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1124 2016-09-06
标签:
课堂实录
九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课堂实录
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
——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云南省周丽蓉语文名师工作室、官渡区关上实验学校李廷梅整理
按徐杰老师的话,这节《孔乙己》课“不曾有,不再有”。昆明上这课,我原来是有自己的《孔乙己》教学设计的,但是下午到了现场才知道我的课是下午第二节,第一节是徐杰老师的《幽径悲剧》,而且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我就觉得我要重新思考我的教学了,因为同一批学生刚学好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苏教版),接着又上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文本的容量又那么大,肯定是不太适应的,而且阅读兴趣也会自然疲惫。所以,徐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在读他要教的文章,也是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毁于愚氓之手”,这句话让我心颤不已,原来如此。徐老师的课一结束,我就开始用刚想好的设计去教学《孔乙己》,甚至可以说,是边想边上,就有了这样的一课《孔乙己》。教学难免粗糙,课堂却是很真实很生态的。谢谢李老师的整理。也感谢王元亨的整理。
——肖培东
一,《幽径悲剧》与《孔乙己》的悲剧相似点
师:我们就沿着上一节课走到这节课好吧,刚才徐(指徐杰老师)老师给你们上的课叫什么?
生:《幽径悲剧》。
师:我要给你上的课叫什么?
生:《孔乙己》。
师:《幽径悲剧》写的是一个古藤萝的悲剧,《孔乙己》写的又是谁的悲剧?
生:孔乙己的,人的悲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讨,你觉得散文中的古藤萝和小说中的孔乙己他们有怎样的相似之处?两篇文章都打开。读一读后面古藤萝的部分,想一想一棵植物的悲剧和一个人的悲剧,这两个文学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同学思考。
师:有同学举手了,我最喜欢请不举手的孩子的。来,你先说说看。
生:他们最后都是很悲剧的命运。
师:请把古藤萝的命运先读出来。
生:11段。他们仿佛成了......
师:来一起来读。
读:“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生读:“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师:这是古藤最后的形象,是吧,你们再读读孔乙己最后的形象。
生: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师(老师重复有感情的读):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再找一找前面孔乙己最后的形象。“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好请坐。
生(坐下)。
师:孔乙己死了,藤萝毁了,悲惨命运是相同的。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他们都是人世间特别渺小的存在,就是从全文来看孔乙己被当成笑话来看,别人没有在乎过他的生死,古藤也一样除了季羡林老先生燕园中的人和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人关心它注意它。
师:都不被人关心和注意,这又是个相同点,好,你再来说。
生:我觉得他们还有相同的是对世俗的无奈,藤萝是无力去投诉,无力去弹劾的无奈。孔乙己是没有考上秀才然后被人嘲笑,也是一种.......
师:是受到苦难都无力去申诉,古藤萝是无奈的,孔乙己也是无奈的。我们来读读孔乙己被嘲笑的段落。
生找。
师:哪段话,孔乙己最怕别人嘲笑他什么?第几段?你来给大家读读。
生:找到读,“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师:比这个嘲笑得更厉害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有第6段,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师:看到了没有?再多的笑话都不如那一句大?师读“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再多的笑话都不及这句,这对孔乙己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自尊上的最损害,因此大家同学说了都是很无奈的都是被嘲笑的,还有没有?记得古藤萝和孔乙己之间还有哪些是相似的?你来说。
生:他们前期都过得还算好,但是后面因为一些社会情况孔乙己死了,古藤萝就被砍伐了。
展开全文阅读
师:前期都不算是最惨淡的,但因为社会的问题被砍伐了,大家注意了吗,这同学的话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隐含词,“前期”,或者说这两个文学形象都曾有光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古藤萝有没有光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巧妙推进)找到了吗?第几页?
