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193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要分三步做(网友来稿)
刘建朝  

      二00三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更有幸被分到大现代文《乡土情结》阅卷组。时

      隔将近一年,但对考生的答题情况仍记忆犹新:书写密密麻麻,答案写到了“字里行间”,甚

      至有的线头一指,去了一个“新天地”,阅卷人“走村串巷”找答案;勾画涂改,东黑一片,

      西黑一片,阅卷人在脏乱的字缝里找答案。在炎热紧张的阅卷氛围中,这样的答案无疑会影响

      阅读题的得分,影响高考成绩。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强化考生的书写意识是不够的,因为书写不简练、勾画涂改的根本原

      因是学生没有能够抓住阅读材料的关键点,而不能抓住关键点的原因则是没有能够读懂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文章,进而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呢?笔者根据四年来指导现代文阅读的经验

      认为大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应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精读原文。目的有二:一搞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二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为达此二

      目的,在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文章的重要语句:1表示时间、空间、行踪的语句,2段首、段

      尾有照应的语句,3过度性语句,4有指代词“此、即”等的语句,5带“总之、由此看来”等

      总结性的语句,6议论、抒情性语句,7深奥不理解的语句,8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其中1、2、

      3、4、5类语句可以借助来梳理文章中句间、段间甚至整篇的脉络关系;6、7、8类语句可借助

      来分析、把握文中的观点、态度,乃至全文的主旨。如果能用“通过……,表达或表现……”

      句式概括全文内容,那么第一个目的就是达到了;如果能就此分出文章的大致层次,那么第二

      个目的就是达到了。否则,本文的初读还不能结束,还必须重新思考。在最初的这个精读过程

      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细读慢品,所需时间大致在十分钟(是依据2003年《乡土情结》的篇

      幅的)。

      第二步、结合鉴赏题的选项,跳读原文。目的:检验初读对文章的理解、把握是否正确、深

      入,进而对选项做出判断。近年来鉴赏题“五选二”的形式,不论让选择正确项还是让选择错

      误项,都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命题者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来

      匡正自己对文章的认识。题中五个选项一般涉及文章的四个方面:一文章的整体或局部的思想

      内容或情感态度;二文章的结构,包括段内、段间或整篇文章的层次;三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四语言特色。结合以上鉴赏内容,跳读原文,逐项对照,既要把握整体又要深入局部,既要

      分析适用不同文体的专业术语又要考虑与之相对应的原文词语,使处处有着落,处处能对应,

      从而判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这个过程大致在三分钟左右。

      第三步、细读局部段落,完成三个简答题。这三道题是整个大现代文的难点所在。为此,首

      先明确题意要求,根据初读的理解划定题意涉及的相关语段;然后认真详细研读这些语段,勾

      划出符合题旨的关键词语;打草稿,连缀这些关键词,组成简洁、明确的句子,并推敲所组语

      句句意与题意、文意是否一致;最后确定答案,抄到试卷相应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

      尽量使用原文的词语组句,也要坚信一定能从原文中找到符合题意的词语;但同时也要注意,

      一定不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真正做到对信息“筛选整合”。三个简答题逐一按这个过程完成,

      需时在十二分左右。

      就象所有的过程和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样,以上强调的过程和方法也不能解决大

      现代文阅读中的所有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理解需要“悟性”,而“悟性”的产生需要

      大量的阅读积累做后盾。面对“六月七日”的莘莘学子们不会也不可能靠增大阅读量提高“悟

      性”了。随着高考的临近,也不断传来加大大现代文阅读难度的消息,这就更有必要从根本上

      屏除“重做轻读”的急功近利做法。通过完整科学的阅读思考过程,来你的规范答题思路;在

      整体把握全文的前提下,找准问题涉及的相关段落和关键词语,并将这些关键词语审慎地连缀

      成句,真正把认真审题、认真阅读、认真做答落到实处。考生心里明晰了,盲目性就小了,书

      写自然就简练、清楚了。 作者邮箱: ljch19640827@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大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句话与一段对话——《荷花淀》教学侧记(网友来稿)
下一篇:一处疑点(网友来稿)——《逍遥游》中“其”之理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