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232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词语填空(选择)题的几种作法(教师中心稿)
董寒宇
词语填空或选择作为一种题型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而且形式上总有些变化。从上海这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关联词填空(选择),同义词选择,概念性词语填空。每一种词语填空(选择),都有其不同的分析思路和作法。本文拟结合高考题就不同的形式提出一些分析思路,供大家参考。
1、关联词语填空(选择)。
首先看99年上海高考第一题: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桥要造得高,□□路也要跟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也要迁就桥。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3。第3目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 但是 而且 B。如果 那么 况且
C。因为 不但 而且 D。由于 不过 因此
本题属于词语的辨析填空题。这种题型所填写(选择)的词语有时是关联词,有时是一些意思相近的形容词或动词。其实,无论是关联词还是形容词,它考的都是对语段及词语的理解,同时也检查考生是否有一定的语感。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步骤:1.代入——把几个选择项中的词语分别代入原空格中,看所填词语与前后词语是否呼应并有一个正确的搭配;2.辨析——分辨出词义的细致的区别、感情色彩的差异;3.选择——或是排除掉不妥的词语。在这过程中,词语的辨析、它与句中其他有关词语的呼应是最要紧的。如果要填的是关联词,还要能在填入(代入)后,辨明分句间所构成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意,句于是否畅通。第三段的空格中如果选择ABD的话,其分句之间的关系都不通畅,并且跟此段的第一句 也不能很好地连接,只有c的三个关联词,使二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总说与诠释的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都准确地得到了显示。因此,这道选词语的题目,实则检测的是考生对复句的理解,更是对文意和作者思路的把握。
2、同义词的选择
上海99年高考第三题: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只浓不淡,则嫌□□。只淡不浓,则嫌□□。(1)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2.填入第3自然段的空格中最适合的词语是(2分)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 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本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这类题目高考几乎年年考。做这类题目,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被选择词语的意义,按文意填入空格。如果这些词是意思相近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1)从感情色彩来辨别,看语段中是褒义还是贬义;(2)从语义的轻重来辨别,把握语段中语意的分寸;(3)从语体色彩来辨别,看文中应运用书面语还是口语。(4) 看前后词语的搭配关系。当然,词语前后的搭配关系不仅仅适用于同义词之间的选择,也适合于其他选词填空的题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语段前后的照应关系等等。以上的这些方法都离不开把握词语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另外,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即“词不离句”的原则,一定要把词语放回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此题在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只疏不密”的“疏”,其实已经提示了与“空松”相关,即“疏空”之意,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排除A项和B 项;然后,看“只浓不淡”显然同“繁缛”照应,“只淡不浓”显然同“单薄”相配:所以通过此题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做这道题目时我们既应掌握这些词的意义,又要注意文章前后的照应与搭配。
3、概念性词语填空。
概念性词语填空,跟一般的词语考查题有所不同,因为它所选择的词语不是我们常见的关联词、形容词、动词一类,而是一组概念性词语,因此,一般的以动宾、主谓或修饰词和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来判别正确的选择项的做法似乎不适用于本种题型。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语段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找出语意前后的呼应,然后根据句子中有关规律找寻出正确的答案。如98年上海高考第一个语段中:
展开全文阅读
2.自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之中提出了我们面临一个“电子技术时代”。其后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又把它称为“后工业社会”。记者出身的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1980年在《第三次浪潮》中大力宣传了“后工业经济”,并把它描写成“超工业社会”,提出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D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命名这种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准确地以新型经济的产业支柱群体命名这种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2年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32期撰文提出由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支配的经济一“智力经济”的概念,其后又在多种中文刊物上做了说明。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1996年12月30目的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指出一种新型经济已经形成。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又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的说法。著名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版已定名为《发展的知识》
3.这些令人眼花绦乱的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建立一个日渐清晰的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从这个概念的形成也可以看出,先是□的敏感,后是学者的探索,再是记者的宣传,后是科学家的研究,直至国家领导人和□的正式采用,经过了30多年的时间,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科学概念。
3.依次填入第3自然段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布热津斯基 跨国企业 B。科学家 联合国研究机构
C。美国政府官员 世界银行 D,政治家 国际组织
其实,这一节的呼应正在于第二自然段中关于“知识经济”之说法提出的过程的阐述说明,因此,相对于后面的“学者”、“记者”和“科学家”,第一格应填的正是与“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相应的“政治家”,即答案D,而AC两项所示与“学者…‘记者”等的概念性称呼显然也是对不上 的,因此,寻找呼应,仔细辨别,是这类题的一个最有效的做法。现在的一些需自己填入有关内容(而非选择)的开放性的题目(如99年全国语文高考卷第27题)的做法,与此也是异曲同工的。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词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动手动脑 自主探究——《田忌赛马》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
兰亭集序(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