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951  2016-09-08
标签: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苏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案例(肖培东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之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案例

      执教: 肖培东

      点评: 金军华

      教学背景:2014年12月5日,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中。

      (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假如我有九条命》)

      一、标题导入,感知“九命”

      师:同学们好,这篇课文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要教的?

      生1:昨天吧。

      师:那我要问个问题,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你最想问些什么?

      生2:为什么会有九条命?

      生3:九条命能够用来干什么?

      生4:他有九条命,会用这些命来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的事情?

      生5:要做到怎么样才会有九条命?

      师:我发现你们都没问一个问题,作者说的这九条命到底是哪九条命?这个问题看来你们自己都能解决。说说看,文中的九条命都在哪呀?

      生6:文章的开头。

      师:哦。那我们把这九条命读一下,只把这九个句子读一遍。

      生(读“九条命”):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教书;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

      师:简单的问题你们自己解决了。那么我们这堂课就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想有九条命?九条命究竟要实现作者什么理想?我发现你们之前读文章的时候没有画,现在一边读一边画。

      (学生看书)

      师:我看还有其他同学最后两个段落没有看到,我们一起把最后两个段落读一下。

      (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余光中先生以独特的思维与角度设想了九条命,这九条命按同学们的说法就是他人生的理想。我建议大家把这九条命抽出来一起再读一读,这次读呢,请同学们不要一口气读下去,一条命与一条命之间稍微停顿一下,感受一下,好吗?

      (生读)

      二、以“教书”命切入,“一命”联“九命”

      师: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余光中的原文里说这条命的时候,段落第一句话就是“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换句话说,我们教材里这条命中的第一句话“一条命,用来教书”,也就是这一段首的中心句是编者加上去的。同学们,其实按照这篇文章其他八条命的中心句的写法,编者是有很多加“教书”这条命的中心句的表达方式的。大家思考一下有几种方式。

      (师生看文章九命的中心句,共同整理)

      PPT显示:

      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教书

      一条命有心教书

      一条命用来教书

      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

      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师:我们看看,如果按照第一条命的写法,可以是这样的,“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教书”。如果按照第二条命的写法可能是这样的,“一条命有心教书”。如果按照第三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用来教书”。如果按照第七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如果按照第八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所以说编者在加中心句的时候有五种选择,我们一起把这五种选择读一下。

      生(读):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教书;一条命有心教书;一条命用来教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师:想想编者为什么要选“一条命,用来教书”这句话?

      (生思考,讨论)

      生7:第一条命“应付”带有不喜欢的意思,敷衍的。

      师:“应付”换句话来说是敷衍的意思。那我们来看第一条命,为什么现实世界用的是“应付”?

      (学生快速阅读这段)

      生8:因为他说现实生活有很多的烦恼,他应付不过来。

      师:按照苦命的丹麦王子来讲是“千般惊扰”。看作者是怎么写现实生活的“千般惊扰”?在文章中,作者认为现实生活最烦的事情是什么?

      生9:办手续。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读):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


展开全文阅读
      师:这些句子已经写出了填表格的什么?

      生10:极度麻烦。

      生11:头绪太多,时间和精力很是消耗。

      师:对,麻烦,烦琐,教书则是要发挥“人师”之功的事情,是作者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显然教书这件事情不应该这么去写,因此不能用“应付”。那第二条“一条命有心教书”,行不行呢?

      (生思考)

      生12:“有心”是指留心,教书则是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的事,所以要比“有心”的程度更深一点。

      师:我们想想是这么解释吗?教书就要全力以赴,对待父母就可以不全力不尽心了?还是先找找“有心陪伴父母”的文字部分看看,再去思考“有心”教书行不行。

      (学生阅读)

      生13:我觉得也可以吧。

      师:为什么?

      生13:“有心”教书也是全力以赴地教书,就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教书。

      师:哦,那我们看看课文中写教书命的段落是怎么写的?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心”放在教书这个段落里的?

      生14:因为有很多学生要考老师,但是问的问题都是出于无形,所以我觉得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教书要有心?

