚至是关键。
补充规则有:
8后写右上点:
汉字中一些带有右上点的字或部件,一般后写右上点。如犬、术、戊、书、发、尤、求、代、械、找等。
9后写内部点:
内部点是字主形内部的点,一般后写。如叉、凡、为、勺、瓦、丽、兔、雨、势、玉等。但有些字如义( 义)、丹( 丹)、母( 母)、戍( 戍)、卵( 卵)、逐( 逐)等例外,必须加以注意。
10先右后左:
一些特殊的偏旁,如“ 、 ”,不是先左后右,而是先右后左: , 。含有这些部件的字如陈、阳、陂、郊、都、耶、即、叩等,也是如此。
11先内后外:
“下包上”结构的字,先写上内,后写外。如凶( 凶)、凼( 凼)、幽( 幽)、山( 山)、鬯( 鬯)等。
含“ 、 ”包围结构的字,一律先写右上,后写 和 。如延( 延)、廷( 廷)、建( 建)、过( 过)、远( 远)等。
从“ ”与“丁 ”包围结构的字与部件笔顺较为特殊。既非先内后外,也非先外后内,而是内外交错进行。“ ”属左、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左下。如匹( 匹)、医( 医)、匡( 匡)、匾( 匾)等。“丁”属于上、右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右下。如可( 可)。
12先撇后折:
有撇、折组成的部件和字,多数先写撇,后写折。如匕、 、 、 、 、 、 、 儿、几、九等。含上面的部件或字的字,如老、旨、句、甸、欠、饭、月、用、同、内、凤、狐、獾、倪、元、机、旭等都是如此。
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写折后写撇。如刀( 刀)、力( 力)、乃( 乃)、万( 万)、皮( 皮)、女( 女)、方( 方)、虎( 虎)、发( 发)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这些字须特别留心,不能与先撇后折混淆。
13先竖后横:
竖笔笔末与横笔相接时,最后一个横笔与竖笔相接时,先竖后横。如土( 土)、工( 工)、共( 共)等。
横笔笔首与竖笔相接,先竖后横。如“ (占字头)”。
长竖与短横相接,先竖后横。如“ (北字旁)”、“ ”和“ ”(非字旁)。含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
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记住:丑( 丑)、贯( 贯)、里( 里)、垂( 垂)。
以上13条规则是汉字笔顺的常见规则,但还不能覆盖所有规则。其实,较为复杂的汉字的笔顺往往是这些规则的综合运用,如“赢”字就包含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撇后捺、后写内部点等规则。汉字是复杂的平面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体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则并不一定就能正确书写全部汉字的笔顺。这就需要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记忆、琢磨和钻研,特别是一些笔顺特殊、结构复杂的汉字,尤其要注意。只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相信每个汉字的笔顺都不难掌握。
五、汉字笔顺原则的根据
国家已发布了许多关于汉字笔顺规范的文本,笔顺规范有许多具体的规则,那么这些规则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何内在的依据?探讨这些问题对正确书写汉字笔顺、认识汉字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都有重要价值。
(一)汉字笔顺规则是遵从人们的书写习惯的,这是它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据。笔顺是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特点而约定俗成的,或者说,是使用汉字的人群写字经验的总结。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笔顺规则,从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约定俗成。人们在书写过程中,碰见这个字,就会习惯性地按该字的固定形式的笔顺写出来。笔顺规则之所以被许多人掌握和接受,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的书写习惯,习惯的东西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事实证明,笔顺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是经过了历代无数人的实践和长期的优化选择积累传承下来的,是习惯使然,当然有道理和规律可循,理应成为汉字笔顺的规则。
