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21 2016-07-1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一、导入
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PPT展示),这是个法国小女孩和野生动物之间最真实,最亲密的接触。法国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纳米比亚。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长大,与野象相亲,变色龙、豹子、狮子、狒狒……一个个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以至皮肉之苦,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我们虽然不能够像蒂皮一样和动物做那么亲密的接触,但是我们思考一下,我们度过的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有没有什么动物或者说有没有养过什么宠物?它有没有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肯定),那么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听听最会讲故事的人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肖莎》
三、初读文本
1、文章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有一家人因为冬季作物歉收,生 活困难,于是准备把家里的山羊卖给费佛儿,勒文的儿子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去卖羊,在卖羊途中却遭遇了暴风雪,阿隆和山羊在关键时刻并没有相互抛弃,反而是在这困难的境遇中相互扶持,相互依偎,最终度过了困难,最后阿 隆把兹拉特带回了家,兹拉特从此以后更像是家里的一个成员,大家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四、研读文本,思考文章的情感流向
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对于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
①因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开支)。
小结:物质贫困……
全家人的反应:
(1)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 掉兹拉特,
(2)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3)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4)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
小结:不舍
2、山羊兹拉特对人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
课本内容提示:
(1)、兹拉特显得那么温顺,那么可亲
(2)、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3、山羊兹拉特不会说话,不能表达 出对主人的情感,阿隆从哪里感受到兹拉特的感情?
课本内容:
(1)“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
(2) “突然看见兹拉特全是奶”救了阿隆的命。“兹拉特不习惯,不过它纹丝不动。”作为动物没有上过修身课,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了。(强调重音朗读)
(3)“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 ”温暖了阿隆。
过渡:在特殊的环境中, 阿隆对兹拉特的情感更进了一层,“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
小结:信任,相濡以沫
4、在脱离了险境回家以后,阿隆与兹拉特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进一步发展?
(1)、“亲了又亲”经过了生离死 别的体验感情更浓烈了;
(2)、“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山羊会敲门,把自己当成他们一家很熟的朋友了;原来彼此因为语言的无法沟通,还不是很清楚对方的感情但是在经历了那难忘的三天三夜之后,这个时候超越了人畜的界限,达到了感情上的真正平等。
五、关于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在一个激情的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是止境……”他是对造型艺术而言,但也可以为语言艺术所借鉴。小说在感情处理上,并不是作者越大力煽情,作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自己的情节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蓄势待发
小说情感的表现应该有个酝酿的过程,它不是瀑布的狂倾, 而须像一场又一场由细雨而涨漫的春潮,在经过耐心的酝酿和铺垫之后才具备爆发与溃决的势头。《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了情感的积蓄的过程。人与羊的感情本来就好,可是因生活所迫不得已才要卖掉山羊。但是在困境之中,羊却救了人,于是人真正地把羊当做了亲人和朋友,再也不出卖它了。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情感不断累积的过程,在 困境中人与羊相濡以 沫,终于使他们的情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六、分角色朗读兹拉特和阿隆的对话,尝试下还原兹拉特“咩”的意思
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我想想看”,温顺
“是的,是的”,赞同
“我陪你,别急”,安慰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着急说得更明白些
“我很需要你”,耐心喜悦
七、比较阅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 更喜欢哪一个?
比较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1)兹拉特用角搔了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选自原文)
(2)兹拉特便用犄角搔了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了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现出了兹拉特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
(选自《儿童文学·选萃》)
明确:下一 段文字比上一段文字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 但作者借此要传达的人类与所有其他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掉了,削弱了作品的情感。所以课文的这一段文字要好 (若有同学说喜欢第二段,能说出理由也可以)
八、课堂小结
辛格笔下的《山羊兹拉特》,把羊看成是人类家庭的一部分,全家人都对羊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像对待有生命的人类一样去对待山羊。我们读辛格的《山羊兹拉特》时,我们为这篇文章感动,为人与动物之间真诚的情谊感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给予它们些爱呢?爱,是最高尚的情感。它是一种胸怀,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人与动物、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它是真善美的结晶,使人们忘记仇杀,忘记自己的伤痛。我们在享受动物给予我们的感动之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那些给了我们关怀的、温情的、苦难中的动物们?(图片展示)
展开全文阅读
我们相信最后当阿隆再问起兹拉特还记不记得那三天三夜的时候,我们相信,不仅兹拉特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十、分层练习
《山羊兹拉特》学案
C层
一、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撮(cuō)胡子 舔(tiǎn)着 怒号(háo) 脚趾( zhǐ )
B.引吭(háng)高歌 牲畜(chù) 戏谑(xuè) 雪橇(qiāo)
C.一声不吭(kēng) 温驯(xùn) 羊圈(quān) 草垛(duǒ)
D.呱呱(guā)直叫 捋(lǚ)取 凛(lǐn)冽 掀(xiān)起
二、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农民们)不过也都报怨这样干躁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
B.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蚊丝不动。
C.月亮在苍穹中游戈,就像在大海里一样。
D.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
B层
三、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开端 : (不超过8个字)
发展: (不超过8个字)
高潮: (不超过8个字)
结局: (不超过8个字)
四、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回答:①在遭遇暴风雪前后,人对山羊的情感有何变化?②在遭遇暴风雪前后,山羊对人的情感又有何变化?(8分)
①人对山羊:
展开余文
②山羊对人:
五、朗读阿隆与兹拉特的对话,思考:假如兹拉特是人,会怎么回答呢?请揣摩“咩”的潜台词。(14分)
第一个“咩”的潜台词为
第二个“咩”的潜台词为
第三个“咩”的潜台词为
展开余文
第四个“咩”的潜台词为
第五个“咩”的潜台词为
(补充:第九段中的“咩咩”的潜台词为
最后一段中的“咩—”的潜台词为
)
A层
六、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龙行天下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山羊兹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丹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下一篇:
《骑桶者》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