      生15:“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这里可以看出。

      师:嗯,大家知道吗,教书这个活本来就是余光中的——

      生15:本职工作。

      师:对,职业。

      生16:前面讲到要有心陪伴岳母和父亲,应该就是平时没有时间用心,所以才说“有心”。而这里教书是他的本职,是他可以做到的。

      (有生小声说“愧疚”)

      师:这位同学能从两方面去思考问题了,很好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有心”这个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实在是有意但是无力去做好的事。看看对待父母这段话。请一位学生来读读父母的片段,读出有意但无力的愧疚的感觉。

      生17(读):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门……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师:对父母,我平时都只能做什么?用四个字来说。

      生18:“常常感念”。

      师:就是课文中说的“常常感念”。所以说平日里余光中对父母更多的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生19:感念!没有实质性地去多陪伴他们。

      生20:没有多少实际行为。

      师:因此他要用“有心”,要用点心去孝敬父母老人啊。但是教书是不是这么回事啊?

      生21:这是他的正职,肯定已经有心。

      师:所以,这“有心”也不是最妥帖的。那再来看第七条命是关于写作的。那能不能这样改,“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行不行?

      生22:不行。他说到“应该完全用来写作”,但是正职已经是“教书”。

      师:所以说“写作”是他的兼职,“教书”是正职。看看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要注意品味的?

      生23:“完全”,这说明作者没有把全部时间投入到写作上去。

      师:还有吗?

      生24(小声):“应该”。

      师:是,另外还有个词叫“应该”。如果在“教书”上加上这个“应该”,我们一起读读看。

      生: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

      师:你觉得哪个词放上去不适合了啊?

      生25:“应该”。

      师:为什么?

      生25:他本来就在教书,应该完全用来教书。

      生26:这是他的本职,本来就应该完全用来教书的,用上去就显得“不该”了。

      师:那我程度加深一点,也像旅行这条命一样表述行不行?大家一起读读看。

      生: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师:“专门用来教书”。而我们的编者加上的是什么?

      生27:“用来教书”。

      师:如果再加上“专门”,从这个词上你能思考到什么?

      生28:我觉得他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已经是专门的了。

      师:本职工作是教书,说明从事的是这个职业,有一点道理。

      生29:旅行前面用“专门”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出去旅行。

      师:对,旅行这件事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我希望男同学来读旅行。

      男生(读):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

      师:按这么个说明,旅行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代人忘记了这件事,所以加上了“专门”这个词强调生活要有时间给旅行,要付诸行动。把这两句中心句对比性地齐声朗读一遍。

      生(读):一条命用来教书,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师: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男生:一条命用来教书。

      女生: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师:所以“专门”这个词透射出这种必须而不该忘怀的感觉来了。这样看来,就要选择“一条命用来教书”。大家一起把“教书”这个段落朗读一遍。

      生(读“教书”这一段):一条命,用来教书。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师:文章这段话就非得加上“一条命,用来教书”不可吗?为什么在真实的文章中这句话是不存在的?你觉得这句话要不要加上去?


展开余文
      生30:我觉得他有可能觉得教书是自己的主职工作,所以前面不加这句话,后面的意思也足够表达了。

      师:对,也就是说你要从“我”的文章当中读出“我”要说的话。

      生31:因为前面有三句,就太多了。

      师:太多了,重复也不一定好,也有道理。

      生32:“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这句当中有个“也”字,所以已经是承接上文了。

      师:说得好,有个“也”,“也要全力以赴”。那,我们把这个段落编者加的第一句话去掉,读读是什么感觉。

      生(读):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师:“也”说明是承接上文而下的,大家已经能够读出来了,所以读书也要学会从副词上来思考问题。有没有发现,编者加上去“一条命,用来教书”,读是读得方便,但是散文的那种……

      生33:散文要形散意不散。

      生34:统一,也不一定好看。

      师:嗯,不只是形要散,而且要各具特点,打破行文的单调,余光中的散文是很随意也很自由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九条命,把“教书”的那条命加上的中心句去掉,读读原文的表述,好好感受。

      生(读):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

      三、比较异同,感悟文章情感和行文风格

      师:接下来的问题还与这九条命有关,除了教书这条命的写法,余光中写哪条命与其他命也有不同?

      (生阅读思考)

      生35:最后一条命与其他八条命不同。

      师:哪里不同?

