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阅读:1595  
标签:德育论文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对策》研究方案(网友来稿)
方案执笔人: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徐邦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时代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城市化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后劲的综合反映,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必将加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一个人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它是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开发步伐。宽敞的马路一条条增加,高大的楼房一座座崛起,树木绿地一片片扩大,公共设施一天天完善,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排队时加塞、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丢弃勤俭朴树的美德。可见城市化进程中人的问题是城市化的首要问题。从农民到市民,更应该注重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在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作为城市软环境的市民素质如果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那么城市的所有建设都将前功尽弃,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将是一句空谈。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要特别注重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培养适应农村成市化进程的人的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时代意义:

1.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比成人更具可塑性和不定性,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城市化进程对人们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确定为基本道德规范。《纲要》第二十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开展本课题研究,对农村学校加强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第十八条指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要基于农村城市化这一时代背景,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新途径,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育发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学生思想状况,探索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和新要求,总结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方法和模式,以便提高农村德育工作者德育中作能力。其理论依据是: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指示。

(2)《中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生活教育与实践教育理论: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学校德育要在实践中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形象性和指导性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实验理论:以《德育》读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活动课对读本进行教学实验,使德育有本可循,做到科学化、序列化、层次化、活动化,增强德育实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人的主体性理论。即在德育研究实验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体作用和学生的受教育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题中的城市化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 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课题中的进程是指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农村在快速的向城市转变。

课题中的农村中学是指随着市区行政区域的不断扩大,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转型,但还未完全融入城市的中学。

课题中的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转化,发展其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素质的系统活动。“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方面的教育。”

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教师为了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培养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学生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德育教育行为和德育教育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展开全文阅读
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拟在三年内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4年2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分解课题,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4年3月——2006年3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开展家访、社会调查、家长座谈会和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原始材料;

2、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③分年级召开学生思想情况分析会,汇报研究课题中涉及的问题;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文字性材料,适时对子课题作出调控;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1、整理各子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完成总结性材料,检查预期成果的达标率;

4、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家论证;

5、组织配合主管部门的验证与验收;

6、验收合格,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进行经验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农村教师适应城市化进程所必备的思想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中村中学学生适应城市化进程所必需的素质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支精干的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德育队伍。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要求研究。

2、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3、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者如何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研究。

4、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德育教育的特点、方式和方法研究。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德育工作的能力,学校给予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2、加强组织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政教处组和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颗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全体在校小学生。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检测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参观访问等途径,学习城市化进程中德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的论文、经验总结等,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目前学生的思想现状,找出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实验,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培养学生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所有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均应得以培养和发展。

   (2)差异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加强扬其长补短的训练,以达思想教育效果最优化。

   (3)整体性原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并汇编出版。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3、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汇报课、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徐邦桃

组员: 高剑宏、徐建华、朱文娟、胡国华、曹金良、

课题指导组:顾晓白(省特级教师、区教研室教研员)

            姚校ㄐ3ぁ⒌持Р渴榧恰⒏呒督淌Γ

十一、研究经费来源。

研究工作所需经费来源于学校自筹资金和上级赞助,列入学校日常办公经费项目。研究工作经费本着精打细算,按需开支的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作者邮箱: szxbt@sohu.com
标签:德育论文 农村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友来稿)
下一篇: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