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783 2016-09-10
标签:
教师随笔
李镇西:如何理解并缔造完美教室? (教师随笔)
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它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因此,“完美教室”也可以叫做“幸福班级”。
李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非常愿意加入新教育试验队伍的老师,也愿意从“缔造完美教室”开始行动。但有一些问题还弄不太懂,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理解。因此我想,李老师能否就如何理解并缔造“完美教室”进行深层次的讲解?
我非常赞赏你的这个想法,当然也非常愿意和你谈谈“缔造完美教室”这个话题。
究竟什么是“完美教室”呢?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者朱永新老师说——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说——
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我说——
“完美教室”之“教室”,显然已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物理意义上的教室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集体精神的滋养;这样的环境里,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每一把椅子,每一个物件,都打上了浓浓的主观性——表达着高远的追求,洋溢着高雅的气质,蕴含着高尚的灵魂,彰显着鲜活的生命。
全面地阐述完美教室的元素,我们可以罗列出诸如“自创的班级文化”、“自订的班级制度”、“自生的班级课程”、“丰富的经典书籍”、“多彩的班级活动”等等;说起完美教室,我们会自然想到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等一系列外在的文化符号——这些当然是需要的,但还不是完美教室的最核心的要素。
我想从另一个朴素的角度说:完美教室,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一、完美教室有快乐
人们常用“金色年华”来描述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描述孩子的学生时代。这个“金色年华”的含义,自然包括“快乐”。
但是,现在的学校生活,班级生活,对孩子来说快乐吗?
以前我住在学校,每年高考最后一天的晚上,我站在阳台上,总能看到操场对面学生宿舍前火光冲天,还伴随着阵阵欢呼。那是刚刚考完最后一科的高三毕业生们在烧书,他们以这种方式庆祝他们的“赢得解放”与“获得自由”,欢呼那值得诅咒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看着火光映照着的一张张年轻而狂喜得有些扭曲的脸,我不禁想,12年前,同样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跨进小学的头一天晚上,该是怎样的兴奋——明天就要进小学了,从此就是“学生”了啊!小书包放在枕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就是睡不着。妈妈一遍遍地催促:“孩子,快睡了吧!明天好早点去学校报名。”孩子可能才勉强闭上眼睛,可心里还憧憬着美好的明天。然而,12年过去了,他们怎么如此仇视自己曾经那么向往的校园生活呢?难道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吗?我们只能说,是我们没有快乐的教育,让他们仇视教育。
很多年前,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他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
所谓“完美教室”,就是要还教室以这样的快乐。
教室里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但我这里想着重强调“活动”的快乐。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间教室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有任何快乐的。班主任善于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最能使学生心灵激荡,个性飞扬。班级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游艺娱乐、文艺表演,可以是体育竞争、劳动比赛,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历届学生来看我,说得最多的是当年的各种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带给他们的永远的快乐记忆。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其博客上这样回忆他在我班上生活的快乐——
我不知道怎样写才能最真切地诉说那段诗一般美丽的日子。毕业离开李老师这么多年来,那段日子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李老师常常带我们出去郊游。每次郊游,他总是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坐在我们中间,女生们把花戴在他头上,男生们跟他摔跤、扳手劲……在认识李老师之前,我只有在电视上看过这样欢乐的场景,从来没有想象过还有这么融洽而没有距离的师生关系,居然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展开全文阅读
这样快乐,不正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留下的记忆吗?而这样的记忆,不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创造的精神财富吗?