      生35:因为最后一条命没有……(没说下去)

      师:有感性的认知了,接下来同学们就要思考了。同学们说,最后一条命和前面的命哪里写得不一样?接下来我们读读最后一条命。女生读给大家听。

      女生(读):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师:说说这条命的写法与其他八条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36:最后一条命是总结,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师:这是一个好角度。大家发现没有,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最后一条命只有一个句子。我们看看最后一条命句子长不长?

      生:长。

      师:那最后一条命要和前面的命表述得一致,哪一个标点要改?

      生37:“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后面改成句号。

      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改改看,读读。

      生(读):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

      师:考虑一下余光中为什么要用逗号?

      生38:因为后面写的生活,是“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的承接。

      师:那我们句号也可以承接的啊,你听老师读。(老师读)你看,我读到这里,就停下来,然后你再读下去。用逗号读完感觉怎么样?

      生38:从容,慢悠悠的。

      师:长句子慢慢读完,也有一种从容感。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从容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39:这条命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事情。

      师:是怎么表述的?

      生39:花开花谢,人来人往。

      师:哦,事情在这里变成了“看花开花谢,人来人往”这样的抽象表述。啥具体的事都不说了,啥事都不写了,所以,你看这个段落与其他段落相比,段落是不是要短,文字是不是要少?生活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干脆从从容容面对它。刚才大家也说了要读出这个从从容容的味道。我们再一起来读,感受这从从容容的感觉。

      (生读此段)

      师:除了这个段落,还有没有某个段落有不同的感觉?读下来的味道?

      生40:第八段用来写作的那条命。

      师:为什么?

      生40:因为里面举了两个例子。

      师:这里面有举例子,其他段落没例子,这也是一个方面。那从语言的风格上看,哪个段落与其他段落感觉不一样?

      生41:我觉得第五段,因为我觉得好笑,“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很好笑。

      师:好笑,那你读哪一段你不笑的?

      生41:父母的这一段。

      师:很好,也就是说其他段落写作的时候余光中更多的是用幽默调侃式的笔调。来,我们读读这篇文章好笑的地方。

      生(读):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

      师:看看,很有味道。

      生42:办手续的句子很幽默。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中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

      师:这些四个字四个字地说,一股嫌麻烦之气就出来了。好好读一下。

      生42: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中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

      师:“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自嘲味十足,预备读。

      生:不知怎么填得进去。

      师:文章当中这种语言很多很多,但就是父母这段话没有这种感觉,我们来读读给父母的这段。

      师生(读此段):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里,出不得门,只得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沉重,缓慢,心痛地读)

      师:同学们,感觉到了吗?要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余光中写这段的时候全部都是真诚严肃的感情,对父亲对岳母的愧疚,对父母的孝心,跃然纸上。而其他的段落中幽默的语言表达却是很多。所以对父母、朋友,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余光中写作的文字充满了内心最真的情感。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写作的时候则是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幽默清新。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散文语言的一个特点。

      四、探讨作者精神世界,感受高尚人格和复杂情绪

      师:我们再归结到最后一段话。“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把“特别”去掉,可以吗?画了之后读读。

      生(读):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师:把“特别”加上之后读一下。

      生(读):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师:讨论一下“特别”能去掉吗?

      生43:不能去掉,因为人生肯定是要追求什么的。

      师:看似从容,但有追求。现在我们就回到一开始上课提出的问题了,九条命,使人深思、给人启发,余光中在追求什么?

      生44:追求幸福的生活。

      生45:我觉得还要追求亲情、友情和责任感。

      师:追求责任感,非常好。

      生46:追求人生不遗憾。

      师:人生永不遗憾。

      生47:追求知识。

      师:为什么?

      生47:因为要用一条命专门用来读书。


展开余文
      师:对,读书陶冶他的性情,丰满了他的生活。

      生48:追求惬意的生活。

      师:哪一段?

      生48:用来旅行。

      师:最惬意的是怎样旅行?

      生48:和妻子一起。

      师:好,把这种惬意读一读。

      生(读):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

      师:同学们,惬意的话是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嗯,慢一点,悠闲,幸福,不要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读得舒缓,憧憬感十足)

      师:所以即便是浅游,但依旧是惬意地生活。还要追求什么?

      生49:追求专业写作的成功。

      师:所以我们看看句子中一个“追求”,一个不被生活所“追迫”,“追求”“追迫”,文章读完了以后,你能读出余光中的什么?

