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178  
标签:教师随笔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抬起自己低垂的头(教师中心稿)


                          --记一次语文课后的回顾和心得

      guixiu 

          愚人节的那天下午暖阳高照,是个睡觉的好日子,恰巧是我在初二越三的两节联排课。一进教室,没有了往日课上的"沸腾",映入眼帘的是了无生气的学生的倦容和越来越低垂的

      头--都要睡了。而我的身体并未因温暖的春日和清爽的微风感到暖和和舒适,反而觉得有些僵硬发抖。通常这种情况是我自觉备课不周心理的外在反映。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短文,将得失生物学和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我自认是个自然科学的门外汉,要我把有关生物、物理、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说得头头是道,真是太难为我了。尽管课下做了些准备工作,查找了一些资料,但只恐是隔靴搔痒,生怕无法驾驭这样两节不是语文的语文课;同时学生理解还是不理解这样的科普文章就又是一回事了。

         以上是我在上课之前的种种心理感受。

         不过这种心理和身体反应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和个别学生的参与也渐渐有了变化。心理渐渐踏实下来,身体渐渐暖和起来。怎样才能使昏昏欲睡和正在睡觉的学生清醒过来,进入课堂正常学习的状态呢?解决这个问题说易易,说难也难。就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那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儿呢?突破口就在那些少数正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身上。他们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每节课都是踏踏实实地紧跟课堂,积极动脑思考,这部分学生可以说业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随自己的喜好而听,这部分学生可以说自我意识比较强,若能很好地引导这部分学生,他们很有可能会带动课堂气氛,但若引导得不好,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扰乱课堂的罪魁。

          我游目四顾,突破口找到了,就是他了!谁?班上一位上课常打瞌睡的学生王瑾璐。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听说有高血压,所以我上课从不勉强他,这就更助长了他的自我意识。没想到,这个令我也有些困乏的下午却令他倍觉精神,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科普短文的内容吸引了他。在我规定的较宽松的阅读时间里,其他学生阅读了两遍,他却已阅读完了第三遍。由此,他对课文的兴趣可见一斑。我也早已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对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兴趣不大,对实用性文章,诸如新闻文体和说明文,尤其是时政性较强的和一些科普类

          文章很感兴趣。他的兴趣面是很广的,只要是有关军事、技、历史方面的,他都喜欢,只是除了文学。但事情往往都不是绝对的,语文学科注定了它的综合性、多元化,有些文

      章往往会涉及到他所感兴趣的领域,每到这个时候,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表情也丰富了许多,积极性倍增,有时思维敏捷得令人吃惊,不得不令一些平时嗤笑他呆滞迟钝的同学刮目相看(不过,现在孩子们表达佩服的方式有些怪异)。正是基于我平时对他的印象和他今天的表现,我把他确定为扫除班上睡魔的突破口,希望通过他的课堂表现带动一批学生

      的积极性。

          这两篇科普短文都涉及到了地理和生物方面的知识,课下询问了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地理老师刘立明和生物老师赵青),确定学生已经学过了有关地壳运动、恐龙产生及灭亡等方面的知识。那么通过对地理、生物相关知识的重温,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未尝不是一种手段。课下在和赵青老师的交谈中得知,前不久的生物竞赛中有一道关于恐龙产生和灭绝时间的问题,虽然这是一道微不足道的小题,但放在这个沉闷的下午却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也确实有不少同学抬起了他们低垂的头,眨了眨眼睛。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的不再是浑浊、充血的眼睛,而是像王瑾璐同学一样闪动着求知的光芒和表现的欲望。

          像这样的科普文章,只做内容、结构上的讲解还远远不能把他们从瞌睡中长久的唤醒,所以,课外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是非常必要的。恐龙灭绝的原因自有争论以来就被许多专家、学者不断研讨着,这也是学生们的最大关注之处。因此除了短文里介绍的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争论之外,我又让学生结合前一篇小短文里有关恐龙适应温度能力的介绍,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促使这个曾统治地球一亿多万年的种族最终灭绝。事实证明,我真的没有看错,有是王瑾璐,他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和文章里的一些暗示把恐龙灭绝的各种因素说得头头是道,一改往日回答问题的结结巴巴、辞不达意的狼狈,令其他同学再次抬起了低垂的头,眼神中也不再是往日的漫不经心和讥讽,而是实实在在的佩服和专注。

          至此,那个下午的语文课结束。回过头来再来看那两节课,觉得还是有很多的疏漏,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我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身上从头到脚都是温暖的,心中从里往外都是踏

      实的。正是学生们的改变令我感到了这种温暖和踏实,由此我也想到只要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不止是课文,在你的引导下他们会逐渐抬起自己低垂的头,面朝前方,走向春暖花

      开的知识彼岸。

      04.4.

      
标签:教师随笔 捕捉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优秀教师应有三个理念(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一句话与一段对话——《荷花淀》教学侧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