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99  2016-03-22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张翔娥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学情分析 目前,初二一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少一点品味,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文言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文言文的美少有感知。“少教多学”模式下的文言文教学,应当注重营造师生的互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尽享超越千年的历史尘埃的文言文魅力。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新《课标》还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基本理念。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依托“导学案”识记作者、作品等文学赏识;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理解写景状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江山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A、布置学生自主学习: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②查找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

B、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①三峡风光片。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思路与目的(少教多学)媒体使用

教学常规活动:①古诗诵读

②二分钟演讲 ①学生事先抄写部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读读背背,积累。

②学生演讲,每天两人,内容不限,健康有益即可。 温故知新,积累部分古诗,感知部分诗歌内容。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导入正课

了解作者作品

   ①师: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

②生:欣赏画面,了解郦道元和《水经注》。 ①激发学习兴趣。

②积累文学常识,明确《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著作,更是文学著作。

播放

三峡风光片

美文诵读 1、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字词)

2、师范读课文(配乐读,再次播放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读,赛读。 培培养预习习惯和准确朗读文章的能力。 1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 引        哀转(zhuàn)

2 配乐读,再次播放画面。

疏通字词

理解文意 交流自主学习中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师生讨论解疑。重点落实: 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 一词多义:自三峡三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③重点词语: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哀转久绝   素湍绿潭

④ 准确翻译“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动手动脑,质疑解疑。

(对比:以前总是不放心学生,老师不敢放手。其实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效率更高。)

理清结构

品味语言

学写景的方法 讨论问题:

1、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写出了景色怎样的特点?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借鉴学习文中写景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③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④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个季节呢?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学生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

学生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水有迅猛的特点。

学生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

3、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1、能让学生有结构意识,主动品味语句,并学以致用。

2、让学生动口动脑,生陈述,生评点,师点拨。



展开全文阅读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堂练习 为别人介绍三峡美丽的风光,尝试写一段介绍三峡美丽风光的导游词,字数100字左右。



通过“实物展示仪”点评。

拓展延伸 生:1、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2、齐读课文,惜别三峡。

小组讨论,主动参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比:此环节以前没有,其实学生说的非常精彩。)

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

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

同学们,三峡的风光的确美如画,我们的家乡也让人留恋,我们李荣国校长写过一篇文章《山楂树•绛县人》,那请你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手中的笔为家乡描绘一幅灿烂的画卷,尽情地抒写你对家乡的祝福和赞美。

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             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          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之水:    秀丽          江 山 如 画

三峡的秋水:           凄婉美

教学反思 回想《三峡》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A、亲爱的同学们,学了本文,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

  B、作为老师,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本着“少教多学”模式的特点,大胆地删除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当然,真正的“品读”在于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少教多学”。

 

张翔娥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三峡》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变色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小议班集体建设的“混凝土”效应 (九年级班主任工作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