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62
标签:
教学论文
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中学 邱龙涛
男,48岁,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处主任,学科带头人
邮编:225123;地址:江苏扬州邗江甘泉中学
电子信箱:mrqiulongtao@163.com
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和存在的误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之初,国家教育部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这为战斗在语文第一线的教师们拨开了重重迷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顺应时代要求,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就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古老的黑板、粉笔对学生的吸引更是可想而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它与实际教学存在的还不太和谐的因素,坚持扬长避短,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儿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
在大屏幕前,我们的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们面前,引领他们去欣赏“春”的千姿百态,聆听“潮”的汹涌澎湃,感受“莲”文化的无穷魅力。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老师不累,语文课上其乐融融。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传统教学中,去过苏州的老师还好点儿,没身临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真是老师心里犯嘀咕,学生课下真糊涂。如今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苏州,这一遍下来园林的美妙不用多说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老师提前按课文描述的内容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学生们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的介绍,俨然一位当地的导游,此时的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因此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
不光是在新课的传授上,复习课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上得有声有色。如有的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将题设计成打靶的样子,答对了就会听到“你真棒!”的鼓励,答错了也有“呀,答错了,再想想吧!”的安慰。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做之前跃跃欲试,做之后意犹未尽。由此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学得透,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一位老师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我们。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三) 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讲授传统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有关节选,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贾雨村的忘恩负义、门子的阴险狡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 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教师也可以节约备课时间。如我校初三年级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都使用了同一课件,收到了齐头并进的好效果。校园网的开通更为老师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网上的杀毒软件、制作课件的工具软件随时为你服务,同行们的课件你可以随意浏览、学习、借鉴。多媒体的这一优势让教育为大家,大家为教育成为了现实。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不求实效 只玩花样
多媒体教学走进校园之后,我们看到一堂堂推优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种形式,学校及有关部门也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今的老师不采用多媒体就落伍了。于是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轰而上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要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一边了。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新生事物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守住我们的位置。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我们的灵魂。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可以迎接挑战,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成为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的奴隶。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把实事求是作为最高标准,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努力提高素质,充实自我,使讲出来的课内容丰实,条理清晰,这样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能实实在在给学生以收获,也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展开全文阅读
(二)忽视基础 舍本逐末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门功课,可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后就忽视了这一基本能力的训练,变成“听说读写”为“看”让路了。一节课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本笔记反而给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文章了,如此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何赏析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
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的更为突出了。诗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有的老师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美的诗歌变成一杯白开水。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三)师生交流 受到阻碍
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师生情感交流产生隔膜,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语文多媒体的发展方向
(一) 扬长避短 注重实效
钱梦龙先生曾评价现代教育技术有三种基本态度,一是拒绝,二是追风,三是勇于实践。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用在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而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纯粹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而教学。利用语言能讲清讲透的,就不一定非用多媒体,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使课堂教学变成各种电教手段的演示会。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和存在的误区,不去拒绝,不赶时髦,而是以教学效果为准绳,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实实在在为学生负责,为学生一辈子负责。
(二)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
制作和使用多媒体,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这篇教材适合用多媒体则用,不适合则不用;用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多媒体;多是文字表述的不用多媒体;在空旷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师生交流不理想的不用多媒体。另外还可以根据文章体裁决定是否采用多媒体,如说明文,像介绍建筑物、工艺流程等内容,学生了解不多,学起来困难很大,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资料就可以收到身临其境、清楚明白的效果,再如叙事、抒情一类文章,关键在揣摩、领悟上,用了多媒体反而会限制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总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三)互助互利、形成体系
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如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熟练的技巧制作起来是很令人头疼的,一旦做成只使用一次两次就束之高阁又实在让人心疼,这就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一方面能为老师们多提供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多提供资源共享的机会,另一方面注意搜集大家的课件,分门别类使课件也形成一个体系,总之,让这一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多媒体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是前所未有。关键在于,我们利用它,即不能把它神秘化,看成一剂良药,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应排斥它,拒之门外,我认为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清它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扬利去弊,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
标签:
教学论文
谈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修改短文的应试对策(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