      生50:愿望。

      生51:理想和价值。

      生52:感情。

      生53:无奈。

      生54:内疚。

      师:所以,九条命里有他的理想、愿望,有他的人格,有他的精神,同时也有对生活的无奈,对亲人的愧疚,对自己的反省,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而这些内容完全就浓缩在一句话上,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55:开头第一句“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师:太棒了,“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哪几个词?

      生55:“假如”。

      师:说明只是假设,还有呢?

      生55:“就”“好了”。

      师:同学们用愧疚的声音来读这句话,这句话是说给父母听的。

      (生愧疚地读)

      师:对现实生活的烦琐?

      生56:无奈。(无奈地读)

      ……

      (学生朗读,多种情感的体会。此时下课铃声响起)

      师(很遗憾地说):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就能更多地去学这样朴素美丽的课文。

      最后一张PPT显示:

      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

      ——2003年度散文奖授奖词

      ★《假如我有九条命》,我已经读了许多次,读来都觉得仿佛是余光中在用他的一生沧桑和一世情怀在和我交谈。印着残月,披着寒霜,看满眼凄凉,然后他体察到了他的心,他的等待,他的乡愁。人,往往是在穿越一身的繁华后,才知道这个世界最后的归宿都是落寞和孤独。这个时候,我不会诵读起那湾浅浅的海峡。不错,乡愁有,但不是那么的庄重神圣高大的,它就是台北的老宅,就是父亲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就是岳母殷殷照拂我的蹒跚之身,就是四个女儿天各一方的默默思念。现在的我,已经越来越能感受多条命的渴望,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还愿和感恩,当然,还有找到真实的自己。“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我以为,这“认识自己”是我们最重要最真实的夙愿。

      ★我知道,我们终究只能完成一条命的旅程。走着,走着,我们有了遗憾,有了憧憬,有了归结,有了等待。我们的命,要为生计,为亲情,为爱,为语文,为我们的心。岁月再长,也只是瞬间。时间再多,终究只是我们手心的掌纹,深浅不一而已。九条命,是我们丰富的人生内容,更是我们分身乏术的遗憾。在余光中幽默清新的文字里,我读出了很多的无奈和愧疚,也读出了一个文人学者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精神世界。“认识你自己!”我想起了古希腊神庙里的那句话,我的眼睛又开始搜寻余光中的文字。我好像读懂了,但又觉得没完全读出这个味道。

      ★文章自然是好文章,余光中以独特的思维与角度设想了这九条命,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与哲理。可是,这文章形式很简单,文段很统一,九条命都在每段的开头第一句托出,一眼看去即可大致理解九命的内容,没有曲折的行文在课堂上是很难教出个精彩的。语文教师,似乎更喜欢有跳跃性的有起伏感的文章,余光中的这篇文章似乎缺乏我们喜欢的摇曳多姿。九条命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九条命?它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一段一段地去讲,一条命一条命地去分析?我甚至不允许脑海里掠过这样的想法。还是多读几遍吧!

      ★如果只绕“九条命”而谈余光中的精神世界,因这“九条命”而拓展成人生设计、生命理想等教育,散文就成了宣言,语文就会成为说教。感受余光中的思想情感,升华我们的生命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沉浸在余光中的文字里,徜徉在余光中的散文艺术中。我坚定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又开始读文章。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我突然发现余光中的原文里,这段话是没有教材中的第一句话,即“一条命,用来教书”这句中心句的。也就是说,编者自己加上了这句话,使得文章的段落形式更为一致。为什么要加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其他形式的表达可以吗?余光中又为什么不要这样一句话呢?我想着想着,很多“命”都想通了。我感激地朝着黑夜微笑。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余光中说的是自己,你用心读了,觉得他也在劝勉我们。教书,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肖培东

      带领学生反复诵读精彩语句,共同寻找语言的精彩,简简单单教语文。本色的语文与坦率的童心,让我们看到了肖老师对文本解读的个性追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又成了课堂的推动者,他成了技艺高超的船长,随波逐流,随心所欲,又能恰到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是肖老师生成课堂的核心,这显露了肖老师对学生的仁心。对语文的执着与恒久的爱,深度研究语文课堂,是《假如我有九条命》一课成功的关键。这堂课展示了一位语文老师对语文执着而有深度的爱。本色,生成,深度。童心,仁心,恒心。和肖老师同课异构,我在这三重境界这三颗心前想了很久很久……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中杨宏国