二、完美教室有收获
刚才说了,完美教室必须有快乐,但仅仅有快乐又是不够的。校园毕竟不是公园,教室毕竟不是游戏厅。伴随着快乐,孩子必须还要有收获——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人格的收获,阅历的收获……
孩子的收获,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是实现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国家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当然是孩子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我们完全应该并且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具体实际的课程。比如新教育实验已经比较成熟的“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读写绘课程,童话剧课程,等等。我们更提倡每一个完美教室的缔造者——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能够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人文视野、科学素养、文化储备,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发“班本课程”。
回忆我20世纪80年代的未来班,说实话,那时课程意识并不特别强烈,但我依然还是非常粗糙地为学生开设了“社会调查课程”、“音乐欣赏课程”、“旅游课程”、“阅读课程”。那时候我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论思考,只是觉得统一的课程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教育意愿,或者说,相比起我认为的学生成长的需要,统一的课程还有不少缺陷甚至空白,于是,我便“缺什么补什么”地开设了上述课程。
社会调查课程,用现在的话来说,差不多就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全班的社会调查内容、形式、规模,每个月都至少让孩子们利用一次周末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街头,走进工厂,走向田野……关注改革热点,了解民意社情,采访市长官员,感受万家忧乐。每次回来都要写调查报告,并在班上交流。
音乐欣赏课程,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每周一歌”,我精选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亲手刻印成歌单,发给孩子们,并教他们唱;二是“名曲讲座”,我根据自己阅读的《中外名曲鉴赏辞典》,用老式唱机给孩子们播放名曲并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莫扎特小夜曲》、《卡门序曲》等等;三是“口琴乐团”,我让每个孩子买一支口琴,然后我教孩子们吹奏,这样,我班的口琴乐团便诞生了,平时自娱自乐,每逢节日便登台演出。
旅游课程,通俗地说,就是我带着学生到野外玩儿:星期天,节庆日,还有寒假和暑假,都是我和学生一起玩儿的时候。近到郊外的一片山坡,一块草坪,一丛树林,远到云南、重庆、贵州,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和笑声。我曾与学生站在黄果树瀑布下面,让飞花溅玉的瀑水把我们浑身浇透;我曾与学生穿着铁钉鞋,冒着风雪手挽手登上冰雪世界峨眉之巅;我曾与学生在风雨中经过八个小时的攀登,饥寒交迫地进入瓦屋山原始森林……每一次,我和学生都油然而生风雨同舟之情,同时又感到无限幸福。这种幸福不是我赐予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奉献给我的,它是我们共同创造、平等分享的。
文学课程,就是每天中午,我和孩子们共读一本书。《青春万岁》、《烈火金刚》、《爱的教育》、《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舒婷的诗歌,路遥的小说,刘宾雁的报告文学……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美妙的时光。这不是我语文课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给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
这些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人性的滋养,心灵的擦拭,情感的陶冶,思想的点燃。——这就是“收获”。
三、完美教室有故事
那天和朱永新老师聊天时,他不经意说了一句话:“一个孩子,一个日子,这就是教育。”这让我怦然心动:是呀,呵护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日子,不就是我们的教育吗?
孩子和日子,便构成了完美教室的“故事”。
美国2009年度教师托尼•马伦发表的获奖感言是这样的:“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修正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我曾在拙著《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一书的序言中引用这段话,并做了这样的阐释——
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如托尼•马伦所说,教师帮助孩子“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为孩子“编辑错误”,并“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在这里,孩子和教师已经通过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孩子成长,也是帮助自己成长;丰富孩子的生命,也是丰富自己的生命;成就孩子的未来,就是成就自己的未来。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依存又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孩子每一天的故事不可复制,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读懂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愉悦而谨慎地编织故事,让教师和孩子的生命互相映照。这是教育的意义和幸福所在。
在一间教室里,围绕着一个个孩子,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啊!一桩桩,一件件,便汇成了一个班的“青春大片”——或扣人心弦,或催人泪下,或妙趣横生,或耐人寻味……主演是孩子,导演便是教师。
回忆我30年的班主任经历,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幸福班级,一间又一间完美教室。那个周末,我和孩子们背着背包,用我们的双腿丈量美丽的成都平原,我设计的代号为“南下风暴”的军事游戏,让孩子们青春的身影越过竹林,越过田埂,越过一片又一片金色的油菜花;那个周二,我带着孩子们把语文课搬出校园,走进农贸市场,让他们用笔描绘往来行人的举手投足,后来突然下暴雨了,孩子们躲在街边屋檐下,继续观察着雨中的街景;那一次全班同学瞒着一个贫困同学悄悄为他捐款,然后我和同学们翻山越岭,来到他家所在的小山村,我们远远地看着他在地里干活,便在田埂上站成一排,突然呼喊着他的名字,然后看着他惊讶地抬起头,继而眼泪夺眶而出;还有那一个晚上,我们在大渡河畔支起帐篷,点燃篝火,唱歌跳舞,彻夜狂欢,为三年的初中时代划上了一个辉煌的惊叹号……每每想起这些人,我便心潮澎湃;常常记起这些事,我便热泪盈眶。当然,还有一本本班级史册,一张张黑白照片,以及一直传唱到现在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这一切便构成了孩子们的故事和我的传奇。
没有故事的教室,便如同没有色彩的花朵,没有树叶的森林,自然谈不上完美;没有传奇的教育,如同没有情节的电影,没有冲突的戏剧,当然谈不上幸福。任何一个普通教师,如果能够把平凡故事变成一部不朽的传奇,他便成了一个伟大的导演!
