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922  
标签:教师随笔
家的出走--曹禺前期话剧主题研究(三)(教师中心稿)
喻海云

      (三)

      美国现代伟大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称自己一生都“尖锐地感到某种潜在的力量”(2)在支配

      着自己以及人类的行为,而他的全部剧作就是为了表现人在与这种力量抗争中的“光荣的、导

      致自我毁灭的悲剧(3)”。事实上曹禺也是终身在一种潜在的力量下创作的剧作家,他的作

      品中最突出、最吸引读者的就是以中国封建家庭为题材的作品,而各种作品中最吸引读者的莫

      过于那压抑的家庭氛围,各种的出走活动,以及那光辉四射的女性形象。如前所述,曹禺前期

      几部作品都和“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即是曹禺剧作所表现的梦魇感的渊源所在,尽管

      具体形式有所变化,但这种梦魇感与“家”如影随形的特征却是一致的。一旦作者的笔触转到

      “家”以外,这种令人压抑的感觉就没有了,同时也就相应地失去了曹禺剧作中应有的灵气。

      为什么曹禺的剧作中一再重复一个潜在的“家”的出走的这一主题呢?我们不得不从作家具体

      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去分析。

      艺术家的体验生成多是处于两种联系之中,一是与艺术家在特定时期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联

      系;一是与艺术家个人经历中早期经验,以及由教育和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图式的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在童年时期创伤性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创作,甚至有人认为不幸的童年

      是一个作家成功的条件之一。

      曹禺的童年和少年,心灵异常寂寞和痛苦,“我少年时候,生活上一点不苦,但感情上是寂

      寞的,甚至非常痛苦的,没有母亲,没有亲戚,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交谈的人,家里是一口死井

      ,实在闷得不得了。”(4)曹禺曾经对田本相说:“你要写我的传,应该把我的心情苦闷写出

      来。”他还多次对别人说起过,从童年到成年,他一直被一种莫名其妙的苦闷情绪所困扰,以

      至于连他的父亲也感到奇怪地问他:“你小小的年纪,哪里来这么多的苦闷?”关于曹禺童年

      苦闷的原因,《曹禺传》的作者田本相认为,“生母的死是造成他童年孤独苦闷的一大原因(

      5)”,他童年忧愁的另一原因,即是他父亲万德尊的专制所造成的家庭苦闷。万德尊是一武官

      出身,中年赋闲在家,他官场失意,心境颓丧,脾气很坏。他常常在饭桌上训人,训斥曹禺的

      哥哥万家修,骂厨师,发无名火,他还摔东西,打下人,为了禁止家修抽鸦片把他的腿都给打

      断了。万德尊的坏碑气给家庭带来了沉闷和压抑的空气,而且他自己经常抽鸦片,“从早到晚

      ,父亲和母亲在一起抽鸦片烟,到我上中学时,每天早晨去学校,下午四点回家,父亲和母亲

      还在睡觉,他们常常是抽一夜鸦片,天亮时睡觉,傍晚才起床。……整个家沉静得像座坟墓,

      十分可怕(6)”,如?

      肆钊酥舷⒌钠眨梢栽凇独子辍贰ⅰ对啊泛汀侗本┤恕分懈惺艿健I倌瓴茇源庵殖

      撩苹肪车陌旆ň褪嵌惚芎屠肟K3R桓鋈恕岸愕阶约旱姆考淅锶ザ潦?7)”,感受自由和

      宁静的幸福——这大约是曹禺对离开苦难环境的最初体验。长大一点后,他离家去老龙头火车

      站看来来往往的火车,“每当火车吐着浓烟消失在天边,他就伫望着,沉于奇妙的幻想之中(

      8)”,他这时的惬意心情与在家里的苦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享受着离家在外的欢乐。

      在曹禺童年的创伤性经验中,哥哥的出走给过他猛烈的刺激。父亲望子成龙,对哥哥管得很

      严,可是哥哥不争气,老使父亲生气,特别是哥哥抽上鸦片烟以后,父亲对他完全失望了。哥

      哥对父亲怕的要命,更兼其它人的挑唆,父子矛盾激化,哥哥无法与父亲相处下去了。大方先

      生便鼓励哥哥出走。哥哥腿伤未好,就偷偷逃到哈尔滨去了。后来,继母花钱托人,把哥哥找

      了回来。这恐怕是曹禺亲眼所见的第一个离家出走的人物。他直接向曹禺提供了出走逃避家庭

      矛盾的经验。后来我们在周萍、文清的行为中看到类似的出走描写。

      我们还可以从《雷雨》自序中的语言所表达出的信息来判断离“家”出走这一潜在的话剧主

      题,这篇序言几乎是他一生中坦诚诉说自己心灵压抑苦闷的文字记载。他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反

      复强调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迫切需要”,“隐隐仿佛

      有一种情感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在这里作者好像陷入了一种沉浸艺

      术氛围里,写作只是抒放自己苦闷的一种手段,虽然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创作,但创作出来的作

      品却是摄人心魄的佳作。

      
标签:教师随笔 家的出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校园语言碎片随见随写(网友来稿)
下一篇:“家”的出走--曹禺前期话剧主题研究(一)(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