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099
标签:
作文指导
谈自由平等畅达的网络作文互动教学(教师中心稿)
扬州市甘泉中学 邱龙涛
我在扬州大学给研究生指导写作的时候,他们经常用电子邮件把他们的文章发到我的邮箱里,叫我给他们修改,文章修改以后及时发给他们,效果很好。
能不能用这个方法尝试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使用呢?我就试让一部分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参加,实践了两年,觉得效果不错,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很高,作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在2002年江苏省中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我校有120多人参加,发表作文300多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如下的做法和思考。
一、命题只给触发点。一般中学生作文要给命题,但是在网络作文中,我不给文题也不给体裁,只给可以有一点随心所欲的触发点(也可以什么也不给)。比如,可以给一组画面、一组人物、一句名言、一束鲜花、一首曲子、一段文字等等。任凭学生海阔天空天南地北,任凭学生写。只要有感而发,发诸真情,形成文字就是成功。这样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没有时间字数的限制。学生在网络作文中,没有现场作文的时间限定的恐惧,没有字数的强行要求,只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不停地写就行,一开始不要求情节的完整,不要求观点的一致,不要求有中心,甚至不要求前言后语的一致。只要求参加写作。这样改变了学生懒于动笔,把写作视为畏途的状况。
三、评讲作文和学生聊天。中学生喜欢网络聊天,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高中学生几乎人人有QQ号码。我就在班级公开自己的QQ号码,把参加网络作文教学的学生加为好友,把学生当作网友,用聊天的方法和学生对话,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心理距离是那样的近,愿意说真话。老师也不会对学生作文采取“高大全”的标准而百般刁难,万般打击,再也不能用“结构完整、中心突出”这样的空话套话去蒙骗学生了;而是千方百计地在他们的文章中寻找亮点,想方设法地去鼓励他们,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千方百计地去找寻学生认知识和体验生活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赞同学生夸奖学生。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赞美,心情非常激动,不但参加写作的积极性高涨,而且还把家长拉进来一起参加,
四、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式。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作文,相互点评,可以一人作文多人点评,可以跨班级甚至跨年级进行。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作文,允许他们互相讨论,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当然不允许漫骂和嘲笑。有时候学生也要请老师一起去参加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平时老师和家长最不放心的网络聊天变成了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形式,QQ成了现代化的学习软件。
五、作文上交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纸质上交,可以发电子邮件,可以从QQ上发文本或者是即时聊天(一人可以同时和十多人聊)。特别要注意:学生有不写真实姓名的权利,老师不一定要学生告诉自己的真实姓名。网络虽然的虚拟的,但是在实践中,我感到学生的情感是真实的,说是话也是心里话。如果老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个实验可能要失败或者效果要打折。
网络作文教学实验的效果:学生对作文由恐惧到认为作文是乐趣和享受的巨大成功,克服了学生多年来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学生盼望在上作文课时获得成功的那份神采飞扬,就是作文学育的丰硕成果。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喜欢上网,喜欢聊天,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中拉近了情感距离,没有了平时的师生隔膜。学生作文40分钟内字数从500字到1000字的飞跃,只有敢于写长,才可能善于写短而精;只有敢说敢写,才可能学会怎样写;只有先学会说废话,才可能学会写的得体。同时也实现了从假话连篇到“我手写我心”的转变,网络式作文让学生找回了自我,找回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解放了学生的心灵。——网络式作文没有禁区,学生青春的躁动、灵魂的激荡、性情的朦胧等等,全部成为成长的写真。作文成为展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舞台,成为他们演绎生命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由运用。学生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灵活运用,没有刻板的模式,也符合现在高空命题的趋向。也终于打破了多年来学生的文体中心论(其实何来文体?本文不讨论此命题),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和情绪的载体。
一些思考:一是网络式作文“让学生登上梯子和老师比高”(学生也可以用老师的口吻去点评同学的作文,老师也可以用同学的语气赞美学生,甚至可以变换性别去欣赏作文),从而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教师的角色也因此而改换为“网友”式的,教师不可以去惩罚学生(要不然就失去了“网友”)。二是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只有去发现学生的个性爱好并且认同和赞赏,才能成为“网友”,成为学生的知已。从而打破了现行教育成果产品化这一现象。三是网络式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的成功,更是教育的成功。
标签:
作文指导
谈自由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丑角” 夏洛克的美学意义(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