      “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这节课,是从这里切入的。这个课堂主问题,犹如精准的“点穴”,带来的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思维风景,一个人指路,一群人探路,独舞与狂欢都水到渠成。教学灵感是怎么来的呢?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肖师兄《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设计“产出”的全过程,可是我还是想不明白这一点。这篇文章,蕴含丰且深,然而文本形式很简单,文章结构近乎整齐划一,九条命几乎在每段的开头第一句就直白讲出,文章主要内容一眼就能望见。这样的文章不曲折,不婉致,所以不容易生成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容易寻找文章的教学空白,不容易架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阅读桥梁,也就不容易把学生领进文章里,难以组织起一个师生融融的阅读教学。看着他气定神闲地站在课堂上,目光温和,我多少明白了一点。心底装着余光中,心底装着文字,心底装着学生,“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这是语文的高度和境界。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中学蒋云斌

      集中于语言表达形式,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一如既往,肖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这样的元素,尽得语文教学之三昧。当然,语言表达形式不只是语言问题,更可以是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风格,甚至,后者更能体现作者的个性特点和文本的“这一个”的特色。如肖老师整体感知了课文后,另辟蹊径,从编者加的一句话“有一条命,用来教书”切入,盘活全文教学。这个问题关注的核心就是文章的结构:余光中为什么在整齐单一的结构中,“变”了一下?他为什么这么经营而不是像编者这样?最后从结构上自然地归结为散文“不只是形要散,而且要各具特点,打破行文的单调”,落实到文体特点和内容上。再如肖老师紧承上一问题,问学生“除了这条命,余光中写哪条命与其他命不同”,再次从“怎么写”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从语言的风格上看,哪个段落的语言风格与其他段落的语言风格似乎不一样?”并在一再的朗读中,体味幽默诙谐和深情庄重的两种不同的文风,并深入余光中那颗内疚和感激共存的复杂的心。

      毋庸讳言,从这个角度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较之语言文字的揣摩,更大气,更个性,也更见难度和挑战。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一旦和语言文字的揣摩相得益彰,一为骨架,一为血肉,两者水乳交融,课堂就立体了。

      ——浙江省永嘉中学陈海光

      【名师点评】

      贴着文本语言行走

      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金军华

      2014年12月5日,在江苏无锡梅村高中有幸聆听了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假如我有九条命》一课。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是苏教版高三的一篇选修课文,语言质朴,结构严谨,想象丰富,感情真挚。作者作为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者,通过“九条命”中前七命的戏说,以求全责备的愧疚之情,一一叙述其各司其职的责任,眺望着自己人格多向度的自我完善;同时又以后两命享受生活与生命的用项,表明自己生命观的全新内涵。

      有人说,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这个过程单一了,学生发展就会单一;这个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发展就会丰富。许多教师在语文课上联系现实,不去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而是片面地关注“意义联系”,这就导致了“语文味儿”的缺失,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肖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语文课,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贴着文本语言行走。肖老师这堂课以“分享初读感受、探讨比较异同、深度探究内涵”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紧扣文本语言展开教学,通过精当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熟悉文本,走进文本。

      一、贴着文本语言切入,架构学生和文本的桥梁

      《假如我有九条命》的文本形式简单,文章结构整齐划一,九条命几乎在每段的开头第一句就直白讲出,近似“流水账”。这样的文章不容易生成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容易寻找文章的教学空白,不容易架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阅读桥梁。我们来看肖老师是如何切入的:

      师: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余光中的原文里说这条命的时候,段落第一句话就是“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换句话说,我们教材里这条命中的第一句话“一条命,用来教书”,也就是这一段首的中心句是编者加上去的。同学们,其实按照这篇文章其他八条命的中心句的写法,编者是有很多加“教书”这条命的中心句的表达方式的。大家思考一下有几种方式。

      ……

      师:想想编者为什么要选“一条命,用来教书”这句话?

