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56 2016-08-13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笑、笑嘻嘻 、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了解晏子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 意。
二、教学要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融入适当的想象,有感情地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
(1)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时,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扬起头,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闪到一旁,微微一笑,说:“我正好相反。”
(2)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秘密建了一 处潜艇基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有关的消息,罗斯福压低了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好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罗斯福俯在好友耳边,小声说:“你能,我也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
学生打开书,学生感受体验 吸引学生兴趣
了解晏子和《晏子春秋》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后来为墨家所推崇。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可能是晏婴之后的齐国人编写的。它文学性很强,记叙带 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学生介绍晏子及相关知识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资料收集,谈谈你对晏子的了解。
解读课题: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板 书:晏子)
使:出使,奉命去国外办事。楚:楚国。
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拜见楚王。板书:楚王)
简介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副板书:仗势欺人)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学生可以课下搜集一些
整体感知:
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傧 bīn 更gēng 淄 zī 闾lǘ 肖 xiào诣 yì
枳 zhǐ 熙xī 袂 mèi 踵 zhǒng
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
教师提示: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
课件示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
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4.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画出难点、疑点。
课件展示:
通假字: 曷--何 熙--嬉
古今异义词: 方(古:将要 今:方的形状) 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 今:正确)
坐(古:犯罪 今:坐下) 避席(古:离开座位 今:避:躲开;席:席子)
展开全文阅读
徒(古:只 今:徒弟) 其实(古:它们的果实 今:实际上)
得无(古:莫非 今:得:得到;无:没有 。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得无”的用法)
病(古:辱 今:疾病) 固(古:本来 今:坚固)
特 殊文言句式:
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决) 圣人非所与熙也。(否定判断)
翻译时语序需调整的:何以也——以何也 何为者也——为何者也
何坐——坐何 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缚一人诣王
2.学生各自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可在小组内交流互动。
3.让一个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适当的添加合理想象丰富情节。
(1)自由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1)生自由读示例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指定学生朗读。
小组内讨论探究疑难之处。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分组默读、整理。
(2)学生组内讨论。
(3)由学生口头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通假字)。
合作翻译:1.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的“使”应译为 “出使”。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 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 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味道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 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 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一 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
布置作业:1.识记文中字词的读音与释义。
2.翻译全文,试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2.能力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
3.情感目标
感受并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三、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
提问字词句的翻译,见第一课时“合作翻译”部分。
学生回答句子翻译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本课
揣摩对话,悟智勇:
(一)、第一 个故事
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 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
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
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教师评价:晏子冷静反驳,看似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 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二)第二个故事
1.分析句子
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展开余文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连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2.有感情朗读下列句子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冷笑”,怎么笑?谁来冷笑一声后,再读楚王的话?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严肃的口气是怎样的?请一生读。)
晏子说:“你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请一生装著为难的样子来读这句话?)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请一生加进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看来,晏子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没有乱了分寸,而是冷静反驳。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第三个故事
(1)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你注意到楚王是怎样说这 句话的吗?谁来笑嘻嘻地读?指名一学生读)
(2)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 爱国的情怀)
②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 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由代表发表意见
指名2—3个学生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大组交流
3.质疑问难。
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
感悟形象,体会语言:
1.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准备分角色朗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其他同学准备评议。
3.让学生评议 。哪位同学读得较好,哪位同学读得还有待改进,读得好的同学读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没有读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可再让其他同学读,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应让学生体会到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读出一种谄媚的语气;对楚王,应读出一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语气;对晏子,应读出一种沉着冷静,不卑不亢的语气。根据学生读的语气,教师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板书:
晏子: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楚王: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4.师引导。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在人物对话时适当加一些描写,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时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示:如“王视晏子曰”,添加一些细节,先揣摩 一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楚王肯定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可以这样添加:楚王听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 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惊讶地说。)
(示例:晏 子——晏子早就对楚王进行察言观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怀好意。当楚王把矛头指向整个齐国人善盗时,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斗 争着:这明明是对我们齐国的污蔑,可自己又无法证明这个人不是齐国人。这次出使,国君对我寄予厚望,自己又不能失礼,怎么办?晏子突然想到有关橘树和枳树的故事,心头豁然一亮,有了主意。于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来,从容地离开座位,向众人扫视了一眼,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楚王——楚王听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识地玩弄着手里的酒杯,干笑了几声说道……)
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
先找学生读,再让学生评议 生交流,师评议。
生分组,自选一处,对楚王、晏子、楚王手下进行描述,相临的组最好所选不雷同。然后自由讨论、交流。
自主小结:晏子的机智善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逻辑严密的推理、比喻和类比手法的运用让不怀好意的哑口无言!当然,晏子的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反击的是楚王的 无“ 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也将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布置作业: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学生动手查找资料阅读感受 培养搜集整理能力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晏子使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祖逖》教学设计
下一篇:
议论性散文写法指导 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