生:185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读“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师:你再告诉我孔乙己身上你能不能嗅出一点淡淡的清香?孔乙己身上有没有一些淡淡的清香?你来说。
生:首先是他写了一笔好字,还有第8段写到分豆给孩子吃,他还是善良的,舍得分享的。
师:第一,写得一手好字,说明这个人有一些功底的,第二把茴香豆分给善良天真的孩子,们吃。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是第7段,孔乙己问鲁迅的时候,问茴字有几种写法,孔乙己这个深受科举毒害的人还会注意到一些没有用的字,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会注意这样一些东西。
师:你的意思是孔乙己是有学问,有本领的人,他今天如果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肯定不得了。是这个意思吧?有一个知识点错了,孔乙己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是谁?就是鲁迅?
生:不是。
师:对,哪怕这个人的名字也叫鲁迅,但是两者能不能划等号?不能,先搞清楚。好,孔乙己有学问,善良。还有没有?
生:他在这个店中从不拖欠钱,定期把钱还了,说明他有诚信。
师:对,这里有诚信。当然孔乙己不同于古藤萝的地方也有,比如孔乙己好吃懒做,还有?(再一次的不动声色的过渡到两个文学形象外现上不同点)。
生:偷人家东西。
师:还有吗?你来说说。
生:他死要面子,比如偷书。别人说孔乙己你又偷了别人的东西了时,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师:死要面子,他经常说之乎者也,说明这个人非常的迂腐。迂腐的其他特点,死要面子的其他特点,在他的穿着上也同样能看出来。哪一个东西给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长衫。
师:站着又穿着长衫这个可能就是他跟古藤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掩盖他淡淡的清香,好,还有没有两者之间的相似?
生:两者的悲剧都是世人的造成的,古藤萝是世人的一种愚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引发的。
师:他说两者悲剧的原因相似,大家发现没有,在幽径悲剧里写到很重要的一句话,古藤是死在什么?一起读,大声的读,预备起。
生:“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师:大家想一想孔乙己是不是也毁于愚民之手?我跟你聊聊天,你说。
生:丁举家的人把他打死了,所以打死人也算是愚民的行为。
师:这个是具体的砍杀行为,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当时的制度也可怕,就是科举制把他害得很惨,
师:还有很多情节我们都可以看看。小说和散文不同在于什么?散文有没有具体的写出愚民之手毁古藤的情节?没有。但是小说有没有写出这个情节呢?
生: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的交往片段,好不好?
二,孔乙己被毁的相关语段阅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第一次孔乙己的出场。是不是第4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师:好,就你读过的这些地方,这些人都在牵挂孔乙己的什么?
生:“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这个“又”字能不能去掉?“孔乙己!你脸上添上新伤疤了!”行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他以前就有伤疤,“又”,一直不断的有伤疤。
师:她说得好不好?还不够有味道。你能不能换一下,因为以前就有过对孔乙己的什么?换个角度来讲就更加有味道,说明这些人嘲笑孔乙己今天是不是第一次?
生:不是。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读出味道来。(预备起。)
生(齐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而且他们关注了伤疤上的哪个字?
生:“新”字。
师:唉!读书读到这味道上你们就会读书了,好,我们就把这两个字圈出来。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看,此时你是店中的酒客你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生(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音弱)
师:他读得够不够?要怎么样说?
生:这个人是叫道。
师:他叫得够不够?再叫叫看。
生:“孔乙己,(笑)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音高带有笑)
师:其实你这笑声夹杂在里面真好,师示范读“孔乙己,(嘿嘿嘿)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忘记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可怜的孔乙己在那里。所以我们在笑的时候想想那个可悲的孔乙己。又字出现得特别好,看看这段话里还有没有出现“又”字,哪一句?
生: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到。
师:哦,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到。这个“又”字能不能去掉?你来说。
生:因为他们曾经多次的取笑他。
师:对,他们嘲笑孔乙己的次数多不多?
展开余文
生:多。
师:多!这些人就等着坐在这里来嘲笑他。你来读读这句话。他们是怎么嚷的?
生读: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读得声音小、低)
师:同学是这样读的吗?他的声音比前面的这个男同学的声音高还是低?
生:高!
师:为什么?你从哪个词上看出来?
生:“嚷”!
师:对!这个时候不是叫了,是嚷!而且前面是几个人在讲?
