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744  2016-04-24
标签:教师随笔
庄子《逍遥游》品读四则 (教师随笔)
沙市一中  邓金平

一.关于有所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鵬要从北冥徙于南冥,需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还要有所等待,耐心等待海运条件的成熟,并把握住乘羊角而上的最佳时机。牛顿说他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安石说“有志与力,至于幽暗昏惑而物相之,亦不能至也”,前人已充分认识到“有所待”的重要性。在现今分工更细的时代,我们要想获得一些成就,仅凭个人之力而奋其私智,就更是不大行得通了。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何做到这个“善”字,其实是大为不易的。不同的人,所待自是不同,这似乎是好理解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常有人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有他一样的条件,我同样做得到,甚至比他做的更好。”但实际如何呢?同样的外力,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凭借、驾驭自如。同是旋风,大鹏可以借助扶揺直上,而蜩则将唯恐避之不及。在大鹏是机遇,巧妙凭借可以上达九宵,而对蜩则是危险,稍有不慎则会丧命九泉。此可谓有志与待,而无力善以驭之,亦不能至也。

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我们安于现状,不可追逐心中梦想。诚然,丑小鸭永远也不能够变成天鹅,因为鸭子终究不是天鹅,但人是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总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这些说法固然并不为错,但要以士兵应有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为保障,公民要有民主自由的选举权利为基础。内外条件不具备之时,不知己,是谓不明;不知彼,是谓不智。不明不智,轻率以取,果敢而为,勇气固然可嘉,但何异于飞蛾扑火?是凤凰,浴火可以涅槃重生,是飞蛾,扑火则会引火自焚,不知他人的天堂极可能就是自己的地狱,又何得养生之道,又何以全身尽年呢?

二.关于蜩与学鸠之笑

平凡者有平凡者的尊严,渺小者也有渺小者的快乐,但是不可以自己的小来否定他人的大,甚至以自己的丑来批判别人的美。

再怎么卑微的生命,也无权剥夺其享受自己作为生命存在的大快乐、大舒适的权利,这是自己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和赞叹,故而虽为井底之蛙又有何妨?能作如是观,则即使是与身形力量无比巨大的大鵬相比,虽是渺小如学鸠者,也是可以挺直胸膛,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也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逍遥自在的生活,也不妨成就其为平凡者的伟大的。但如果不甘寂寞,缺乏自足,还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否定批评他人的生存方式、行为准则,则极可能使自己陷入可笑可怜的境地。同样宋荣子之笑,也有如此类。以为自己在财富职位学识能力等方面优越于人,以求得蜗角虚名自喜、以讨得腐臭鼠肉自矜,不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那他也必然会同样沦为反被他人轻看的对象。

三.关于小大之辩

庄子承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对雄浑壮美的大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但何可谓大?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就是大吗?现在的望远镜已能看到100多亿光年前的天体了。不知晦朔的朝菌可谓小吗?但现在的显微镜还在向电子夸克内部继续探寻迈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内在的宇宙,每一个生命都是无限宇宙的镜像,所以佛说众生皆是平等,人皆可以悟道,人皆可以成佛。老子所言“见微知著,见小曰明“”不出户可以知天道,不窥牗可以见天下”,也并非荒诞虚妄之词,其中实有深刻之哲理在。既然每个生命都是有限、同时又是无限的宇宙,那又何必一定要有小大之辩呢?是故一死生并非是虚诞,齐彭殇也不必为妄作。

同死生,齐万物,研习大道,体道成佛,才能真正无小大之辩,无善恶之别。所以庄子对大鹏的赞美,对学鸠的不屑,也可视其泄露了未能完全免俗的尾巴,或者说是不得彻底自由的挣扎。虽然他可以“形似槁木,心如死灰”,但既然有小知不及大知的小大之辩,说明他有时也难免堕入讲求功名善恶、好较大小高下的世俗之中,虽欲逍遥而不得。

四.关于列子的有待和庄子的无己

宋荣子做到了无功无名,对身外之世,未数数然,但于自身致福之事,如袪病长寿之类,还是数数然的。列子修炼更上一层,已能乘风而行,但是还不能“乘天地之正”,顺应自然规律,与四时俱变,同万物为一;仅能乘风而不能驾驭六气,更不能顺应六气的变化,做到“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而且“旬又五日”还要返回,远不能不受任何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如同现在的穿越剧一样上天入地,自由逍遥地遨于过去,游于未来。所以如已达到“至人无己”的境界,与佛的无形无相,无生无死,无福无报大约是有一致之处的,正可谓天下虽百虑而一致,纵殊途而同归。

但对庄子的无己之论,我们还是觉得太过荒诞不经,不近人情,以为是狂放而不足信的。但老子早就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一般认为,老子之道是非常之道,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作为其后继者的庄子的理论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也就不必过于奇怪了,又岂是我等中下之士能够参透的吗?但老子又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们之所以难以理解,以庄子所说的“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之语来看,只是我们心智封闭如聋盲所致。而心智的聋盲,这与读过多少书是没有必然关系的,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纵然胸贮万卷,学富五车,不善化用,不能悟道,知识再多,也只能导致“虽智大迷”,所以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悟道犹如参禅,既需潜心修行,也需“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讲求顿悟。但能否在读《道德经》或《庄子》时,如禅宗六祖惠能在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就能引起内心的领悟一样,有幸一窥至人之高妙,那就要看我们的机缘造化如何了。

 

邓金平

标签:教师随笔 庄子《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散文写作之风景谈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李清照晚年改嫁之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