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66  2016-03-0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29.诗词五首

新丰初中  傅依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

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检查预习

2 作者名片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抱负与山水景物,以五言诗成就为最高,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所作田园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属山西祁县)人,后随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唐代诗人,外号“诗佛”。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神,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律,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3 背景追溯

《归园田居》:晋义熙二年,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终南别业》: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位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朗读《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分别说说这三首诗的内容。

【交流点拨】《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诗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入世的愿望。

《终南别业》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二)深层理解

1学习《归园田居》

(1)请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

【交流点拨】主旨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交流点拨】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但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

【交流点拨】指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

(4)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2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思考: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交流点拨】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汽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侧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交流点拨】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3学习《终南别业》

(1)哪两句诗能体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试着描述这两句所描写的画面。

【交流点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描绘画示例:一位潇洒的隐者,悠闲地在山林中随意而行,沿着溪流信步向前,不知不觉中来到流水的尽头,看看无路可行,于是就索性就地坐了下来,低头看看云雾升腾的千变万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悠闲到了极点,到了自我陶醉、忘我的境界。

(2)“中岁颇好道”中的“颇”字有何妙处?

【交流点拨】王维先后经历了国家动荡和宦海沉浮,自身的际遇使他厌倦了互相倾轧的世俗社会,所以为了保持高洁的品质,他远避尘嚣,到深山修身养性,潜心佛法,以求心灵的清净与放松。一个“颇”字将诗人崇佛的虔诚心态极致地点了出来。

(3)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尾联中的“偶然”一词。

【交流点拨】“偶然”二字含义颇丰。遇见过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也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课时

(学习《渔家傲》《长相思》)

一、新课导入

古诗词中常有借梦境抒发感情的名句。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写梦境的词。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作者名片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2背景追溯

《渔家傲》:这首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但是,这首《渔家傲》与作者南渡以后的一贯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长相思》: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的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读《渔家傲》和《长相思》,分别说说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长相思》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二)深层理解

1两首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交流点拨】《渔家傲》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长相思》清丽哀婉,不失边塞雄奇风情的羁旅思乡图。

《渔家傲》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句中的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和“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大空,见到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长相思》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抒发思念故乡的孤寂情怀。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跋山涉水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懊恼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

2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渔家傲》抒发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

《长相思》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3两首词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

【交流点拨】《渔家傲》意境壮阔,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长相思》缠绵悱恻,悠长动情,写得清丽自然。

四、拓展延伸

课外诵读李清照的《漱玉词》,比较《声声慢》、《一剪梅》等词与课文中的《渔家傲》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声声慢》、《一剪梅》等前期的词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渔家傲》等后期的词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老作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材料作文“智慧”导写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下一篇:万紫千红总是春——话题作文“春”题解及构思示范(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