生:一个人。
师:对!他们!由个体的嘲笑转化到群体的嘲笑!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同学们这个女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嚷一嚷。“你一定……”,预备起!
生(全班嚷):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师:他们和孔乙己说话时语气上都用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感叹号,所以同学们小说和散文的不同看到了吗?小说就会把情节给大家展现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读旁白,你们来读对话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旁白):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生(齐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范读):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生(齐读):“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学生朗读到位)
师:两种声音,大家发现这两种声音语调上应该是:很高到更高!这些人说话为什么爱用感叹号?
生:嘲笑!
师:还有,同学来说。后排的男同学你来说。
生:不屑。
师:不屑一顾。是不屑一顾吗?“不屑”是这种感觉吗?你来说。
生:讽刺。
师:讽刺!就等着你来,是这个意思吧?积蓄了一晚上的力量就等待着清晨的第一声嘲笑!同学们,多怪异的一个社会!多怪异的一个酒店!多怪异的一群人!就出现了,所以你看小说后半部分,孔乙己好久没来咸亨酒店,这群人又在念叨了。
生(找到读):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师:这个时候孔乙己有没有出来?没有!但是在酒店里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候这些人是怎样的?一个喝酒的说到:…接下来,我就是那个喝酒的人,你们是掌柜。来,掌柜,我们两个来对话。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很自然地读成问号)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感觉读成了句号)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有延长感)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惊奇,高声)
师:同学们4种“哦”,哪一种读法是最对的?
生:“哦。”“哦…”“哦!”
师:你看课文。这当中你们看出“哦”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什么?
生(齐说):“哦…”
师:你来说。
师读:“……他打折了腿了。”
生1:“哦…”
生2:“哦!”
师:这个时候掌柜说话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种场景中,我们一般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句号,或者问号。
师:我问你一下,鲁迅写小说的时候,如果把它写成问号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问号表示掌柜的很关心。
师:唉,问号是关心,我们熟悉的人有人腿被打折了我们肯定会说:啊?怎么啦?但是这个时候掌柜用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谁能读出来?“……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
师:掌柜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感叹号的“哦”字?
生:敷衍。
师:有同学说是敷衍,你说。
生:代表他心不在焉,就是敷衍。
师:如果是敷衍的话,更适合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句号。
生:我觉得是习以为常。
师:习以为常,是不是感叹号呢?考虑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师读):“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
师:句号。先用句号……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句号语气)
师:他打折了腿了。”问号。
生:“哦?”(问号语气)
师:他打折了腿了。”感叹号!
生:“哦!”(感叹号语气)
师:为什么要用“哦!”?考虑一下。
生:他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恍然大悟的感觉,还有吗?你来说。
生:我觉得是“终于”被打折退的感觉。
师:还有没有?还有没有比这个“终于”更直接的解释?你来说。
生:我觉得是之前孔乙己从来不欠钱,但是这次欠了十九个钱,突然才明白他打折了腿。
师:请坐。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上面去。你看后面的对话就可以看出这个感叹号里所包含的情感。后面的对话和我们平时写对话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生:没有人称。
师:哎哟,没有人称,那么把人称写上去,“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这样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他们不是很想知道这个事情,是那个人自己要说。
师:对,他不想知道这个事情,如果加上: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你会觉得效果上和原文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生:加上人称就会觉得对话很慢。没有当时嘲笑的那种效果。
师:节奏就放慢了,他们想不想知道这个事情?
生:想!
师:对,太想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哦”也免了。这个掌柜非常惊奇,非常惊喜,非常好奇。今天又会有一大帮人聚集到我这儿来酒店里等这个事情啊!所以,这个“哦”是用一个很可怕很心寒的什么号?
生:感叹号!表示好奇!
生:有谈资了!
师:感叹号!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生: “哦!”
师:再来一遍,“……他打折了腿了。”
生: “哦!”
