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阅读:754  2016-06-06
标签:教学反思 九年级教学反思
怎样使语文课读起来 教学反思(九年级下册)
 怎样使语文课“读”起来

石门县维新镇中心学校  盛孝华  1378667421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琅琅书声渐渐在校园里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读”成了课堂的点缀,或仅仅被作为控制教学时间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致使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大幅度下降。鉴此,我认为必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读”的现状,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让语文课“读”起来。 

怎样让语文课“读”起来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 

时下,语文课堂上最时髦的朗读方式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以为这样的朗读既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课标理念,两全其美。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不然,这样的朗读,学生跟着感觉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我认为教师只有做好朗读的指导,告诉他们“读什么”和“怎么读”,才会使朗读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做好朗读示范,还要担当好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研究各种读的技巧,适时教给学生读的要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各种类型的“读”。 

1、在朗读前,可以先告诉学生在朗读中使用一些固定的标号进行识别标记,如停顿、拖音、上扬、下降、重音等,都用不同的标号记录,这样形成一种习惯,有助于今后的朗读。 

2、在指导朗读时,注意语言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朗读中的顿挫,注意重音和语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 。我在教学这课时,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还有“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 

3、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教材中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朗读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壮,因为诗中用了“激怒的风”“悲壮的河流”,诗人借助这些形象来表达自己悲愤的情感。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但最终落在问号上,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节时,就应是深沉而悲壮的感情基调。读出那种怀着悲壮的情感书写抗战现实,读出诗人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适当的语调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正确把握感情基调,激起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理解文章。

对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要简单强调学生该用什么语气读,而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去充分感受、体会,并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一起品味。这样,可满足学生渴望与人交流的心理,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任何一个故事都有气氛的问题,是幽默风趣的,还是富有哲理的?是沉重不幸的,还是轻松愉快的?不同的气氛要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嗓音来表现。是轻松愉快的作品,我们要用明亮的嗓音,跳跃的节奏来朗读;气氛是庄严,沉重的,我们要用低沉的嗓音,缓慢的节奏来朗读……

第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如果学生只是应教师的要求被动地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甚至读“望天书”,那么会读得很辛苦,听得也难受,很感人的文章被他们读得“苍白无力”,很优美的散文被他们读得“索然无味”,韵味很深的诗句被他们读得“稀里哗啦”。 

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乐读、爱读。 

1.创设意境,让学生乐于朗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带有个性理解的朗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朗读热情。

如教学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此诗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四个关键意象,再现了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亲、眷恋祖国的深情。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肤浅,对乡愁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亲人祖国思念之情,所以对诗歌所抒发的感情领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有感情朗读与看画面、听配乐朗诵的方法,为学习诗歌创设情景,进行情感铺垫,便于学生运用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再现的情景,从而联系自已生活经历,领悟诗歌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

2.评价激励,让学生爱读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而对学生的积极性、发展性的评价则能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在教《小溪流的歌》这篇童话故事时,巧妙地化指导于激励之中。


展开全文阅读
如:在指导朗读第二段时,就采用了评价激励的手段。这段文字写得很优美:“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好,现在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我的话音刚落,班里的伍中庆抢先举手朗读了这段文字。

“你的朗读那么欢快,那么欢畅,真使人舒服啊!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感觉到了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景,谁再来把这种感觉强调一下。” 

“你的朗读真符合你这个快乐女生的性格,让我们一齐来唱响这美妙的小溪流的歌声吧!……” 

从那一张张红通通的脸蛋,一双双闪光的眼睛,一只只高举的手儿,我知道,如此热情洋溢的话语,学生听后,心里暖洋洋的,学生朗读的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朗读的热情也顿时高涨。

语文课堂就是“读”的课堂,有了朗读兴趣,有了朗读热情,学生便会“孜孜以求之”,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降低教学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读”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只有在课堂上教师以声传情地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创造出最佳教学情境,教师、学生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愿我们的语文课“读”出精彩! 

 

盛孝华

标签:教学反思 九年级教学反思 怎样使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夏夜风暴横扫维新,肆虐出精彩艺术节 (教师随笔)
下一篇:作文生成程序系列训练计划——记叙文 教学案例(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