      肖老师以他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对教学文本的独特理解,聚焦文本语言的表述形式,敏锐地捕捉到作者原著中对“教书”这条命的表述和课文表述的不同之处,贴着文本语言设计主问题:想想编者为什么要选“一条命,用来教书”这句话?这一问,轻巧而又从容地探寻到了《假如我有九条命》这个桃花源的入口,从而有效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这一问,精妙而又不失大气,自然地由“教书”这一命,牵动了对其他八条命的剖析,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接下来,肖老师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有价值的“节点”提问:文章这段话就非得加上“一条命,用来教书”不可吗?为什么在真实的文章中这句话是不存在的?你觉得这句话要不要加上去?肖老师的这个主问题,还是从文本语言的表述入手,不仅带动了对全篇文章更深入全面的解读,而且巧妙地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的斟酌与品味。

      二、贴着文本语言细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文本细读是指一种品味式阅读,它直指语言本身,透过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细读,努力挖掘言语内涵,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肖老师运用文本细读,引领学生通过对词义的理解,语言的感悟,标点的斟酌,走进文本世界,感知真实生活,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建构学生自我心灵的空间。请看,肖老师的这一个教学片段:

      师:那最后一条命要和前面的命表述得一致,哪一个标点要改?

      生37:“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后面改成句号。

      ……

      师:考虑一下余光中为什么要用逗号?

      生38:因为后面写的生活,是“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的承接。

      师:那我们句号也可以承接的啊,你听老师读。(老师读)你看,我读到这里,就停下来,然后你再读下去。用逗号读完感觉怎么样?

      生38:从容,慢悠悠的。

      师:长句子慢慢读完,也有一种从容感。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从容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

      读书只有把自己带进文本,去亲历、去探寻,才能与文本亲密接触,血水相融,才能“使学生获得人生发展的养料”。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肖老师以他的智慧按照阅读的基本规律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关注语言,关注细节,在读中体会文意,在读中感知、理解、质疑、探究。肖老师引领学生从一个标点入手,探究用逗号和句号的区别,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兴味盎然的阅读,并且感悟到余光中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追求。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向文本走去,文本向学生走来,两者相互找到知音,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

      三、贴着文本语言对话,鉴赏文章语言风格

      汪曾祺说:“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假如我有九条命》荒诞的假设产生了幽默,作者的自嘲与自我调侃表现了幽默,从而创造了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幽默境界。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余光中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告诉,还是对话?我们来看看肖老师的教学处理:

      师:那从语言的风格上看,哪个段落与其他段落感觉不一样?

      生41:我觉得第五段,因为我觉得好笑,“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很好笑。

      师:好笑,那你读哪一段你不笑的?

      生41:父母的这一段。

      师:很好,也就是说其他段落写作的时候余光中更多的是用幽默调侃式的笔调。来,我们读读这篇文章好笑的地方。

      ……

      师:文章当中这种语言很多很多,但就是父母这段话没有这种感觉,我们来读读给父母的这段。

      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是为了引发学生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教师自身的需要,更不可为“问”而问。肖老师贴着文本语言这样提问:从语言的风格上看,哪个段落与其他段落感觉不一样?这一问,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抓住段落与段落之间语言风格的不同点,从而开启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让学生读出了余光中散文的幽默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所谓读进去,即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谓走出来,即不为读而读,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和作者进行对话,能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

      肖老师的这堂课亮点甚多,令人目不暇接,比如精妙的朗读训练,精当的提问设计,灵动的语言表达,智慧的课堂调控,温暖的课堂评价……这些教学艺术外在特征的背后,是肖老师对学生怀着的大爱,是肖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本真理解,是肖老师在广博的阅读中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你很深刻,不代表语文课堂必须深刻。你很锋芒,不代表语文课堂必须咄咄逼人。河流,可以绕过所有的高山,可它的流淌依旧温和。因为,它要滋养的是两岸的草木,是水里的鱼虾。得大道者,必有大德、大学问、大智慧、大涵养。——肖培东

      -------------------------------------

      附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原文: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苦命的丹麦王子说过: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两个字:“天堂”。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至于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门,只能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断腿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力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的朦胧之人。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女人填表,可以自称“主妇”(housewife),却从未见过男人自称“主夫”(househusband)。一个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这样的神恩应该细加体会,切勿视为当然。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四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怀念着她们。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跟身边的朋友打完消耗战,再无余力和远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维持庞大的通讯网了。演成近交而不远攻的局面,虽云目光如豆,却也由于鞭长莫及。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放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再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标签: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苏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假如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沙之书》教学案例(肖培东课堂实录)
下一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例(肖培东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