师:啊!这个掌柜好奇,开心啊!说呀!说呀!怎么被打的,打得狠不狠?是这意思吧?再来看(师示范读):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时候写这些人时每一字都省略了。你估计一下省略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刚才说了一个是放慢,除了放慢以外还有什么?
展开余文
生:因为人太多。
师:对,说话的人很可能不是掌柜和那个人啦,是不是?这段话中,想在这个故事里面掠奇,有掠奇心态的人越来越多的聚集在咸亨酒店,所以大家就奔着这个故事而来,这段对话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咀嚼的?我们一起来,老师读描述情境的,你们来问好不好?
师(示范读):“他总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 “怎么样?
生:“后来怎么样?”
师: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生:“后来呢?”
师:“后来打折了腿了。”
生:“打折了怎样呢?”
师:“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同学发现了吗?这段对话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来说。
生:在“谁晓得?”前面有省略号。
师:还有没有?他们说话的时候都是?后来,后来,后来……大家发现什么特点?
生:觉得问的那个人很迫切。
师:迫切!迫切得连孔乙己这三个字甚至都省略了,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所以,这些人是关心孔乙己呢?还是想听到这个故事多么有趣呢?前者还是后者?
生:后者。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师读“……谁晓得?许是死了。”这个时候死了鲁迅用了什么号?
生:句号。
师:能不能用感叹号?
生:不能。
师:为什么?
师:(示范读)“死了……”
生:我觉得他的叙述一个故事,并不是对孔乙己的同情所以不应该用感叹号
师:他们对孔乙己的生死关不关心?不关心!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故事,要的就是上演这个故事做一个笑料,是这个意思吧?你来说。
生:从句号里面可以看出他们对孔乙己生命的漠视。
三,“记”孔乙己?“忘”孔乙己?——看客的丑陋揭示
师:从句号里面我们读出这些人对孔乙己生命的漠视。所以同学们,这些人记住了孔乙己的伤疤,记住了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但是,他们是不是真正记住了孔乙己这个人?那是什么?你来说。
生:好玩。
师:给这个酒店增加一点好玩的故事,好玩的经历。你来说。
生:他们所记住的是孔乙己可以被人们当做笑料的事情。他们只记住孔乙己可笑,没有记住孔乙己的生活是有多么悲惨。
师:没有记住孔乙己这个人,只是把他当成笑料,文章中是怎么写的,关于孔乙己这个人在大家心目当中的位置小说是怎么写的?你来读出来。
生读:“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大家不注意孔乙己这个人,只注意他的故事。
师:只关注他的故事,不关注故事当中这个人的心情,结局等等,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所以孔乙己从来就不是一个被人记住的人,相反他是一个被人忘记的人,所以同学们孔乙己屈辱的被记住,残酷的被忘记。这就形成了他的一个悲剧。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的“我”是不是也记住了孔乙己呢?哪一句话?怎么写的?
生:第3自然段,所以至今还记得,因为之前他是记不得的。因为掌柜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时候”想起来。
师:“所以至今还记得”是把孔乙己当成打发他单调生活的一个笑料。因此,相对善良的小伙计我其实也是在忘记孔乙己。在看看掌柜最记住孔乙己的是什么?
生: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你发现了吗?十九个钱文章中出来了几次,你来,读出来。
生:孔乙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大家看见了吗?掌柜把孔乙己的名字记在粉板上,用了个“记”字,但是他记住孔乙己这个人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记住孔乙己欠了十九文钱。“欠了十九文钱!”鲁迅在写的时候用了感叹号!说这个话的时候应该是怎么说的?谁来试试看。掌柜是怎么说出这句话的?
生: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对,注意“还”“欠”“十九个”对不对?“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哪个字出现了?
生:“又”。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到了年关…预备起。
生(齐读):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十九个钱,孔乙己这条生命竟然不值这十九个钱。十九个钱在小说里能买到什么?同学们看看。你来说。
生:课文中是可以买到一样荤菜。
师:一样荤菜,也就是说孔乙己等于不到一样荤菜,一个人宁可记住一样荤菜也不关注他人的生与死,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
师:还有没有?