(二)汉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的便捷性、书写时手执笔是否便利、前一笔过渡到后一笔是否顺当密切相关。笔顺与书写有关,书写是人手的一种活动,从而书写笔顺必然受到人手的生理机能的影响。因此,笔顺必须以是否便于人手的书写动作为取舍依据。易洪川将之称为“手治”。人书写时一般是右手执笔,写横向笔画时,从左到右,写竖向笔画时,至上而下,这样写起来最便当。如若反过来写,就会很别扭。正是这种原因,汉字在隶变过程中,凡篆书里从右向左横向运笔的笔形,大都分裂为两笔了。汉字笔顺规则中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特别适合右手执笔按一定的行款格式书写汉字。例如“小”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写竖钩,后写左右点。为何这样写?就是因为“ ”画末尾有一个左向的小钩,从而为写下一笔画(左点)提供了方便。这样写过渡自然,笔意连绵,顺势快捷。“木、来”等的中竖现不带钩,但在传统的行、草(含部分楷书)写法中一律带钩,还有“心、戈”在隶书变为楷书过程中波磔变为斜钩等等,都是这个道理。它们都是为了缩短笔尖在空中运行的距离,为过渡到下一笔作准备。又如“干”字写法是先横后竖,为何不是先竖后横?就是因为写完第一笔横后,如接着写竖,再写横,那竖笔便很容易顺势带出一个小钩,变成“ ”那样“干”字就变成“于”字了。先横后竖,竖是末笔,不会带出钩,也轻便自然。由上可见,汉字笔顺规则是考虑人手的书写态势的,从而为书写笔顺带来了便捷性和自然性。
(三)字是用来阅读的,阅读要用眼看,人们依靠眼睛来分辨那笔在左,那笔在上。而先写出的笔画都是在左在上的,如“二”中的横,“旧”中的竖等,这又体现了目治的属性。人们读字很少从下向上、自左向右进行,所以笔顺不能按照这个顺序来写。但目治不明确时,就会给笔顺书写带来困惑。如“皮”有人写成“ 皮”,有人写成“ 皮”;“门”有人写成“ 门”,有人写成“ 门”。而《规范》将“皮”和“门”都定为后者,这样笔顺就明确了。可见,笔顺规则既有合乎习惯的一面,又有摆脱困惑,规范化、强制化的一面。
(四)汉字富于表象的艺术性,人们书写汉字不仅要正确,还要追求美感。字要写得具备形体美,涉及的因素很多,笔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字是一笔一画写出的,先写谁后写谁,会影响到点画组合的艺术效果。笔顺规则是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它最大限度地促进汉字书写向美的方向发展。例如“万”字最后写撇,是为了让最后一笔纵横舒展,合理分割左下方空间,使三个笔画屈伸有度,字体似斜而正。许凤奇认为笔顺合理的标准是运笔行气的顺畅。认为应该起笔慢、重,行笔快而轻,收笔则又慢而重,第一笔重利于运气,第二笔轻利于行气,最后一笔重利于收气。如“戈”字第一笔横较慢,第二笔斜钩畅快,第三笔短撇作缓和,第四笔凝神收尾。若不按“右上点后写”规则,最后写撇,则不利收气。点则厚重,宜作收笔。从上面分析可见,笔顺规则讲求美感,实际上也是从汉字本身的笔画和结构来入手的,这就增加了汉字笔顺的理据性。
六、笔顺规范的疏漏及有关问题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规范》为学习汉字笔顺提供了统一的根据和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规范。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规范》并不是特别完美的,还出现了许多疏漏和不合理的地方。综合考查《规范》,发现它在一些字笔顺的处理上,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这就造成了学习的困难甚至迷惑。可以说缺乏系统性是《规范》最大的不足和学习《规范》最大的障碍。现举例以说明,仅代表本人观点。
同是长横,有的先写如“世(一世)”,有的后写如“册( 册)”。有的先横后竖,如“丰、木”;有的先竖后横,如“木、工”。有的则混乱不堪,如“里( 里)”、“垂( 垂)”。“毋”最后一笔写横,与“毋”相似的“母”最后一笔写点,“舟”也如此,为何不统一成最后写横?
有的先写内部点,有的后写。前者如“丹、义、戍”,后者如“叉、玉、丸”。为何不统一成后写内部点?
有的先撇后折,如“及、九、几”,有的先折后撇,如“乃、力”,最为明显的就是“乃、及”,两字字形结构十分相似,但笔顺不同,一个是“ 乃”,一个是“ 及”,让人大惑不解。
同为左中右结构,有的先左后右,如“树、衍”,有的则先中间后左右,如“兜(上部)、燕(中部)”。为何不统一成先左后右?
包围结构一般先外后内,如“虱、厘”,有的先内后外,如“凶、幽、廷、近”,有的既不先内,也不先外,如“匡( 匡)、医( 医)、可( 可)”。为何不统一成先外后内?
展开余文
一般从左到右,但有的如“ ( )、 ( )”,却从右到左。
“业、亚、非”三字都是以中间两竖作为全字中轴,“业、亚”都是先写中间两竖,而“非”却是“ 非”,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为何不统一起来?
