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69  
标签:教学论文
跨越发展 挑战未来--茶店民族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管窥(网友来稿)
茶店民族中学 向荣

近几年来,我校在“着力教育创新、创办特色学校”的大旗下,努力着手构建“以立志成材为主体的激励性德育模式;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与效益并举的后勤服务;以科学民主为先导的柔性化人事管理模式”四大支柱管理模式体系,以目标管理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积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机制消化发展中的矛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给教育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激活了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

我们在不断完美与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的同时,针对新时期、新特点和教师教学的新需求,形成新生成的教育教学管理常规,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力抓“四到位”,即角色到位、意识到位、管理到位和措施到位,积极推动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激励教师跨越发展,挑战未来,上升品位,提高质量。

进行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本着“学习力是立校之源、创新力是发展之基、竞争力是制胜之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我做起,做学习型管理者,带创新型教育家,建竞争型品牌校。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立校先养德”润物细声

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学生,不仅要培养他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思想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以开展在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申报立项的“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深化研究”为中心,积极建立健全符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科学性、序列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与时俱进,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实施。启动“德育教育七大工程”,即“主题”思想教育工程;法制教育工程;卫生、安全与生命教育工程;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教育工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育工程;环境与未来教育工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程。这些工作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二、“质量求生存”重拳出击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底线。学校管理,尤其要正确把握质量标准,提升质量意识,要具有经济管理头脑,精心核算质量成本,时刻警惕质量滑坡。教育教职工树立“质量要稳步提高,急功近利只会欲速则不达”的坚定信念,追求实效,别无选择。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教学与科研改革、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措施,努力锻造“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科科育人、人人育人、整体育人”的“五育人”教学品牌。

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是一所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并给予优惠政策,确保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教职工90%以上的专科学历水平,35%以上的本科学历水平,可谓是我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同时,学校每周各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例会制度、适时进行的专业素质培训等,保证了教职工从思想水平到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与时俱进的态势。思想上不落后、业务上不掉队,成为每个教职工的生命成份。

抓紧常规落实,实行公平竞争。学校无大事,但事事皆不小,宏观上有规划、有制度、有规程,这还远远不够,关键在落实,抓好过程管理。我校各项规程健全而且系列化,常规具体而且操作性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①聘任制政策公开,聘任时不搞行政干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组合;②按需设岗,责任明确,公开竞争,签约上岗;③计划先行,周密安排,力避盲目作为;④扎实工作,尽职尽责,强化多向负责意识;⑤检查从实,督导从严,形式多样,增加透明度;⑥按期交帐,据实评价,落实奖惩。

执行课程计划,实现育人目标。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我校绝不是空话。任课教师专职化,在我校已实行多年,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劳技等课程都专职专任。考查科目与考试科目并重,是我校办学宗旨上的追求,是落实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加班加点,不办重点班,给学生以均等教育机会,但又同时强化分层教学意识,培养特长生,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科研促发展”注重实效

陶塑师资,理论武装教师队伍。

1,掀开神秘面纱,认识科研价值。大多教师一提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总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很多年来,我们只敢提教研教改,而不敢直击“教育科研”,这是由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认识不足、眼界不宽、观念陈旧诸因素所致。事实上这层面纱禁锢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思想、束缚了多少年多少人的手脚。鉴于此,我们抓住“继续教育”这一契机,紧紧抓住“转变教育观念”这根弦不放,实行领导干部率先学,带头学,辅导学,时时学制度,在全校掀起教育理论学习高潮。从各级科研规划到业务杂志的经验文章,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系统而有序地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换脑换血,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愈来愈明确认识到,仅靠时间加汗水的干劲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没有积极探究的创新精神是不行的。教师从单纯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教书匠”向教育科研型的学者、专家转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学习,教师有了危机感、忧患意识,达到了“忧而奋”、“奋则起”的激励目的。

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普通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尤其是通过本校教研成果的实例,生发教师的教育科研激情,从而使教

师树立全新的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价值观,以教育科研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最高需求,增强科研成果意识,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机制,锁定学习时间。

我们学校除了有一套教学作息时间表外,还有一套教师学研作息时间表:(1)每周一次教职工集会。星期天晚上七点至九点为教职工集会时间,其主要任务是由校长、书记组织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师德风范训导、处室安排工作。(2)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星期三下午四点至六点由教务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要求、业务素质(含教育科研技能技巧)等培训学习。(3)每周两小时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星期二下午两点至四点,星期五下午两点至四点,分两班次组织教师在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进行微机操作、课件制作的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每周一小时的说课活动。选定星期一的某一个单位时间(一小时),分教研组或学科备课组进行每周授课内容的集体备课,每次由一个中心发言人就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式发言,然后集体论辩,寻找科学的方法,并达成共识,从而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展开全文阅读
这一份时间表,规范了教师学、研行为,统一了思想认识,强化了教育科研的指导性。