四、完美教室有成长
在完美教室里,一个又一个日子在不停地流逝,当一千个日子或两千个日子过去之后,生命便丰盈起来。这里的“生命”,显然不只是指生理,更是指精神。如果只是指前者,那是一个自然过程,有没有教师,孩子都会一天天长大;但对精神成长而言,这便直接和教师有关了。
展开余文
我们经常用“善待”、“呵护”、“陪伴”、“引领”、“关怀”等词来表述教师对孩子成长的态度。其实,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也就是说,“善待”、“呵护”、“陪伴”、“引领”、“关怀”这些词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孩子对老师成长的作用。只不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促进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而学生对老师的成长促进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但成长本身是共同的,而且是同时发生的。
我有一个叫“胡夏融”的学生,毕业十年后,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善良:李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文章这样写道——
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是李老师改变了我,告诉我,也告诉大家,“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幸福”,是李老师告诉大家,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与关怀,孝敬爹娘,爱护弟妹,关爱他人,乐于奉献……
在我的记忆中,2000届初三班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是这个家的孩子,李老师就是这个家的父亲。在这里,没有冷漠,没有孤独,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勾心斗角,处处充满了帮助,充满了温馨,充满了真心的祝福和鼓励,充满了团结和友爱,大家同甘共苦,共同进步……
李老师既是我们的好老师,更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对我们很好很好,我们所有人都喜欢他,那个时候在我心中,这个世上没有比他更好更温暖的人了……一直以来,我都以作为李老师的一名学生而感到自豪,甚至后来我还一度质疑自己从事科研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因为我一直认为,做科研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项目比起李老师对人的成长关怀来讲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孝敬爹娘,爱护弟妹,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这是李老师10年来给我留下的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李老师对我的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无论这个世界如何改变,我始终相信,爱和善良是世间最美好的品质,真挚的情感永远值得我们去歌颂……
10多年前,胡夏融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当时我正在写《心灵写诗》,该书有一节题目叫《从胡夏融处学宽容》,我有这样真诚的文字——
两年来,胡夏融多次对别人说他“非常崇拜”我,但我实在愧对这份“崇拜”。我不止一次地在班上真诚地说过:“胡夏融是我的老师!”的确,胡夏融以他的正直、善良,更以他的宽容,不但感动着全班同学,凝聚起大家对集体的感情和责任心,而且也感染着我。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常常以他为镜子,由衷地向他学习。每当遇有同学犯错误而忍不住想大发雷霆时,我就提醒自己:如果是胡夏融遇到这样事,他会怎么处理呢?
每带完一个班,看着孩子们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进步,我会问自己:我有什么进步呢?我的教育智慧是否更加丰富?我的教育技能是否更加娴熟?我的教育情感是否更加充沛?我的教育思考是否更加深刻?我的教育良心是否更加纯净?我的教育视野是否更加开阔?等等。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这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
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便构成了完美教室的生命。
因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生活,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完美教室”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
因此,“完美教室”也可以叫作“幸福班级”。
祝贺你即将成为新教育人,并期待着你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收获职业幸福,并让自己也走向完美。
标签:
教师随笔
李镇西: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李镇西:如何把语文课讲得有厚度? (教师随笔)
下一篇:
李镇西:如何与学校的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