“牛”与“车”单用时末笔是竖,用作偏旁时,末笔是横,这样一个字要记住两种笔顺。“臼”字单用是“ 臼”,而在“插”中是“ 插”
......
以上只举了一些例子,但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规范》对某些字的笔顺做出那样的安排,也许自有它的一番原因、道理和见解。但不管怎样,它在一些结构相似的汉字的笔顺处理上缺乏统一性,增加了人们的记忆和学习的负担,使人感觉无所适从,从而降低了《规范》的权威性和人们对它的肯定和接受程度,这却是事实。因此,虽然汉字笔顺有了规范标准,但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对内和对外的汉字教学特别是汉字信息处理带来了麻烦。因而,加快科学研究,努力消除不足,制定出一个更加规范的“规范”,是当前汉字笔顺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面讨论与汉字笔顺有关的两个问题。
(一)有人认为《规范》在许多方面存在不一致性与混乱性,从而产生反对倾向,同时又认为笔顺乃一个人的习惯问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这里就产生一个要不要遵守规范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必须严格遵从《规范》。
许多人认为,笔顺是人的书写习惯,笔顺问题是书写者的习惯问题。既然某个字的笔顺有几种写法,那选用哪种写法都是有道理的,无是非可言。还有人认为笔顺问题是规范不了的,《规范》几近徒劳。认为硬性规定必须按照某种写法写,只能在书写者知道并且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实行,否则只是一纸空文。例如易洪川就认为,我们没有也无法概括出一套明确简单、一以贯之、普遍适用的笔顺规则,因此一个汉字只有一种笔顺的严格意义上的笔顺规范化,其可行性令人忧虑。还有人认为应该以“先竖后横”来取代“先横后竖”。更有甚者认为“可以考虑为汉字的正楷体和行书体制定不同的笔顺”。如此种种观点,都是缺乏深思熟虑的,都是未考虑文字工作大局的。
笔顺的规范不是搞文艺,可以争鸣,可以百花齐放。它是一种立法,必须严格执行。汉字的改革可以说从未停止过。汉字的整理、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汉字的规范化等都体现了国家对汉字的重视。这一系列都是通过立法实现的。当今,你不用简化字,而用繁体字、异体字和已淘汰的生僻字等,就是不合时宜,都是错误的。国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人们能方便、快捷、简明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避免混乱,所以才给出一个标准,强硬执行。试想,如果当今用字十分混乱,繁简字、生僻字、异体字等交错出现,那会是一番什么样子。笔顺也是如此,一个字有不止一种笔顺,就应该规定其中的一种为正确的,其余的为错误的,然后按照这种标准强硬执行,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笔顺问题,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们使用的便捷。《规范》有缺陷,可以不断修订,力争完美。但在《规范》未被更好的规范取代之前,就应该严格遵守,应把它作为统一笔顺的唯一依据,绝不能我行我素。
(二)在书法当中,某些字的笔顺安排与《规范》不一致,应如何看待。汉字具有书法,这是它的一大特征与优势,但是在行书和草书中,一些字的笔顺与楷书不完全相同,存在一些差异。因为楷书写起来一笔一画,而行、草书笔画连绵,连笔简笔较多,从而具备自己的特点。例如“土”字,《规范》规定的笔顺为横竖横,而草书一般写为竖横横。“主、玉”也是如此。这样写能够连笔,笔势连贯,体现了草书的特点。又如“禾”,《规范》的笔顺是撇横竖撇捺,而草书却为撇竖横撇捺。“升”字笔顺为撇横撇竖,而草书却为撇撇横竖。又如“必”,《规范》倒数第二笔写长撇,而行书第一笔写撇,它认为先写长撇能先树立字的骨干,把握字的结构。“有、成”行书先写左部一撇,认为这样可以为顺势写下一笔做好铺垫。对上述种种现象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可以争鸣,可以不拘一格。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美”字,因此,无论如何安排笔顺,工艺流程怎样,只要产品符合美的要求,都是合理可行的。而事实上,草、行书的某些不同于楷书的笔顺规则,的确有助于写好、写美汉字。在这一点上,《规范》甚至可以借鉴这方面的优点。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笔顺安排可以同《规范》不一致,这只限于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中,其余如楷书书法、汉字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坚决不可以,这一点是泾渭分明的。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不是相互矛盾的,体现了一种规范与协调的灵巧性。
七、做好笔顺规范化的途径
上述内容只为了一个最终问题的解决,那就是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的笔顺,如何做到汉字笔顺的真正规范化,这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规范观念。《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都体现了国家对汉字笔顺规范工作的重视。因此,广大汉字使用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对汉字笔顺的重视程度。不能将笔顺当成小事情,而要把它当作于许多方面都有不小影响的大事来看。要认真遵守国家发布的规范。只有广大的民众响应起来,汉字笔顺规范化才能真正完成。
(二)要加强宣传。据了解,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有《规范》等文件,不仅一般的知识分子不知道,连许多老师、编辑和文字工作者也不了解。因此在一些字书、刊物、教材中出现笔顺错误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通过各种媒体,大力进行宣传工作,要宣传正确的标准,纠正错误的笔顺,加强民众的法制观念,要经常开展汉字笔顺规范的宣传学习活动。