积极探索,课题研究步正轨。

1,摸石过河探路子。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在我校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教师个体素质的差异,以及经验不足等等,使教育科研工作在很长时间内没能形成气候。但随着汹涌而至的科研潮流,我们深知停滞不前的后果,认识到只有“动”起来,才会有出路。于是,我们开始了摸石过河的漫漫历程,在学校教研教改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骨干;在实际操作中,孕育“种子”、萌生“苗子”,以教研组为实体,抓好一学期二次的组级教研活动,一次校级大型活动。我们组织校级教研教改经验交流会,上校级大型示范课,举办校级教改论坛……,在教研教改一度陷入困境时,进行“教研教改自查自纠”。通过各种途径,统一认识,夯实基础。

2,挂靠科研撑架子。在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学校确立了“教研组、教师个人,要大胆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直接挂靠拉课题”的工作思路,实行教育科研“上挂下连”。正是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我校语文组率先于1996年与恩施自治州教科所联系,挂靠州“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开始启动科研工程,州教科所将我校确立为此项课题研究的实验点校,并将我校该课题研究负责人纳入到州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的行列,在州课题组的直接领导下,撑起了课题研究的“架子”,并按照州课题组的要求,积极研究,努力探索,请州、县专家到校现场指导,使课题研究在局部红火起来。语文组不负学校重望,积极开展研究实验,历时三年,流程清楚,过程详尽,成效显著,随州课题组一道于2000年获全国中语会首届“语通杯”教研成果大赛课题实验类一等奖。作为实验点校,其研究课题于2001年通过了州教研成果鉴定,获“A级”成果。这是一个很体面的架子,这一完满的成果,振奋了全校教师的士气,激发了全校上下的课题研究的欲望,为全员科研做好了心理准备。

3,建立网络组班子。为了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学校致力于课题研究网络化建设,我们归纳为“点线面体”式的立体化网络。“点”是指以基础较好、激情较高的教研组、学科组为示范点,承担重点课题的研究,使之成为学校科研重心、经验辐射的核心、训练骨干的中心;“线”是指教育科研管理一条线,从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学科备课组-----教师一线贯之,便利科研业务的“线型”管理与指导;“面”是指形成一种群众性的全员科研局面;“体”就是形成以教科室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实体。

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教科室,设立课题研究办公室,聘请专家与本校有教科研成效的教师,组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小组、学术研究指导小组。这样,在我校就形成了一个有实验、有指导、有管理的课题研究网络化实体,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科学管理,全员科研竞风流。

近几年来,全校教师积极参加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宗旨的教育科研活动,参与或立项申报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有中央教科所“十五”德育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农村初中学校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有在中央教科所和湖北省教科所立项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有在湖北省教科所立项的“农村初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有省电教馆主持的“利用宽带传输网,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科教学水平的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模式研究”;有在恩施州教科所立项的“农村中学生‘会学’教学模式研究”;有在县教研室立项的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实验研究;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学案导学”实验研究等等。

在一所农村中学申请立项和参与国家、省、州、县四级多项研究课题,真可谓工程浩繁。我们以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为依托,以“学案导学”模式研究为载体,在全校启动“全员科研”工程,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方略。

“科研迈开步,管理要对路”。在教育科研管理上我们的作法是:

1,过程管理重实效。研究课题一旦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必须从实。(1)在大课题总领之下,每个实验教师必须认真论证,根据本人特点和学科特点确立好“子课题,制定好子课题的可行性实验计划。(2)实验教师每学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五个一”(即拟一份可行性实验计划、上好一节研究公开课、编一份研究性学习学案、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完成一份研究总结)。(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三优”评比活动,奖优罚劣。(4)进行阶段性小结,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部署下一阶段研究任务,积累整理研究资料(含文字、图片、课件、音像资料等)。(5)举行隆重的结题仪式,推广、普及研究成果。

2,奖优罚劣动真格。课题研究需要投入,学校也应舍得投入,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在我校“目标管理方案”中对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有明确的标准:(1)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按四级十二等分别给予奖分和对应奖金。(2)教师发表交流论文和交流经验,按四级十二等分别给予奖分和对应奖金。(3)设部门工作奖,即以集体形式(教研组、课题组)获奖者则按四级十二等分别给予重奖。

正是这样一股以科研促教育教学的不竭动力,促成了学校的长盛不衰,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学校勃勃生机。

  实践证明,智慧的教育需要智慧的管理来保证。智慧管理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教师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帮助每一位教师挖掘自己的创造才能,发展每一位教师的个性,激活内需,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管理,那是一种既“无为”又“有为”的智慧境界。我们的任务是创造出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管理模式上的超越和升华。

 作者邮箱: chadianxr@eyou.con
标签:教学论文 跨越发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怎一个“闹”字了得——我教《闺塾》(网友来稿)
下一篇:写给即将出去或者有意走出去的老师(本站论坛原创,吐血推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