生:当时的社会问题,漠视他人的生命。
师:还有吗?请同学说一说。从这些嘲笑,从这些口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当时的这些人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对别人的生死是麻木的。
师:对!他们对孔乙己的生死是麻木的!而他们比孔乙己有没有高出很多位置呢?
生:不是,同样处于底层。
师:这些也是像孔乙己一样处在社会底层的那些酒客,他们没有比孔乙己高多少,就是这种人竟然也在嘲笑、竟然也在冷落、竟然也在漠视孔乙己的存在,酒店里就充斥着故意捉弄赏玩悲惨之人的苦楚、极尽嘲讽伤害他人之能事而形成的快活空气,因此我们就不能不回到《幽静悲剧》当中的一句话:愚氓之手。可见孔乙己也是毁在愚氓之手的一个小人物。因此,学这篇小说我们就知道孔乙己从来就不是一个被人记住的人,永远都是一个被人忘记的人。而忘和记之间永远都是冷冷的看客!这个看客就成了《幽径悲剧》中的什么?
生:愚氓。
师:愚氓!愚在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愚在对生命的漠视。
师:愚在对同等生命的漠视。加上一个“同等”!愚在什么地方?
生:对他人的不关心。
师:对和自己相关的那些人丝毫不关心。愚在什么地方?
生:愚在对他人生命的毫不在乎。
四,用《幽径悲剧》的文句去揭示《孔乙己》的小说主题
师:愚在对他人生命的毫不在乎。所以同学如果叫你用《幽径悲剧》中的几句话来说明孔乙己的悲剧你会用那几句话?
生阅读。
师:用《幽径悲剧》中的几句话来说明孔乙己的悲剧意义你会用那几句话来说?你来说。
生: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用在孔乙己身上就是:你倘若问一个和孔乙己身份相同的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孔乙己的存在的。
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师:来全班一起读: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停,我们把“这棵古藤”改成这个人好不好?(预备起读)
生(齐读):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孔乙己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
师:比古藤更可悲的是《孔乙己》不但出现这三个“绝不会”,而且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决会”!决会什么?
生:嘲笑他。
师:决会有无尽的人们在?
生:嘲笑他。
师:决会什么?
生:决会有无尽的人们在冷落他。
师:漠视他,冷落他!决会什么?
生:决会有人来讽刺他。
师:决会什么?决会有人驱逐他,把他往死里赶,这就是孔乙己这篇小说在挖掘上很可能要更深的地方,这是一句话,还有吗?用《幽径悲剧》中的另外一句话来说明,你来说。
生: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师:孔乙己就只有哭泣。那么,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很可能成为这样一种人?说说看。
生:我觉得有可能的现在的人也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也是不关心自己以外的其他东西,就像这棵古藤被杀了也没有人关心它。
师:当前社会,我们已经看到太多自私自利的悲剧,所以,同学们这样学了以后我们就会慢慢的懂得悲剧有多么大的相似,悲剧有多么大的痛点。还有没有?如果再选用《幽径悲剧》当中的话来说,你会选用哪句话来说?你来说。
生(找到读):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师:大家找到了吗?孔乙己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孔乙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
生:是。
生:但是他死在愚氓之手,而且他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师:所以,同学们文学作品体裁有不同,主题却有多么大的相似,读文章就要从不同文体中去思考我们所要追寻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鲁迅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他们永远都是戏剧中的看客。鲁迅还说: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所以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古藤的悲剧也不是一棵古藤的悲剧。季羡林先生要把十字架背下去。小说中的其他人只要这个十字架存在他们对自己灵魂的抨击有没有过?
生:没有!
师:所以,再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那些可怕的嘲笑声去思考我们要有的心,我们要走的路。
师:“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读:有的叫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预备起)
生(齐读):有的叫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很嘲讽)
师读:他们又故意高声嚷到:生: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师:“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
生读:“哦!”(声音很高,凉薄味道浓厚)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标签:
课堂实录
九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课堂实录
从幽径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肖培东《斑羚飞渡》课堂教学实录
下一篇:
《春酒》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