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86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教师中心稿)
施永忠

         

学习目标

1、学习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

1、杂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学法导引

1、首先认真阅读文章,同学之间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同桌之间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3、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作者是怎样结构全文的?

    明确:本文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引子:(1-2自然段)

    开篇作者由清朝剪留辫子一事说起,自然引出对理发工的态度来,“很为他们不平。”又重加引述翼王石达开一诗,表现理发工们的“职业丰姿”。这两者可作为文章的引子,道出作者本是对理发工怀有好感的。

(二)主体:(3-7自然段)

    看“读者来信”(“乡下佬”剃平头遇阻)有感。

    作者本来对理发工的好感“不料”由看到一封“读者来信”而改变。作者由此娓娓谈来。由古时的“髡”说起,以至“时至今日”,剃头“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视野开阔,语言诙谐 幽默又不乏讽刺之意。“乡下佬”不能剃平头?何也?是因理发师瞧不起,认为是异想天开,“乡下佬”不够资格!“剃头刀在他手里”,当然剃不成!当今,有权而弄权者,以权谋私者,以权要胁他人者,以权损人者……何其多也?

(三)结尾(8自然段)

    提出希望:“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有权就要耍”,社会就不会太平,人民利益就要受损,所以,要使有权者不耍权,不弄权,就要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设!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

    明确:纵观此文,一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首先,选材虽小,立意深远。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

    其次,过渡自然。作者由“剃头”一事论及社会“有权者耍权”之现象,其间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启下之论,为下文阔开思路做下铺垫。“这就是权”,一句同样承上启下,引人论“权”之路。

    最后,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三、有人认为文章就取材而言,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之嫌,为什么?

    明确:就立意取材而论,虽不免小题大做之嫌,却也颇显借题发挥之能。一个县里的理发工人不给“乡下佬”剃平头,原因何在?事情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是否有详尽交代?理发师是否另有隐情?是非曲直,是否还应该听听理发师们的“另面”说法?本文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剪除了枝叶,直接告知结果。即使只管结果,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理发师不替乡下人剃平头,不过也只是特例而已,并非一种普遍现象,何以这样一个细微的个别现象,能与权力之大有必然的联系呢?再假如,即使这种行为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多数的城里理发工人都不替乡下农民剃平头,矛盾实质的所在,似乎也不是权力问题,而是城里人的优越感,歧视心理在作祟,或其它种种复杂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那么,作者凭什么将“剃光头”这样的区区小事“发微”成耍权弄权的赫赫大事呢?一言以蔽之:小题大做,借题发挥。

四、简述本文的联想过程及特点。

明确: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到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头发

的故事,再写到《人民日报》关于乡下人只能剃光头的报道,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罚“髡”,联想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

这一步步的联想环环相扣,最后归结到掌权的问题。文章没有就剃头论剃头,而是卒章显志。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构思十分精巧。

课外作业: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巩固发展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睥睨人世(        )   牛山濯濯(    )   诡奇(    )   髡钳(    )

2、解释下列词语。

切肤之痛:                                                         

为所欲为:                                                         

不羁之才:                                                         


展开全文阅读
置之勿论:                                                         

3、填空。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著有       、          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         行世。 

4、“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石达开的这副对联妙在何处,何先生为什么对此大加赞赏?

答:                                                                      

5、“‘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试分析这句话的讽刺与幽默意味。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要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要戏弄,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的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6剃头与耍权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答:                                                                      

7、看到“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答:                                                                      

8、“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9、最后一段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答:                                                                      

拓展创新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玩味精神胜利法

                             何满子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是中国祖传的处世格言,也是一副对仗工整的联语,任何环境下都知足,乐于承受;给以什么待遇都能忍,安于能忍,真是修养到家,具备做稳奴隶的德性了。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以这两句格言作基础,不过Q兄是用譬喻的即虚拟的慰藉法将这两句格言更推进得臻于完善罢了。 

挨了赵太爷的耳光或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阿Q当然得忍,但仅仅能忍,岂不太妈妈的了?于是虚拟的儿子打老子,进而可慨叹如今世上道德沦丧,父子之伦乖乱,他的被打也就加上了一点卫道的悲壮了。赌摊上分明赢进了白花花的一堆洋钱,给人黑吃黑地抢走了,又如何反败为胜呢?狠狠打自己两个嘴巴,虚拟着是打那个劫夺者。钱虽伤心地被劫走,但毕竟遂行了报复,气出过了。 

这种虚拟譬解法我也常用,也颇得Q兄的心传。 

一回从外面回家,发觉口袋里钱丢了几百块,忘记是三百还是四百,不知是给小偷扒走的呢,还是自己不慎丢失,不免心疼。于是用譬解法:假如是丢失了一千元呢,我这岂不是还白赚了六七百元!这便心安而理得。 

又如,写点文章,议论虽已敛锋芒,吞吞吐吐,自顾已很温柔敦厚了,但仍经常被编辑动手术阉割剔剜,乃至整篇被格杀。这不等于在发言中被人的喧闹所淹没或尚未开口就被人轰下台来么?叹言谈之被删削歪曲,恨一番辛劳之被委弃,不免愤愤然悒悒然,但转而自作譬解:倘若当年舆论一律的局面仍绵延于今日,我辈岂不是不准乱说乱动,连吭大气也不可得么?今天好歹能出声发言,心也该平了,还能有什么奢望么?如此一想,霎时心平气和,心安而理得。 

不知足,不能忍又怎么呢?你不安于、不乐于做稳奴隶,妄想保卫人的卑微和自由么?人也有不让你自由的自由。阿Q、阿Q的上代、上代之上代都是失败的,于是阿Q学会了知足和能忍法,并发展了虚拟譬喻的精神胜利法。我们比阿Q能好多少?鲁迅对曰:“多乎哉?不多也。” 


展开余文
                                  2002年11月,于医院

10、试通过第3段分析阿Q的心理活动特点。

 答:                                                                   

11、“假如是丢失了一千元呢,我这岂不是还白赚了六七百元!”请换一句话来表达与这句话相同的意思。

答:                                                                   

12、①作者为什么有时“不免愤愤然悒悒然”?(不超过15字)

答:                                                                   

②作者为什么又“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了呢?(不超过20字)

答:                                                                   

13、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能想到什么?

答:                                                                   

课外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从14-15题中任选一道,合作完成。

14、研究“中国的辫子史”。

15、大量搜集具有“小中见大”特点的文章,深入体会,并试着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班内交流。

[参考答案]

1、睥睨(pì nì)   濯(zhuó)   诡(guǐ)   髡(kūn)

2、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一般指做坏事)。

不羁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置之勿论:放在一边,不加理论。

3、《艺术形式论》 《中古文人风采》 《学术论文集》 

4、对仗工稳,造意豪迈,用于理发师,又像用于沙场勇士。想像瑰奇,妙不可言。

因为这副对联作者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鄙视理发师,描写了理发师那睥睨人世的豪情。

5、“深奥”是反语,表示对不让乡下人剃平头的不满。

6、拿起剃刀就掌握了剃头权,就可以随意决定别人剃什么头。这一点上与喜欢耍权的人相似。

7、①耍权的人真可恶。②我们的百姓好顺从。③有人说句公道话可真痛快。…… 

8、由剃头引向耍权,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9、坚决惩治那些耍权、专制的人,建设一个文明民主的社会。

10、精神胜利。

11、假如是不小心被车撞了呢,这岂不是赚了大便宜!

12、①叹言谈被歪曲,恨辛劳被委弃。

②与当年相比今天还能出声发言,故而感到满意。

13、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庄周买水(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高二上学期作文训练计划(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