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19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熟语考查形式试说(网友来稿)
袁利盛
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考查熟语。在高考考查中增加对熟语的考查,目的是将基础教育引入符合语文本质的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更广阔的天地。熟语怎么考?会在哪一个板块中出现?自从“熟语”被确定作为高考考查对象的那一天始,人们一直都在揣测着。结合个人分析以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我们认为对“熟语”可能的考查形式有如下几种:
辨别读音。即可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字音。例如: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辨析字形。请看2003年全国卷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已经是熟语。答案是A。
判断用法。类似考查成语的方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例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这里的四个词都可以当作是熟语(“从长计议”也可看作是成语)。这一类题型应该是今年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答案是A。
名句填空。熟语有可能结合名言名句来考查。如: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______。(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________。(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_____。(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__________。(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注:甚至可以有1-3个答案)
成语替换。请看1992年“三南”高考第22题: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①吹毛求疵 ②沆瀣一气 ③直言不讳 ④贪得无厌)
综合运用。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例如:
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示例: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作者邮箱: rcyz_tw@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熟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观沧海》的写作背景(网友来稿)
下一篇: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