(三)加强对出版物的规范和监督。不规范的笔顺通常由各类出版物体现出来,而且它们造成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对字典、词典、教材、报刊、图书等各类出版物进行严格地规范和监督,对不规范现象要严厉制止。同时,要努力提高广大作者和编辑的素质,他们要对读者负责,要受读者监督,不能让笔顺有误的论著出版。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堵住汉字笔顺的不规范现象。
(四)要加强笔顺规范自身的研究和改进。这是个内因问题。只有“规范”自身科学合理了,才真正有利于笔顺规范的推广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接受。我们看到,《规范》本身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有的地方缺乏便捷性和系统性等。《规范》有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调集人员,认真研究和讨论,不断调整和改进。同时,要善于借鉴合理的笔顺安排规则,如日本《必携汉字辞典》、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等,其中有许多地方都显示出比规范更大的合理性,应该加以借收。
当然,以上只是粗浅地讲了几点。我们应该看到,汉字的笔顺工作涉及到一系列的环节,任务较重,这便注定汉字笔顺要做到规范化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有科学的笔顺规范为指导和依据,有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引导,有全社会思想意识的提高,汉字笔顺规范化的工作一定能取得巨大成绩,我国的语言文字一定能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结论
由以上的整理、研究、分析和探讨,现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今汉字笔顺书写出现较为混乱的状况,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
二、汉字笔顺已有制定的规范、原则和依据,但其科学性、系统性尚有待提高。
三、从上到下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汉字笔顺的规范化,促使现代汉字健康发展。
(附)参考文献:
1《笔画定序法的几个问题》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0.6
2《谈规范汉字》 傅永和 《语文建设》 1991.10
3《汉字笔顺应执行统一的标准》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2.10
4《汉字的笔顺》 傅永和 《语文建设》 1992.10
5《〈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笔顺求正》 梦笔等 《语文建设》 1995.3
6《关于汉字笔顺的思考》 许凤奇 《语文建设》 1995.10
7《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制定原则》 国家语委中文信息司 1998
8《海峡两岸汉字笔顺的规范》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9.3
9《字形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3.11
10《中日常用汉字笔顺的小考察》 曹先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2
11《汉字的笔顺应统一》 唐忠民 《光明日报》 1985.10.29
12《笔顺规范化问题研究》 易洪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3
13《介绍一种“笔顺号码检字法”》 邹大炎 《河北师大学报》 1978.2
14《新编现代汉语》 张斌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7
15《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 2002
1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 1988
17《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国家语委 1997.4
18《略谈汉字规范化涉及的几个问题》 王铁昆 《天津师大学报》 1999.6
19《语汇文字与对外汉语教学》 崔永华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0《笔顺使中文输入更简单》 李炽良 《经济参考报》 1999.11
21《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文以战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4
22《浅谈汉字的笔顺》 方时力 《语文月刊》 1983.6
23《常用汉字的笔画笔顺》 朱典、辛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24《笔顺规则新探》 杨泽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2
【作者简介:孙刚,男,1981年生,2003年7月,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学语文》《杂文选刊》《影视艺苑》《中国作家网》《高中语文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媒体发表文章多篇。现在上海某中学任教。电子信箱:sggag@sohu.com】
作者邮箱: sggag@sohu.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谈谈汉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情真 情深 情浓——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网友来稿)
下一篇:
谈谈青少年怎样写诗(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